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三一版图太大,先回到1985年的湖南娄底地区涟源市。洪源机械厂边的山头,四位有志青年正焚香、磕头,刺破中指,滴血盟誓:
“今生今世,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誓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而奋斗……”
他们四位是原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的大学生,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大哥梁稳根当时是计划处副处长,体改委副主任,唐修国等人也是厂里干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陆续显现,大家失去信心,四个人心里都有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国企,城市户口,领导职务统统丢掉,拜完辞职下海。也不知道他们当时的想象力,有没有三十多年后的三一版图这么大。
要创业,先要启动资金。很快梁稳根就打听到了消息,羊行情不错,倒卖一只羊可以赚20元。
羊贩子四人组团伙迅速成立,立马行动
。在湘西,常德,贵州
羊多的地方,都有这个团伙找羊的足迹,也弄了一批羊回来。结果当时没经验,市场调查没做好,羊上涨是外贸部和日本签订了个短期合同,过了元旦失效,就要大跌了,只能赔钱出手。第一次创业就这么失败了。卖羊不行就卖白酒,倒腾点玻璃纤维,又都失败了。
几次失败,他们也认真反思分析,认为是败在产品上。他们希望创造一种市场急需又没有供应的产品,还要是自己擅长的。朝着这个方向多方打听-当时焊接材料在市场上正处于供不应求的趋势。这次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那时候中国焊料市场规模小,大企业不愿生产,小企业做不好。他们四个当中,三个大学是学材料专业的,正是专业特长。嗯,可以搞。四个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了6万块钱,以三个人姓氏的谐音梁袁毛唐,1986年在梁稳根的老家涟源茅塘乡道童村一栋废弃的养殖场,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工厂,创业正式开始。当时没钱没设备,就连生产焊接材料用的铜,锌都要有指标才能买。到处想办法,以前兵工厂干过,知道炮弹壳含铜含锌,就弄来废弃的炮弹壳提炼原材料…经过上百次配方调整,几十次工艺变革,制造出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当大家欢喜的把样品寄给辽宁的一家工厂,不久人家要求退货,质量不过关。梁稳根回到中南大学把当年的老师翟登科教授请来指导。在恩师的倾心指导下,105铜基焊料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质量检测要求,还填补了当时省内的一项空白。他们再把焊料寄给辽宁那个厂,终于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对方寄过来的8千块钱。
生产经营105焊料三年后的1989年,梁稳根四人走出茅塘乡,到涟源市成立涟源焊接材料总厂。接着还开发人造金刚石压机等产品,企业体量增大,成了当地的名企。春节的鞭炮声中,大哥梁稳根在门框边贴上一副春联,
上联为“建设一流企业“,下联为”培养一流人才“
。不久省里一位领导来厂里考察,建议在原春联上,加上
横批”做一流贡献“。
梁稳根开始构思,由三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三个一流。同唐修国等三人商议后,决定将企业名称改为“三一“,三个一流组成了三一的创业宗旨。唐修国又花了100块钱在涟源请了一位美术老师,为三一设计商标。这位老师一共设计了5个方案,交方案那天,唐修国冒雨骑摩托车去取,等回来和机兄弟一起挑的时候,发现除了美术老师推荐的方案外,其他四个都不见了。
挑也没得挑,索性,剩下的这个就是日后三一的商标。
当时可能谁也没有想到,
这个商标过了30年后,会变得令全世界都肃然起敬的标志。
三一发展到1991年已经有上亿的收入。但是梁稳根一直在思考行业, 思考赛道的问题。焊接材料花费精力大,回报小,天花板不高。就像一个理发的,做得再好,耗尽终身心血,充其量就是个顶级理发师。1991年比梁稳根小6岁的向文波加入团队,也是向文波的提议,三一进入了工程机械行业,混凝土拖泵市场。向文波在洪源机械厂就认识梁稳根四个,本来应该是涟源茅塘乡(梁袁毛唐向),结果向文波后来到大连理工读研究生去了。回来当了地方拖拉机厂厂长,他从他乡镇企业局的同学那里得知,混凝土拖泵卖得特别好,国内只有沈阳和湖北建机能生产,90%市场都是外资垄断。建议梁稳根有得搞,是企业迅速崛起的机会。1992年梁稳根经过慎重思考,提出了双进战略:进入大城市-长沙;进入大领域-工程机械。当时提议一出来,引发很多争论。机械领域这行业在国内只有国营厂能做,敢做,三一对这个一无所知。应该进当时热门的饮料,日用品,电子行业。梁稳根把做企业比作是射击比赛,有打飞靶和固定靶。流行的高科技行业就是飞靶,有企业花费几千万上亿研发一种新技术,一旦比别人慢了,或宝押错了,这些投资全没用了。这种风险,中国民营企业很少能承受或敢承受。工程机械是打固定靶,就说这混凝土拖泵,产品很成熟固定,中国民营企业进入,第一枪没打中,研发第一台失败,还可以第二枪,研发第二台,成功了就走稳了。工程机械行业是万亿级赛道,足够高的天花板。
而湖南人的性格是敢为天下先,干
