用什么装下你的机镜

大三的寒假前用校内打工的零钱购买了一台二手的佳能 M50,误打误撞闯入摄影的世(大)界(坑)。普通的背包加内胆的方案很快就在一机三镜面前捉襟见肘,但年少无知的我却一头扎进了乐摄宝的怀抱——是的,「穷玩车,富玩表,沙雕背个乐摄宝」。后来设备升级成尼康 Z6 的时候,终于忍无可忍,开始寻找一个外观更加美观的摄影包。但我也没想到,这一折腾,却是一场一波三折的好戏。

我不会说摄影包是一个必需品;尤其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手里只有一个相机加一个套机镜头,这时候一个能装下一机一镜的内胆完全够用了。但摄影包的存在,还是有一些它的合理之处。尤其是当设备越来越多的时候,它愈发能成为一张张照片背后的好帮手。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我对于摄影包最主要的要求无非是三点:对器材的保护、快速存取设备和减轻自己的负担。

摄影包大多都配有专门针对背包定制的内胆,一方面方便分隔各种器材,防止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导致的损坏,另一方面又可以当作背包与其他事物碰撞的缓冲,保护珍贵的镜头和相机。更妙的是,大多数的内胆都可以将隔板自由地排列组合,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要:飞无人机的时候的隔板设置可能跟背着一机两镜上山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此外,鉴于很多户外的拍摄途中天气都是一个不太可控的因素,一个摄影包最基础的应该就是对于恶劣天气(例如雨雪)的防护。对器材的分隔和保护大概是大多数摄影玩家和专业选手购买摄影包的首要理由。

日常的双肩包如果拿来当做摄影包,最大的劣势之一就是双肩包只能从顶部开口。当一个美好的瞬间突然出现,你却只能焦急地从背包的顶端伸手到包内来回摸索自己的相机的时候,就会想要一个侧面的开口。当你爬到山巅,想要更换镜头拍摄不同视角下的日出日落,你就会想要有一个背面的开口。这些开口给了摄影师多样化的存取设备的途径,方便摄影师舒适优雅的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在这个中小学都在大喊减负的年代(大雾),背着几公斤大铁块的摄影师们当然也希望对自己的腰和背好一点啦。日常通勤的包其实装的东西不会那么沉,最重的物品可能就是电脑了。但是对于摄影师来说,一机一镜的重量很多时候就相当于一台电脑了;再多放几个镜头,加一个三脚架,捎上一些配件,要是背包没有一个好的背负系统,那可就拍照如上刑了。这大概也是很多摄影师,尤其是常年到山里去拍摄的摄影师,会选择登山包的原因。

此外,一个摄影包如果还能满足一些其它的要求,那我愿意称之为绝杀。

首先,如果它在不丑的前提下,还能看起来不像是一个摄影包的话,那对于防盗的作用其实挺明显的。像乐摄宝的很多产品,路上很容易就看出来是摄影包,在陌生的地方走就很怕会被人惦记。

其次,如果这个包还能兼顾日常的使用,一包两用的话,绝对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特点。这不仅仅是外观像是一个日常通勤可以使用的包,还有就是移除了内胆之后,站在日常通勤的角度,有没有让人抓狂的缺点。

我个人总结出来的购买理念到最后其实就是一句话:这个包有没有什么让你无法忍受的缺点?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包,但是忍受一个缺点所带来的痛苦在很多时候是大于一个设计上的惊喜带来的快乐的(其实这个理念也可以应用于相机和镜头的购买来着)。

废话够多了,现在进入正题。让我们隆重欢迎第一位选手登场:

最早知道 Peak Design 这个牌子是在 @MKBHD 的频道,看他的 EDC(日常物品分享),被 PD 的 Everyday Backpack 的磁吸扣勾走了魂。再加上可折叠的隔板的设计,还有硕大的侧面开口。刚好 19 年末的时候 PD 更新了产品线,就开始关注 PD 家的产品。

最终我并没有选择带磁扣的 Everyday Backpack,因为我看了网上的评测之后发现,虽然磁扣的设计能带来更多的容量,但是如果东西装多了,翻盖的两侧就会漏出来两个空隙,这种细节上的缺憾实在是难以忍受。

当时就看中了这个包可以变换形状的,灵感来源于日本折纸的可拆卸的隔板设计,这个偏向于科技风,长得毫不像一个摄影包的摄影包。当然了,像防水啊,侧开啊这些摄影包必备的东西它也都有。灰色的外观加上牛皮的点缀让我爱不释手。

