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华:比较中印两国农业——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逝世周年农民关注

1949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1.13亿吨,仅及1936年(1.5亿吨,建国前最高产量)的75%,人均粮食可分配量416斤,扣掉种子、饲料等,人均消费原粮不及1天1斤,当时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 中国1956年粮食产量是1.9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614斤,人均日可供粮食1.64斤,这是第一次突破600斤大关,基本达到了热量安全线。

至 1974年,中国人均粮食可分配量再次突破600斤安全线。197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5亿吨,是1958年的157%,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634斤。

我们再从中印粮食产量中比较一下中国农业:

在大家普遍的印象里,我国国土面积排全球第三,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殊不知,印度次大陆的土地特别肥沃,几乎所有土地都可以用作耕种,印度耕地面积达1.6亿公顷,中国耕地面积1.2亿公顷,印度的耕地面积其实比中国还多。

虽然印度耕地足足比中国多了0.4亿公顷,但是印度的粮食年产量仅为中国的一半。

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6.17亿吨,印度大约是2.8亿吨。也就是说,几乎相同的人口,印度人每年只产出了我们一半的粮食产量。 即使到了2019年,印度粮食总产才达到3.136亿吨,印度人口总数是13亿6千万人,年人均粮食产量461斤左右,仅及中国1950年的水平。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每年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显示,2020年有107个国家属于饥饿状态,印度竟然排名第94位,属于重度饥饿国家。 而为了解决吃不饱饭问题,印度不得不每年出口1200万吨左右的优质稻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出口赚外汇后换取廉价的玉米小麦和工业化食品,以解决民众 最基本的食物问题。

印度在 1966年后推行绿色革命,开展以推广高产品种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改革,粮食生产获得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年增长率约2.7%。70年代中期以来,初步扭转了粮食长期不能自给的局面,且略有出口。1980—1981年度粮食总产量约1.3亿吨,人均年拥有粮食190千克(合380斤)。

农村实行个体经营,比中国耕地面积多出0.4亿公倾的印度,在农业实行“绿色革命”前,年粮食总产量仅仅在0.72亿吨左右徘徊。

而比印度可耕土地少的中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0年 粮食总产是1.4350亿吨 当时中国人口6.6207亿,人均年拥有粮食 432斤 ,每日每人可供应 1.18斤,比印度还好一些。

同期比较印度绿色革命成功后的1981年,中国农业在1981年的粮食总产达到3.2502亿吨 当时中国人口 10.0072亿,人均年拥有粮食 650斤 , 每日每人可供 1.78斤,是同期农村实行个体经营方式印度的1.71倍。 这个成就是新中国实行农村集体经济那一阶段的产物。

从这个侧面不难看出,前三十年中国农业并非某些黑子所言的那样一无是处。

对于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一些人把灾难归咎于农村集体经济。这种观点是这样表述的:

告诉你一个客观、真实的事实:如果当年不是集体化、而是单干制,就不会有那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你的前提错误,所以你的“如果"不成立,就象数学中用零做除数,无意义!

问题真是如此吗?非也。

三年困难时期是多重因素叠加而产生的,而不是集体经济的罪过,否则在此农村集体经济期间中国为何能够承载多增加的三亿人口?如果黑子说集体经济生产的粮食无力负载八亿多张嘴,请问黑子?这种现实如何解释?

有道是在什么山就唱什么歌,可以说在前三十年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下,农村农业生产集体化是必由之路!因为经过长期的战争,大量的烈士家属缺少劳动力,大量的复转伤残军人丧失了重体力劳动的能力,这些家庭不能独力承担个体农业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农村在一家一户的时候自发的联合成了集体互助组,而这种互相帮助扶助弱势群体的农业生产方式便成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端。

从数据上来分析,前三十年除三年困难时期外,全国粮食总产除少数个别年份因天气原因有小幅波动外,新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是呈稳步直线上升趋势,前后三十年上了四个台阶,从五六十年代近两亿吨,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三亿吨。再到捌玖十年代的四亿吨左右,再到本世纪初的五亿吨。

这说明前后三十年中国一直在致力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前三十年六七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重视农业粮食生产,甚至制定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以期在农业上有所突破。 实际上中国七八十年代农业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上涨,主要方面上是得益于起源于七十年代初农业生产技术和农田水利建设上的发展和全面工业化体系的建立。

农业技术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种子革命: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油料都 陆续发生了种子革命,对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袁隆平杂 交水稻技术引发了水稻产量的革命性增长。这项技术于 1973 年 10 月“三系杂交稻”研制 成功,1975 年多点示范 5600 多亩,亩产比常规品种增产 20%以上;1976 年示范推广迅速 扩大到 208 万亩,1990 年全国推广 2.4 亿亩,占水稻面积的 50%,而总产量占 61.1%。

第二是化肥革命:最初1970 年开始,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围堵中国的铁幕被打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策划下,全国各地陆续新建了一大批化肥厂。