兵分两路,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留守涟源材料厂,收入除日常开支,其余全部投入混凝土拖泵制造。梁文根,向文波等人到长沙开办三一重工和三一材料公司。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拖泵核心产品是液压控制技术,当时的中国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才。极少拥有这种技术的企业是通过和日本石川岛合作或像湖北建机那样从贵阳183厂购买日本技术的国产化产品。买日本货,没钱还不一定买得到,买贵阳的,人家自己也做拖泵,不一定能长期供,质量也没保证。三一在长沙靠自己生产了三年的拖泵,技术不稳定,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全部积压,卖不出去。直到1996年初,梁稳根找来了易小刚。当时易小刚是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主任,是国务院重大项目办公室下达的“154吨自卸车关键液压,气动元件国产化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华中工学院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毕业,知名的液压专家。易小刚来三一不久就发现,混凝土拖泵切换要靠连接不同的管子完成,又麻烦又容易出岔子,他决定设计一个可旋转的集流阀组切换。但当时车间主任不愿意更改设计,因为国外用管子,客户也没说要换。车间主任反对,工人也跟着一起反对。还是梁稳根拍板支持易小刚。1996年9月,一个工作原理和原有产品完全不同的液压集流阀设计出来。三一的第一个专利从此诞生。这个技术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的检验,质量也得到保证。当年10月,在首都机场新候机楼的工地参加世界混凝土输送泵现场比赛中荣获仅次于混凝土泵车世界第一品牌大象的第二名。这一下提升了国产泵在国际同行中的地位,让三一重工的拖泵获得市场青睐,帮三一走出当时的困境。到1998年,三一依靠拖泵产品年收入2亿多,在机械领域站住了脚跟。而从此三一内部,在易小刚面前,有两句话是绝对不能说的:一句是国外是这么做的,一句是国外没有这么做过。模仿别人的怎么能泵到世界第一?他把创新的思维不断灌输到研发团队,作为全体三一科研团队的信条。三一在泵送的舞台上不断刷新中国和世界的记录,凭借自主研发,成为世界泵王。
建筑师能够把楼设计多高,三一重工泵就能泵送多高!
此后三一在压路机等方面也开拓市场。而工程机械行业,挖机应用最广,价值量是行业占比最广,价值量最大。工作环境和强度也不是泵车能比的。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王者,得挖掘机者得天下。
2000年左右
,本土挖机占市场总量5%,外资长期占领大部分份额。广袤中国大地,目力所及全是发达国家品牌挖机。混凝土机械发展势如破竹,有着产业报国初心的三一,看羸弱的民族挖机产业就是如梗在喉。国家强大,离不开民族工业强大,民族复兴,民族品牌复兴不能缺席。振兴民族挖机,三一开搞。第一代挖机SY200,总是出毛病,时间一长结构件就疲劳开裂。还出现过挖机臂举起来放不下来的尴尬场景,收获过伟哥挖机的称号。始终没法打开市场,卖一台退一台。熬多年没回报,2004甚至一度耗尽集团的现金流。面对快要停产和无法量化,内部都深陷发展重大抉择的时候,三一重工驻香港子公司“新恒力“在三亚接了个军港项目,急需一批挖掘机,希望三一重工能提供。三一的挖掘机还有人买?要用的话,不要钱也可以给试用。管理层不久就前往考察,三亚海边,梁稳根和8位董事下车被震撼了,百米外不大的山坡,有三百多台挖掘机在工作。梁稳根说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三亚一个山坡就有几百台挖掘机工作,三一的挖掘机屈指可数,三一一定要生产更多能充分作业的挖掘机。当时全体董事成员一致决定,一定且必须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挖掘机。所有的重心放在挖掘机上猛冲猛攻。2004年,一面横幅出现在湖南长沙三一重工总部挖掘机车间:大干3个月,完成500台。外界一片风凉话中,真的产出500台,而5年后,三一重工挖掘机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过巨头卡特彼勒。
在工程机械的版图上,三一不断进行扩充。不走引进消化吸收的拿来主义,也不走合资合营市场换技术。不是不走,是走不通,没资金买不起,人家技术设置了层层壁垒,国外的不一定适合中国,还有开始人家就看不上你。被逼着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这条唯一的路。三一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5%~7%投入到研发中,而欧美同行不会超过3%。编制三一重工研发体系规划,三一研发核心能力建设规划等企业战备规划,保证各种产品的上线,产品的更新迭代。2003年三一在A股上市。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推进,基建,房地产,制造业及自然资源开发需求旺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机械行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2008年4万亿刺激,三一彻底火了。那时候销售不用跑客户,都是客户来抢货,到厂里蹲点要货。还在生产线上的泵车就开始抢了,主动要求不用调试,只求尽快交货。一台价格高达百万的搅拌车出厂,