然而,仿佛像是网友见面一样,从一开始在网上对着它流口水,到背着旅行了几次之后,一些图片中看不出来的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首先是电脑隔层的问题。从下图中可以看到,电脑隔层就在主仓的后面。刚拿到手时我就发现,如果不把主仓的拉链打开的话,由于背板和电脑仓的拉链都十分挺括,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电脑塞进去或者拿出来,更别提途中电脑摩擦到拉链的感觉了。但是一旦把主仓的拉链打开,电脑仓的开口就可以扩大,电脑的进出就方便了许多。但是难道我每次拿电脑都要把主仓打开吗?请各位看官想象一下,每次打开车的后备箱都要强制把主驾侧的车门打开的画面。

其次,折纸式的隔板设计看似惊为天人,实际上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强度不足。一旦选择把隔板折叠成能把横向空间分成 2:1 或者三等分的样式,由于竖立的隔板厚度有限,很多时候竖着的隔断就是聊胜于无。例如在 2:1 的情况下,2 的部分放入一台相机加镜头,1 的部分放配件,那么走着走着,大概率隔板就会因为相机重量的压制而直接坍塌,压缩到配件。此外,隔板两头的空隙让小物件可以肆无忌惮的在主仓内的不同隔板之间肆意翱翔,谁知道它们会不会在这样的自由行中损坏相机或者镜头呢?最后,经过半年多的使用,隔板的魔术贴已经初步出现了粘不牢的情况,只能说品控堪忧(我移动隔板的数量不会超过30次)

在存取设备方面,硕大的侧面开口一方面确实满足了背包不离身的情况下快速存取的需求,但是当整个侧面都打开的时候,一不小心其他隔层里的东西就会掉出来。PD 的背包侧面又一些小的夹层,开口是磁吸的设计,确实很酷,但是我也不止一次遇到了一不小心我的钱包就在侧板开启的时候掉出来的情况。在这种会大幅度活动的区域的小隔层,也许用拉链会是一个更为稳妥(虽然不那么酷)的选择。

更致命的是,PD 的包并没有背面开口。对于风光摄影师来说,拍摄途中换更换镜头是家常便饭。把背包平放在地面上,打开背面的开口,背包就变成了一个更换镜头的平台,这是很刚需的一个设计。然而 PD 的背包,只能侧躺在地面上,摄影师还得努力让它不要倒下去,这怎么能让人安心的更换镜头呢?

最后,PD 的背负真的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私以为是功能完全为设计让路产生的恶果。

略为讽刺的是,在产品介绍页面上甚至还写着「Vented, quick-drying mesh back padding for breathable comfort」(针对透气舒适性设计的通风且速干的网状背板)。现实却是,这块背板并没有像很多户外背包一样的背板设计。网孔特别小的同时,也没有海绵支撑形成让空气流通的立体空间,带来的结果就是,在五月苏州的街道上走了不超过十五分钟,我的背部已经湿透了,而且整个背板像是一整块不透水的材料一样贴在背上,可以说是「芒刺在背」了。

然而糟心的背负体验不止于此。两条肩带宽度明显不足的同时,材质跟背板也十分类似,导致了它们不能减轻负重感的同时,又十分的不透气。更糟糕的是,这个肩带的耐用性也让人不甚满意:用了一年之后,肩带与背包上端连接处,那个金属圆环附近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磨损。

为了改善背负的体验,入手半年多之后我又购入了腰带的配件。哪曾想这个腰带却带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难题:如果想要让背包更贴近身体,那么带上腰带并把肩带收紧的同时就会发现这条腰带好像并不落在腰上,无法有效地把背包的重量转移到核心区域;如果想让腰带稍微发挥一些作用,就要把肩带松开一些,这样背部也可以透一会儿风,但是整个背包的重量都往腰的方向钻(朝向背部斜向下的方向),不一会儿就会感觉腰酸背痛,那我要这个腰带有何用?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PD 的双肩包完美的印证了「功能为设计让路」这句话。产品团队实在是太想要打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让人看到之后「wow」的产品了,导致很多时候却忽略了摄影背包的一些最基础的功能性。大量的应用磁吸的设计确实让这个背包看起来很酷,但是酷背后的代价就是差强人意的相机保护、存取和让人退避三舍的背负体验,让人不禁担心这个团队是不是在外观设计方面有一些走火入魔呢?

