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内容:BEV自卸类401/423度慢充称雄、601度大电量兴起,工程类当前“换电非必要”;陕重专汽31吨混凝土拌合车,搅拌车之中集瑞江/集瑞联合四轴19吨载质量,十堰至喜两轴4方级搅拌容量;三一-云韬/北京DEC/鸿力、宇通-郑州重塑/河南氢沄FCV,三一江山-绿控、瑞江-陕汽德龙H6000系HEV;“天泵”Max-Min中联73米东风天龙款、徐工施维英V7L,“地泵”中联-东风多利卡、湖北盛世-东风华神;潍柴山重/北汽/三一新品数量断层领跑,搅拌/泵车化身工程改装代表作。
BEV自卸类401/423度慢充称雄、601度大电量兴起,工程类当前“换电非必要”
承接上篇,对电动化新品数量最多的N3类自卸新品进行单独关注。与换电式的“轻装上阵”不同,慢充式BEV在新能源车型中更具代表意义,故以此为重点关注对象。考虑到不同车型的电池装载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电池厂提供的成组方案也略有差异,进而影响整车的续驶里程和额定载质量,故有必要做单独的维度区分。结合以上,笔者以“就近圆整”为原则,通过对已披露相关数据的新品进行统计,共得到14组基础电量规格和32组续驶里程,最后利用气泡图形式揭示当前“自卸电动化”的真实发展水平。
今年1-7月期,核心数据可查的N3类慢充式BEV自卸类新品共计64组方案,具体看:
由于本期内的纯电动新品仅包括自卸与搅拌两大类,因此做补能方式的进一步分析。对比可知:
陕重专汽拌合车,搅拌车之瑞江/集瑞四轴19吨载质量,十堰至喜两轴4方级
随着全国基建的推进,一些复杂的情况也浮出水面,例如通行道路狭窄的山区或乡村改造等项目,相对较远的运距使得传统的混凝土搅拌运输或固定的拌合站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机动性更强的混凝土拌合车也应运而生。
根据GB/T 26408-202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定义,四轴搅拌车的搅动容量应不大于8立方米,在最大方积固定的情况下,额定载质量也成为衡量单车能力的主要指标。本期内,行业仅有两款载质量突破19吨的新品,成为当期的Max领跑者,在业内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对于两轴搅拌车,国标定义的搅动容量应不大于4.5立方米,因此4方级也成为也成为4×2车型允许的容积Max。本期内也有两款4方级新品,当然除了一款两轴车型外,还有一款特殊的三轴新品。
三一-云韬/DEC/鸿力、宇通-重塑/氢沄FCV,三一江山、瑞江-陕汽德龙HEV
从燃料类型可知,新能源搅拌车中的FCV和HEV新品始终未突破一成占比,在BEV一骑绝尘之际,显然也具备了相对少数派的属性。由于数量不多,FCV/HEV新品多是车企结合特定区域市场或供应商资源进行的“散点式”布局,距离正向规划、主动开发仍有不小差距,相当于全面市场化的前夜期。本期内共有三家车企申报了五款相关车型,简介如下。
“天泵”M-M中联73米、徐工施维英V7L,“地泵”中联-多利卡、盛世-华神
以下对本期内的12款泵车新品进行简析。从结构来说,混凝土泵车可分为“天泵”和“地泵”两类:前者利用汽车泵(臂架泵)泵送混凝土,自带机械臂和输送泵管,机械臂展开后可覆盖一定作业面积,将混凝土泵送到辐射范围内的任意浇筑点,但作业总高度一般有极限,国内最高记录为101米。后者则是利用车载混凝土泵连接外设泵送管,将混凝土泵送至浇筑点,但因泵管移动不便,若要覆盖一定作业面积,还需在泵管末端连接布料机。二者各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工程中往往视情况而做选用。
对“天泵”而言,底盘总质量或承载力直接决定了泵送高度的工作极限载荷,因此相关新品的GVW也是泵车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期内共有十款“天泵”新品,均为超限车型,GVW Max-Min车型如下:
“地泵”车型历来数量不多,却在很多施工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业内合计336款“天泵”和79款“地泵”车型,结构占比约4:1。本期内有两款“地泵”新品,在泵车新品中的占比为16.7%,与行业均值19.0%较为接近。
潍柴山重/北汽/三一新品数量断层领跑,搅拌/泵车化身工程改装代表作
最后从企业集团视角出发,对本期内申报有自行式工程类新品的车企进行盘点,共计42家企业集团。具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