只见一个客户一砖头照着窗户把玻璃炸碎,“
这台有质量问题的搅拌车是我的,谁也别想抢。”
2011年,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首次入围FT全球500强,是唯一上榜的中国机
工程械企业。而当年梁稳根以500亿元的身家成为当年中国首富。从山村小企业到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的知名企业,三一重工仅仅用了十几年,年均80%的速度堪称世界同行第一。
梁稳根的目标不是光在中国,而是让三一走向世界。没有国际化,顶多就是大一点的个体户。国际化分三步:第一步:2002年-2005年出口阶段,让产品走出去。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第二步:2006年-2009年,让三一重工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办厂,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等地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开始投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本土化全球发展之路。第三步:2009年后,让三一资本走出去,通过国际化运作,整合世界范围的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使三一真正成为全球一流企业。2009年也成立三一国际,并在香港上市,做矿山装备,物流装备(吊车)及机器人业务。而在2012三一的历史上出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三一收购了混凝土机械世界老大,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大象1958年诞生,从生产出世界第一台灰浆泵开始就没有离开混凝土行业,行业标准。
三一成为混凝土机械新的领导者。第二件是
三一将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告上法庭
。2012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以涉嫌威胁国家安全
为由,签署总统令叫停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美国罗尔斯公司(Ralls)在俄勒冈州投资的风电项目。而三一已经在这个项目一千多万美金下去了。耗时两年大战两回合,赢了。
三一进入工程机械一路都是高歌猛进,但实际上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下游基建和房地产增速开始放缓,工程机械行业也开始出现滑坡。到2015年三一的营收已经腰斩,净利润断崖式下跌。公司陆续缩减天津等多个地区的分公司,车间人数大幅减少。到2016年末,员工人数从2011年的5.2万人降到不到1.4万人,减少近7成。对这次行业调整,内部也进行了反思。有
高管也说了,
之前三一就是风口上的那头猪
,被吹起来了,根本不知道被吹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更没有想到风会停下来,猪会掉下来。
10
直到2016年之后房地产新开面积开始反弹,由负转正,基建投资增速保持高位,三一又迎来全面爆发。
到2020年营收超过1000亿,进入福布斯全球企业468位,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工程机械企业,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福布斯全球500强企业
。2020年98705台挖掘机的销量,占全球份额15%,首夺全球挖掘机销量冠军,混凝土机械持续保持全球第一。
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0278项,授权专利7613项,申请及授权数居国内行业第一。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获认证的“灯塔工厂”。
这些是靠着行业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高端卓越的智能制造,无以伦比的营销服务,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2022年1月,66岁的梁稳根退居二线,前台交给了小他6岁的向文波。他要腾出精力去思考未来:怎么更好应对2021年下半年开始,貌似提前到来的行业周期;怎么让海外销售的比重占大;怎么完成对小松,卡特彼勒的超越;怎么把公司市值做到万亿;怎样将
三一重工打造成工程机械、工程车辆世界第一,特别是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成为世界第一;煤机、矿车、港机、商用电动车、石油装备、风电装备、筑工均成就世界第一或者中国第一,让中国品牌引领世界…。
参考资料:
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王伟
三一重工历年财报
三一官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