噢对了,我买的灰色版本,无论是 PD 的双肩包还是他家的摄影单肩包 Sling 6L,都在半年多之后开始明显发黄了……希望下一次团队在设计产品和挑选供应链材料的时候,能多一点儿耐心,多试验几次。

虽然对PD的双肩包怨声载道,但我本着「又不是不能用」的原则一直坚持到了 21 年 6 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新入了无人机,PD 的 20L 再也容不下无人机加一机两镜加各种配件,刚好彼时 Wandrd 更新了 Prvke 系列。其实在购买 PD 之前我也纠结过 Wandrd,最终还是入了 PD,这一次颇有一点备胎转正的味道。

选择 Wandrd 的很多原因都建立在 PD 的痛点之上:二代改进了背负系统;容量可以从 30L 扩张到 36L;有背面的开口;材质看起来也不会发黄。在详细看了 YouTube 和 B 站上的评测视频以及反复地浏览官网之后,逐渐决定了 Wandrd 这一款。

看上 Wandrd 的第一要素当然是因为它的颜值。Wandrd 选择的颜色都是饱和度偏低的颜色,深蓝色和墨绿色都深得我心,最终选择了深蓝色。后来我上官网看过,又新出了一个奶白色,那种偏黄一点的不算纯粹的白看着就很舒适,可惜下单的时候没有那个选项。

其次就是翻到背面的背负系统:三块硕大的 EVA 和网孔,让我相信背部再也不用在夏天窒息了。三大块之间还有通道,让湿气能快速地离开背部的皮肤和贴身衣物的表面。更重要的是,Wandrd 的肩带比 PD 宽了不少,理论上能降低对接触面的压强,同时也有 PD 几乎没有的网孔透气的设计,让肩膀和上半身在炎炎夏日不再那么受苦。

除此之外,Wandrd 一直在努力宣传自家的卷轴顶仓,一想到容量可以扩展,进山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能装下,就忍不住脑补带着相机、无人机、三脚架、配件和日常用品在山顶追日出日落的场景,眼泪一下子就要从嘴边流淌下来了。

最重要的是,相比起 PD,Wandrd 做到了好多 PD 遗漏的摄影包的必备功能。背面可以打开的设计,让我能在户外轻松地把包放在地面上,拿出器材,更换镜头。把相机模块取出之后,要么选择把上下仓之间的隔板打通,要么选择保留,都可以当作日常的背包使用;这个包的外观看着更像是一个帅气的日常背包,而不是一个摄影包。

当时人在国内,按耐不住直接从官网下单后等待了两个礼拜左右,终于等到了硕大的包裹出现在了家门口。(这里说一个坑的地方,Wandrd 的官网没有标注中国大陆的经销商,但其实是在淘宝上有的,而且是从香港发货,不仅快还免去了通关的费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Wandrd 貌似对于大陆市场并不是很上心)但很可惜的是,随着几次的使用,熟悉的情节再次出现了……

相比起外观的赞不绝口,当我第一次把背包的的背面开口打开,一下子就愣住了:内部的材质跟外部的质感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看上去十分的廉价不说,那个拉链拉动起来一点都不顺畅,看起来也给人一种偷偷在日常看不太到的地方节约成本的感觉,很难让人不怀疑它什么时候会突然罢工。

此外,全黑的内部对于摄影包来说简直是阿鼻地狱:从相机仓拿东西的情况还好一些,虽然大多数的镜头和机身都是黑色的,但毕竟有隔板分离;然而每次进入主仓拿东西都要把卷轴打开,一眼根本望不到主仓的底部,要么就用双手把主仓撑开努力审视,要么就把手伸到底开始盲人摸象,体验实属拉胯。

又试了一下侧面的钥匙仓,开口狭小到我废了老大的劲才把我挂着两个钥匙和一个 AirTag 的钥匙扣塞进去。更离谱的是,钥匙挂绳上既没有伸缩绳的设计,有没有快拆结构,每次都要把钥匙从短绳末端的扣子上解下来,开门的动作一下子就繁琐了起来。

背着这个包出门拍了几次之后,我很难过地发现了更多的瑕疵……首先是侧面开口的问题。首先,对于右撇子来说,左侧开口能用吗?又不是不能用,但是用起来十分难受,一只手要把包的位置固定住,不像右侧开口,一甩,胳膊再一夹,就到位了。此外,Wandrd 把拉链的转角处设计得几乎到了 90 度,看着十分工整,然而每次打开或关闭拉链,十次里面有七八次都会在这个拐角处卡住,反复推拉好几次才能过去。