1972 年 1 月 13 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等成套设备 8 套,之后又引进 43 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四三方案。 1973 年,我国化肥产量比 1965 年增加一倍以上。

第三是改革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显示了成效:1976年与 1965 年相比,拖拉机、手扶 拖拉机产量增长 5.7 倍和 65 倍,农业用电增长 4.7 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增长 4.9 倍,农用化肥每亩施用量增长 2.1 倍。1977 年和 1965 年相比,全国农田灌溉面积增长 41%, 全国机电排灌面积和水电站机电总装机容量分别增长 355.58%和 643%;

1975 年全国机井 数比 1965 年增长 935.89%。抗自然灾害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全国受灾面积基本相同的 1976 年与 1965 年相比,成灾面积由 53.9%下降到 26.9%。这些农田灌溉和排涝条件的较 大改善,为以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个体经营方式抗御旱涝灾害的侵袭提供了重要 的保证。

尤其是 80 年代,国家对农田水利的投资相对较少并逐年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 70 年代的投入在发挥效益。

写在最后:

工业和农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印在农业上产生巨大的差距原因就是印度工业化水平和农业水利建设不如中国。目前印度还有10%的村庄没有通上电,农业基础设施和灌溉系统严重匮乏,导致印度全国70%的耕地无法灌溉!只能依靠雨水,也就是俗称的靠天吃饭。

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

文革动乱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的工业化,但是远远没有到崩溃的边缘。各种资料显示,70-75年代增长比80-85年代怎么都是要快的。70年代完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钢铁煤矿发电水泥,还有铁路网与工公路网,卫星上天轮船下海。水平不高但是是完整的,门类齐全,可以自力更生。这就和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有着天壤之别的优势。

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就已经判定中国是世界第七大工业国了。从五十年代完全的农业国,到七十年代卫星上天,感觉中国工业化速度也算是奇迹。其增速大约是世界第二,仅次于苏联,略高于日本德国美国,远高于英法。

认真的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依靠英国人遗留下来的家底,印度在发电量,钢铁产量等很多关键数据方面都是高于我国的,但是到了六十年代,中国就已经全面赶超印度。

可见前三十年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这个结果也用事实回答了所谓集体化是造成吃饭困难的说辞是不成立的。 毛主席他老人家走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家底,5000亿斤战备粮,500多万吨棉花,1280万盎司黄金及23.5亿外汇储备!完整的军工体系,完整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并且做到了即无内债,也无外债!凭良心说话,这已经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THE END
0.南宁市志经济卷(上)南宁市农田耕作的拖拉机共有13种型号,其中进口4种,自治区外6种,自治区内的产品有3种。 大型拖拉机有东方红—75、54型和铁牛—50、55型;中型为丰收—37、35型;小型以工农—12型和南宁手扶拖拉机厂产的桂花—12型手扶拖拉机为主,尚有微型手扶拖拉机(3 马力至6马力)和机耕船。在60—70年代,拖拉机是以农田jvzq<84nkd4hzmk|0qxh0ls1xkkx4974/d76/<730jznn
1.渐渐变老的70后:怀念乡村的拖拉机上世纪70年代,乡村里的拖拉机好少,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其实,那时候乡村,连拖拉机路都少得可怜。 我的老家在湘南的大山里,从乡里到县里,只有一条砂石路,一到下雨天,别说拖拉机,就是走人都要小心翼翼。因为下雨天,路面有很深的积水和稀泥,路基也常常坍塌。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1485918;92=738a?:5A7627
2.王逸舟:我的求学之路因为表现出色,王逸舟第二年就被调入机务队开拖拉机。“我开过手扶拖拉机、履带拖拉机,还会开汽车。”不过这样就没有农忙农闲之分,常年要出车干活。1977年底恢复高考消息传来,医院派了一位药剂师给知青们复习数学,“我恰好被派活外出开拖拉机了。”王逸舟揶揄道:不然不至于数学只考了20多分。 *被东欧的各种变革所鼓舞,做科研写起 jvzquC41yy}/urx0rm{/gmz0ep5tk|dhki{sg|43546:8@3jvo
3.学习小组习近平走过的路(科级干部篇)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习近平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带领社员打坝淤地造良田。这些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 习近平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取经,学习沼气技术,回村后,又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jvzq<84pgyy/eww0ep5oc}nxg1me1;536382:8y423:24:=a73=27:5:;0yivvq
4.我的小学,我的中学——70年代的学校学工两个月,我学会了电灯的布线安装和电动机的简单维修,一直记得民用插座是左零右火,电动机接线有三角形接法和Y形接法。所以后来家里的电器安装都是我自己动手。学农用了一个星期左右学习开手扶拖拉机,这倒是对后来学开车有了些基础。还结合农基课学习其他一些知识,在学校有一块试验田,种植一些农作物。我们还jvzquC41yy}/onnrkct/ew46|{gk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