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我们一线的卡友而言,理论数据远远没有车辆的实际表现来得更加直观。为此,我们在第二季的节目中,分别对11台车型在真实工况下进行了,空载、满载续航测试、充电效率测试等等。
其中,为了给大家带来最为真实的续航参考,“标载续航、标载百公里电耗、充电速度”就成为了我们排名的关键指标。那么经过60余天的测试,博得头筹的是谁呢?
对于新能源轻卡来说,续航里程将决定我们的作战半径,这也是评价一台新能源整体实力最为直观的数据,那么现在终于迎来了新鲜出炉的标载续航榜单。
没错,这就像你的钱包一样,当他越鼓的时候,你就越有底气,对于作战半径大的网友,选大电池准没错。
其实电车和油车是一样,在油箱大小一致的前提下,能耗更低不仅能让你更省钱,还能让你跑得更远。
它出色的原因在于它的电控策略是电量低于20%后,采用的是逐步收缩输出功率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你的极速并不会被限制,你仍然也能以50公里每小时左右的速度爬上长坡。
唯一的变化就是你的加速能力变弱了,这个感觉就像是从迈腾380一下变成了轩逸卡罗拉,虽然动力变弱了,但是你可以跑得更远。
仔细看,这一电耗成绩完全与上面的标载续航排名完全一致。这充分验证了一个道理,跑得远只是靠钱包鼓,是不行的,如何合理的“花钱”才是关键。
那么,除了三电系统的设计各有差异之外,哪些方面还将直接影响到电耗、续航排名呢?风阻,这个似乎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因素,反而成为了影响实测续航成绩的关键。
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看,电耗高,风阻必须背个大锅。这辆车用户在购车后改装了超宽货箱,这就让原本风阻就偏大的仓栅版车型,阻力直接变为了超PLUS版,在我们大部分都是80km/h稳定巡航时的情况下,能耗明显偏高。再加上这辆车本身相对行驶里程较大,导致它整体电耗不太理想。
所以买纯电轻卡,用更大更宽的货箱来提升赚钱能力无可厚非,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在安全性和续航里程方面要适当做出一些妥协。如果是你,是选择宽大的货厢,还是更安全的长续航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在充电测试方面,我们结合新能源轻卡的实际运营里程和作业时间来看,例举了两个关键测试指标--充电半小时的续航表现/总充电耗时。测试规则为每台测试车型从10%开始充电,计算充电半小时后实际充电量,以及可以达到的续航里程,来判断谁在补能方面更高效。
注意我们所有充电测试从10%起充,所有充电量为实际有效充电量。
第一的是100度宁德时代的蓝立方悍将,最大充电功率能达到101千瓦,半个小时能补充57%的电量,相当于标载状态能跑147.5公里,应急补能速度相当厉害,并且最大功率能持续到80%,90%时还会有83千瓦,在全时段充电功率都很坚挺。
第二的是106.95度宁德时代电池的上汽超越EC300,半小时补充了42%的电量,提供标载续航129.64公里。排名第三的是100.4度宁德时代电池的蓝擎悦EN,半小时补充43%的电量,提供标载续航123.98公里。
那么,充电半小时之后,在排名榜上标载续航较差的能到什么地步呢?
不过半小时充电快,不代表充满就一定快,根据我们计算,所有车型充满平均耗时为69.3分钟,最快的是57分钟的重汽成商王牌EV,最慢的是江淮帅铃i5的102分钟。
同样都是4米2,为何有着如此明显的差异呢?原因无外乎这几点,充电桩的适配程度、电池品牌、充电策略问题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BMS电池管理系统,它除了负责与总线其他模块通信、实时采集电池数据、测算电池状态、故障预警功能之外,它还肩负着一项最为重要的职责---电池充放电管理。
在充电过程中,它可以实时监测各电芯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等等情况,进而以确保电池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实现高效充电。
简而言之,优秀的BMS不仅能够提升充放电效率,更能延长电池组的寿命,这也是各个厂家的电池管理控制技术的壁垒所在。所以大家选购的时候,能选知名电池厂商,还是选知名厂商吧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国轩高科。
同时悬架上,远程大多都会在板簧间布置止震垫,面对颠簸冲击的缓冲能力相当不错,基本没有冲击能传递到你身上,但针对的是H8E等新款车,E200就只能算中规中矩了。
第二档则是像超越EC300、蓝擎悦EN、蓝立方悍将等一众续航排名靠前的车型了,它的底盘有隔绝但是冲击仍然存在,算是中规中矩的存在。
但其中的蓝擎有一点很值得点赞,就是它的刹车和电门踏板,阻尼是偏大的,需要你用力才能踩下,这样在长途巡航或控制车速时,脚上可以更轻松一些,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这样的设定。
那么,有没有哪些设计确实表现不太理想呢?
当然,楚风H3的设计就差点意思,驾驶室空间相当有限,方向盘并没有对正驾驶座椅,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偏着开车,实属不太友好。
除此以外,一些令人诟病的问题,可以说是目前轻卡设计的通病了,比如明明预留了很多功能按键位置,但却未完全利用起来。反而导致像空调等常用功能按键,位置过于靠下,开车时使用还需要挪动坐姿才能够到。
这里不可否认,一些令人遗憾的设计问题,在新款车型上已经得以改善。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各大企业在生产、研发以及优化层面的迭代速度能更快一些。毕竟,现阶段单一的指标已经不能称霸市场,全能型选手更容易获得市场的偏爱。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测试到现在,这一季车型表现可以说颠覆了部分品牌过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让部分销量普通或者认知度没那么高的品牌展现了实力。对于作战半径大的用户,续航排名前三的上汽超越EC300、蓝擎悦EN、蓝立方悍将闭眼入就对了。对于工作强度大的短驳接运卡友而言,那么舒适性表现更好远程新能源车系那会是一个不错选择,即便是86度的星智H8E,拉货后跑个170公里也是没问题的。
通过这60余天的测试,我也想给厂家一些建议,现在的市场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如果只能在单一性能上拔尖,很难持续保持领先。其实跑城配短途运输的卡友,工作强度并不比干线运输低,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要给予卡友更多的人文关怀。
好了,第二季电卡我来测是时候给大家说再见了,在下一季内容中,我们将会给大家一个更精准、更精细的测试标准,让车辆的综合推荐值更加准确,想买车的各位卡友不妨点个关注,好好期待一下哦,咱们下季再见。(文/田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