让人抓狂的不止于此;这个包的旅途体验也有两处设计过度的缺陷。

其一,它只有顶部一个提手,而且提手的长度为了照顾卷轴塞满东西的形态,做的非常长,导致的结果就是提着这个包非常费劲,,整个包耷拉着,矮一点的人基本上手中的包就是在贴地飞行。与此同时,这个包却没有横过来提的选项,要知道横着提比竖起来省力多了(大概就是为了美观吧)。

其二,它的上下三块 EVA 之间有用于把包固定在拉杆上的行李带,但是这条带子的长度做的非常短(大概是为了做的美观),也没有什么拉伸的余量,导致每次我尝试着把拉杆穿过这条带子的时候,都能成为全场的焦点,给大家奉上一出涨红了脸气急败坏的好戏。有时候不禁怀疑,Wandrd 的团队自己难道没有试过把自家的包套到行李箱上去吗?

作为摄影包的最后一个缺点,其实可能并不会成为每个人的缺点:整个包的宽度感人。由于卷轴的设计,这个包的横向宽度其实不容小觑:尤其是在顶部主仓装的东西不多的时候,卷轴会比包的主体都宽。这就导致了走在路上,尤其是比较拥挤的地铁里,包经常会撞到别人,只能一路「抱歉」「不好意思」。当然,如果你的个头足够魁梧,也许卷轴的两端就不会趁你不注意从背后悄悄探出头来,与来往的行人进行一个亲密的肢体接触。

之前我也说过,如果一个摄影包同时能兼顾日常通勤的背包之选,那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很可惜,这分数我很难给 Wandrd 加上。

乍一看,把摄影内胆拆掉之后,使用者还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将主仓的上下部分打通:打通了就是一整个宽大的主仓,还可以直接把电脑拿出来;不打通,就把主仓做了一个隔断,下半部分可以放一些不常用的东西,比如备用的衣物,上半部分再放一些经常取用的物品,例如充电器,钱包,耳机等等。看着很美好吧?

「刺拉——」

这就是美好的代价。由于卷轴上有魔术贴,每次打开主仓,尤其是在安静的空间内,你就会是打破沉默的勇士,黑暗中的一道光,吸引着所有人向你侧目。再加上黑色的内饰,找东西就像是从茫茫大海中摸索自己中意的那滴水。当然,它在卷轴之外也有一个快速存取的(不算特别)小的口袋,而且是拉链式的,但装完了AirPods、钱包和纸巾之后,它基本上也吃饱了。

更无语的是,我一开始以为摄影内胆只有单纯的保护器材和给器材分区的作用,可是没想到,它才是整个包的脊梁。一旦取出这个内胆,又不装入电脑这种硬物的话,整个包就一下子变成了鱿鱼的近亲,瘫软在地上。打开侧面的开口?不存在的。尤其是主仓的上半部分装填地比较满,下半部分却基本上空空如也的时候,整个包的体态就像是饿了十天的落魄户一样,有气无力。

最后,日常通勤,总难免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吧?可惜,背包侧面的空位,成了雨伞和水杯角力的大擂台。既想要下雨的时候立刻抽出雨伞,又想要口渴的时候快速拿到水杯?不是小孩子也得做选择。雨伞放在外面,水杯如果在包内漏了,就可以跟电脑说拜拜了;水杯放在外面,那雨停了伞怎么办?总不能让雨伞于电子产品来一个亲密接触吧?

从表面来看,Wandrd Prvke 是通勤和摄影来回切换的多面手,实际上用它通勤的愉快体验被这些磨人的小问题消磨殆尽,在城市交通中来回奔走的体验更像是一种叶公好龙的行为。

