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解: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A=1.0×103kg/m3×10N/kg×0.03m3=300N;
所以,解得G动=80N;
(3)解: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速度:
v绳=2v物,
不计绳重和滑轮与轴的摩擦,卷扬机拉力:
则卷扬机拉力的功率:
P=Fv绳=F×2v物=400N×2×0.1m/s=80W.
【题目】甲乙二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若以乙为参照物,甲是_____;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甲是_______;若乙加速行驶而甲仍以原来速度行驶,则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____运动。
【题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b所示,调节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图中未画出)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便于测量力臂,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
(3)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写出一条即可)
(4)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
【题目】(题文)(2018年春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 动能和势能检测题)小明在做“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了两个玻璃球,A:20 g,B:10 g,一个纸盒,两块硬纸板(有小槽)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设计了表格,记录了一些数据,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
并作了如下归纳:
(1)比较甲、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结论:速度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比较甲、乙、丙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题目】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零摄氏度的物体没有内能D.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题目】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12kg,在拉力 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则( )
A. 物体 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 Ff的大小为24 N
B. 拉力 F的大小为12 N
C. 物体 A运动10 s的过程中,拉力 F所做的功为12 J
D.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2 W
【题目】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 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 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D. 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题目】李丽同学在观察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李丽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①: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1)李丽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李丽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李丽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李丽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选填“调长”或“调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40°
40°
60°
60°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D与ON的夹角,数据记录如上表所示,小明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老师说应该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理由是;(3)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