背着 All New 的名头,确实看到了相比起第一代的改进的背负系统。我朋友购买的就是第一代的 Prvke 30L,体验上确实是天差地别。但这个 All New 基本上到这里其实就戛然而止了。虽然 Wandrd 的招牌就是卷轴的设计和因此带来的额外可拓展的空间,但做到第二代产品之后,在体验上依然有这么多细节上的痛点,实在是让人感到疑惑:团队的设计师、工程师们,在样品出来之后,难道没有亲自去背一段时间试试看吗?或者找一些人做一些测试,听听大家的意见。第一代有问题挺正常(比如苹果的东西就尽量不要买第一代),但到了第二代的时候,哪些问题还是原封不动地出现在新品上,就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其实在购买 Wandrd 之前,我就在 Wandrd 和 Shimoda 的 Action X 系列之间纠结。当时相信了 Wandrd 的所有宣传,又看 Shimoda 的 Action X 系列看着过于像一个登山包,就选择了 Wandrd。

结果就在 Wandrd 历经千辛万苦到我手上之后,Shimoda 发起了 Explore v2(二代)的众筹。相比起第一代 Explore 湖绿色的配色,第二代有了低调的磨砂黑,配上棕色的拉链头,带来一丝跳脱的气息;外观遵循了 Explore 一代的设计语言,更像是一个户外品牌做出来的城市背包,而不是纯粹的登山包。

此外,YouTube 上关注的好多摄影博主,包括很多著名的摄影师,例如 Dunna Did It、AuxOut 等,都发了这款的视频。Shimoda 也有自己的 YouTube 频道,创始人 Ian Miller 经常会亲自上阵拍摄 vlog(当然有自家背包出镜),也会录视频讲解背包的一些设计背后的故事。刚好 eBay 上有小伙伴给出了一个我无法拒绝的价格,Wandrd 在不到一年时间被扫地出门,我的相机和镜头们见到了他们的「第三套房」。由于本人身材娇小,就选择了系列中最小的 25L 款;军绿色和黑色之间的选择根本不需要犹豫,借用小黑哥 MKBHD 的话就是「Matte black everything」。

作为前 F-Stop 的设计师,Ian Miller 自己同时也是腹肌南波湾的玩家。在断断续续使用了将近三个月并带去 Yosemite National Park 使用之后,我知道我这次大概是捡到宝了:这个包堆满了能让摄影玩家会心一笑的小细节——果然只有摄影师才懂摄影师。

F-Stop 的背包本身就以背负出名,Shimoda 在背负上也不负盛名。它的肩带高度有三种选择,不同身高的人可以自行调整。我一米七的个子感觉 M 是最合适的一档,S 其次,L 就下辈子吧。调整完成之后,腰带刚好就卡在腰两侧的髌骨上,不像 PD 的背包,是在髌骨上方。

此外,Shimoda 的肩带也是最宽厚的,海绵支撑也最厚实。肩带上部连接背包的地方也有松紧带,拉紧之后能让背包更贴合人的背部,让背负更加轻松;这也是借鉴了登山包设计的细节之一。Shimoda 还有一个别家都没有的设计:左右肩带各有一个小口袋,日常放个耳机或者手机,取放自如。

除了背带,背板也是对背负的体验至关重要的一环。相比起 PD 的几乎毫无有效的通风设计和 Wandrd 合格的设计,都是夏天,我背着 Shimoda 感受是最良好的。这一方面也得益于恰到好处的腰带设计:天气太炎热,包里的东西又不算太沉的时候,我可以把肩带放长一些,让后背直接留出大片的通风空间,把大多数的包的重量转移到腰上。

最后,Shimoda 的背包内有铝合金的框架,所以无论东西装的多或者少,包都能很好的维持它的形状,在行走的过程中也不会变形,带来额外的负担。其实 Shimoda 空包重量是超过 PD 和 Wandrd 的,但是它的背负是这三者中最轻盈的。背着同样的器材(iPad Pro 11″ + Sony a7c + Tamron 28–200mm f2.8–5.6 + Tamron 17–28mm f2.8 + 配件),我可以放心地把 Shimoda 的腰带拆下来,但另外两个背包我就不太情愿这么做了。

以这次去 Yosemite 的装备为例,最多的时候包里放了:MacBook Pro 13″ + Sony a7c + Tamron 28–200mm f2.8–5.6 + Tamron 17–28mm f2.8 + Sigma 28–70mm f2.8 + Kindle + 充电宝等各种配件 + 证件。这一套下来重量少说也有将近六公斤,用上腰带之后我还是毫不费力地穿梭在机场和市区之中;这在用 PD 和 Wandrd 的时候是无法想象的。

Ian 对做 Shimoda 有多认真呢?Shimoda 的官方 YouTube 频道上,他拍摄了大量介绍影片并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从没看到任何其他的相机背包厂商有做到这么极致过。

摄影包与普通背包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侧面的开口,让摄影师能快速的拿出相机,不错过精彩的瞬间。Ian 专门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右侧开口:左侧开口的话,还需要一只手扶着背包一只手拿相机;右侧开口可以直接用胳膊夹住背包,空出来的手就可以扶助侧面打开的盖子了。此外,侧开的拉链转角处都是很大的钝角,开合十分流畅,不像 Wandrd,每次都会卡两下。

其次,包身上各种飞扬的带子都有固定的环扣,连侧面固定三脚架的带子日常都有一个环把它扣住,让整个包看起来比较整洁,完美地治愈了强迫症。连水杯和三脚架的袋子都可以收纳:日常不用的时候收进包的内侧,用的时候,也有松紧绳和扣子把三脚架和水杯牢牢地固定住,不用担心弯腰的时候掉装备。我选择的 25L 足够窄,哪怕是水杯和三脚架都带上,在路上走也很难扫到旁边的人,0 扰民好评!

大多数时候旅行都会带一个行李箱,而 Shimoda 用侧面的提手兼顾了行李固定带的作用。相比起 Wandrd 的带子,Shimoda 的提手足够宽,比较轻松就能把背包插在行李箱的拉杆上。除了顶部和侧面的提手,背包的底部也有一个提手,在户外拍摄,偶尔需要微调位置的时候,就不用把背板合上了,直接双手把包平移就可以,也不用担心镜头什么的掉出来。

移步到包的内部,首先给内部的浅蓝色好评。很多的摄影器材都是黑色的,浅蓝色的内部就比较方便找东西了。内部的隔层也很多:主舱内就有一个硕大的钥匙仓和网格仓;电脑层还有一个网格仓;最外侧的一层内部还有两个放小物件的隔层和分割这一层的松紧带。这几次使用下来,完全满足我的收纳需求。在主舱内,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是完全隔离的,不用再担心小物品掉落到相机仓里去。

有意思的是,这三家厂商其实都或多或少宣传过自家背包的日常通勤的属性,但使用下来,Shimoda 作为日常通勤包是最合适的。

就像 Wandrd 一样,Shimoda 的相机收纳模块是可以取出的,上下主舱也可以打通。由于框架的存在,取出相机收纳之后,背包也不会变形成一个大号无骨的鱿鱼(大雾)。和大多数的通勤背包一样,Shimoda 的电脑仓和主舱是分割开的,比较方便电脑的存取。当然,美中不足的是电脑仓并没有给平板留出分隔,放在最外侧的隔层中又会担心被压弯。Shimoda 没有选择卷轴的设计,这样日常从主舱取东西也不会成为全场的焦点。

最后,日常通勤的时候可能不会带很多的东西,这时候包身两侧的压缩带就可以把包压薄,看上去不会像 PD 一样仿佛背着一个龟壳在城市里穿梭。黑色的外壳和棕色的拉链设计也足够低调,不太会引起贼的惦记,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入门登山包一样。

放了这么多 Shimoda 的彩虹屁,那 Shimoda 是完美的背包吗?其实也没有,只不过它的一些缺陷在我看来是可以忍受的。

目前使用下来,主要的问题就是一个:钥匙仓。虽然有快拆的设计,但钥匙仓的拉绳并不是可伸缩的。一旦主舱塞的比较满的时候,取钥匙的场景就会显得比较狼狈。Ian 自己的解释是,钥匙一般只有回家的时候才会取出来——但这好像也不是不用伸缩绳的理由吧?

我带着它在城市里穿梭了不少,也在 Yosemite 进行了大量的各种场景的拍摄(日落、爬山、星空摄影等)。这几个月用下来,还真没找到其它不满意的地方了。总体来说,我可以给这个背包打 95 分以上的高分,感觉真的是摄影师认真设计出来的背包,可以感受到 Ian 那种不妥协的精神,还有对设计的热爱——毕竟 YouTube 的频道都是为爱发电,很多时候他其实根本没必要拍 vlog 来解释他日常使用的场景和设计背后的理由。背包的包装里有一张卡片,上面 Ian 提供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在日本的电话,表示很欢迎大家跟他联系。

第一次写这种评测的文章,都是自己一路踩坑过来的心酸历程。回想起刚入坑摄影的时候,网上各种评测背包的也很多,但是基本上都不怎么提到那些缺点,都是体验了一点点时间就匆匆忙忙出,甚至还有一些明显恰饭的体验文章和视频。这次写这一篇也是希望能帮助其他人避雷,毕竟买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先看能不能忍受缺点,再看有哪些优点。

总的来说,使用过这三款背包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PD 和 Wandrd 更像是两个门外汉进入了这个行业,看到了传统的摄影包设计上的缺陷(中用不中看),于是力图用精美的设计吸引摄影师们,但却或多或少的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中看不中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摄影包的本质:首先是一个服务于摄影师和摄影器材的背包,高颜值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Shimoda 的体验时间其实也就几个月,说不上很长,目前对它还是有星星眼滤镜;日后如果遇到其他的问题也会尽量补充。这是一篇非常主观的文章,如果感觉于你的体验相左之处也欢迎指正!

此外,其实每一次我都会把旧的背包在闲鱼或 eBay 上卖掉,PD 的背包就成功以原价卖出了,Wandrd 的背包也是十分接近原价的价格出手。尽管如此,进进出出也是很累的过程,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一次就找到自己心仪的器材。

THE END
0.这可能是目前最完美的摄影包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聊摄影包 【选择障碍症】 有关注我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之前我陆续发布过很多篇关于摄影包的文章,作为有一点点强迫症的数码发烧友,对摄影包的选择总是带着各种莫名纠结的心情,毫不夸张的说,我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用过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品牌的摄影包共计十余款,之前文章中我甚至提到“完美的摄影包还没有问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7148751;?69:9>6;0unuou
1.2025年摄影包十大品牌排行榜排行榜123网依托全网大数据,根据品牌价值、口碑评价等多项指数评选出了摄影包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乐摄宝、曼富图/Manfrotto、尼康/NIKON、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索尼/SONY、捷信/GITZO、佳能/Canon、天霸/TENBA、billingham、精嘉/Vanguard。如果您正在查找摄影包什么牌子好?那么本摄影包十大品牌榜单可供您jvzquC41ygh/rqg3454dqv4rkpvbk8r|u{hc0qyon
2.摄影包的质量、品牌与选购(一)对于大型专业公司领域的人士,他们使用多种的大型铝合金箱或意大利“亚玛比利亚”级别的万用箱装载器材,使用越野工具车运输,不用考虑个人背负摄影包;还有富豪榜上的人士,钱多得没数,不在乎价格高低,动辄使用500/4大炮等武器——如同电影里说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些人士都不在本文的关注范围之内。换句话说,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99`4=9986:667mvon
3.宝罗BL50bl50红边加拉杆车报价参数图片论坛配置参数 详细参数 产品类型:单反相机包 产品材质:暂无数据 内部尺寸:暂无数据 外部尺寸:暂无数据 产品颜色:黑色 产品重量:2.3KG 适用机型:适用佳能 尼康 防护功能:暂无数据 查看完整参数>> 产品图解 更多图片>>购机必读 宝罗大容量摄影包天猫优惠,到手价244元 宝罗摄影包是摄影爱好者的得力助手。它是一款男女jvzquC41fgzbku3|qn4dqv3ep1ibonwcaduy1rsfgz764996;0yivvq
4.精嘉AltaSky66/68/42/62单反相机户外防雨摄影包双肩包拍鸟打鸟大炮精嘉Alta Sky66/68/42/62单反相机户外防雨摄影包双肩包拍鸟打鸟大炮超长焦镜头600-800mm双机双炮包新 Alta Sky68(送拉杆车/不要可折价)图片、价格、品牌样样齐全!【京东正品行货,全国配送,心动不如行动,立即购买享受更多优惠哦!】jvzquC41kvkn0si0eqs0396:77>97?=63:4ivvq
5.夏季赛里木湖、喀拉峻、琼库什台、巴音布鲁克、和硕金沙滩、库5、新疆饮食以面食、牛羊肉为主,喜欢瓜蔬的朋友也不用担心,新疆的水果是国内最好的,日照长糖分足,甜! 6、摄影器材、三脚架、各类充电器、接线板、存储卡,都带上; 7、 带拉杆箱+小包(摄影包)是最佳搭配; 8、身份证、护照以及优惠证件等,充足现金(取款不方便)。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1:86615695;677a?83:>5:5
6.独家原创坝上旅游前必读坝上在哪带上拉杆箱(平时可丢车上或者宾馆),还可配个摄影包或小腰包活动时候用; 遮阳帽、太阳镜、薄手套(骑马时用),有防水功能的户外鞋; 感冒药、消化药、维它命、创可贴、防蚊液、风油精; 洗漱用品、防晒霜+保湿润肤水+护手霜+护唇(MM必备); 身份证、各种数码产品充电器,备一些干粮、零食、一些零钱; jvzq<84yyy4cc|mcpi4ptp3ep1vpu}4dkf{/j}rn
7.行摄途腰挂式相机包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行摄途腰挂式相机包排行榜、行摄途腰挂式相机包哪个牌子好、行摄途腰挂式相机包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行摄途腰挂式相机包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行摄途腰挂式相机包,网购行摄途腰挂式相机包上京东,放心又轻松!jvzquC41o0pe0lto1rnc1?:449?f3n8g3di95kjf0jznn
8.保护包摄影包登山包拉杆箱东莞市鹏祥缝纫制品有限公司(https://px12580.gys.cn)主营产品包括保护包、摄影包、登山包、拉杆箱等,东莞市鹏祥缝纫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先生,东莞市鹏祥缝纫制品有限公司希望能与您成为合作伙伴jvzq<84rz386:93ep0iikwf0ep5
9.单反拉杆箱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单反拉杆箱排行榜、单反拉杆箱哪个牌子好、单反拉杆箱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单反拉杆箱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单反拉杆箱,网购单反拉杆箱上京东,放心又轻松!jvzquC41yy}/lm3eqo5qjk4874813@<6h:;4fm>4764ivvq
10.摄影拉杆箱|望远镜|防水箱|各类配件–Vanguard精嘉官方您可以很自然地从精嘉摄影包取出相机, 支起精嘉三脚架, 再也不用招呼路人帮忙拍全家福了。 沐浴着初夏的阳光, 走再远的路, 总是达不到心想要去的地方, 精嘉望远镜来帮您, 助力您读更远的诗,赏更险的风光。 阅读更多 Endeavor HD 观鸟望远镜使用测评 jvzquC41yy}/xjsiwcxeyxwnf0io1
11.带有红色印记遥远空灵的甘南之旅二、摄影包一个 6.摄影:5D3、6D、24-70、16-35;苹果本子(留转换清理每天照相卡用),增加64G(300元)存储卡,读卡器、硬盘一个700多个G;接线板一个;电池增加一块、口罩2盒。 7.相关的证件:摄影证、残疾证、身份证; 8.手机:充电设备(快充2个,车上和宾馆各1个用,苹果手机读卡器) 三、生活用品 9.保温杯jvzquC41yy}/:;;60eun1‚twlk568>79554ivvq
12.KATA单/双肩两用拉杆箱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KATA单/双肩两用拉杆箱排行榜、KATA单/双肩两用拉杆箱哪个牌子好、KATA单/双肩两用拉杆箱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KATA单/双肩两用拉杆箱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KATA单/双肩两用拉杆箱,网购KATA单/双肩两用拉杆箱上京东,放心又轻松!jvzquC41yy}/lm3eqo5qjk4874>65j>h7:k1cA>3944ivvq
13.Arc‘teryxmantis262、无论是在8264还是无忌、蜂鸟上,对于轻量化摄行,一致的意见是采用户外背包代替中小型摄影包可取得上佳的背负,舒适性、适用性及性价比更好,然而如何选择,采用那款,具体的介绍及个人应用文章较少。 3、对于市内日常通勤并兼顾单日出行,兼顾实用性、性价比、良好的品牌(亮骚性)的小包介绍及说明文章较少。 jvzquC41yy}/:;;60eun1€jp|jgoi86787<637mvon
14.拉杆摄影包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拉杆摄影包排行榜、拉杆摄影包哪个牌子好、拉杆摄影包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拉杆摄影包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拉杆摄影包,网购拉杆摄影包上京东,放心又轻松!jvzquC41yy}/lm3eqo5qjk4874=dh<;87;l26o
15.图奇骏空间怎么样口碑台布置合理,物理按键操方便。车储物盒较,储物盒容积够用,特别操台方,新增超储物盒,可以放置型物品。 后背箱容积足够,装载我们人半年时间途出游行李,个22寸拉杆箱,个号收纳盒(零食杂物),个2.5度移源,个装部数码单反相摄影包,个疆御人及摄影配套器材。包括年季服装。 jvzquC41m0gvvxmqog4dqv3ep1<688lg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