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Kagohl 3,新疆人,署名源自1917年空袭伦敦的德军轰炸机部队,热衷科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武器,希望能给看官们带点不一样的历史。
图1:改变了人类陆战形态的“母亲”号
1876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尼古拉•奥古斯特•奥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依靠汽油燃烧热能驱动的引擎,宣告人类进入了内燃机纪元。1886年,德国机械实业家卡尔.本茨在此基础上改良了一种更小巧的单缸汽油机,并以此为动力在同年1月29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辆内燃机车。再接再厉的卡尔.本茨后于1896年携手戴姆勒先生研发了第一辆使用汽油机的卡车,使得人们的运输能力与此前相比又迈进了一步。
图2:卡尔.本茨的三轮汽车开启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
当然,与火药、飞机等新兴事物一样,人类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些“不需要马匹就能前进的机车”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价值:它们可以比老式的马车更快速、更高效的为军队提供后勤服务。法国工程师尼古拉斯-约瑟夫·柯诺特在1769年成功发明第一辆使用蒸汽动力的汽车后,就马上向法国陆军进言将其用于火炮牵引,可惜遭到了拒绝。不过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尤其是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更具实用性的蒸汽车辆已经较为广泛的被军队用来牵引大炮、运输人员和携带补给物资。
到了20世纪初,内燃机的大发展使得商用化内燃机车层出不穷,而军用内燃机车也在当时成为了西欧列强军队较为常见的装备,被用于各种辅助任务,其用途也涵盖了火炮牵引、伤员救护、前线指挥等。而随着军用内燃机车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履带”这一机动方式的诞生,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利用这些车辆帮助进攻部队撕开敌人的防线。
早在1854年,英国工程师詹姆斯·考文就利用蒸汽机自行制造了一种安装了火炮和防护钢板的战斗车辆,希望首相能将其送入克里米亚半岛帮助英军打垮俄国人的战线。可惜由于当时英军连续三场大胜使得对新武器要求大减,再加上当时蒸汽机和机械化车辆的不成熟,使得考文这项极具前瞻性的发明未能步入实战。直到19世纪90年代-20世纪10年代,随着冶炼技术增长带来的钢装甲防护能力提升、划时代的全自动机枪和液压复进火炮的问世以及内燃机的成熟,考文先生这项超越时代的发明才算是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对“陆战之王”的诞生大有意义的车辆:履带式拖拉机。
图3、4:詹姆斯.考文的蒸汽装甲车
1903年,美国联合收割机制造企业,位于加利福尼亚斯托克顿的霍尔特制造公司的老板:本杰明.霍尔特(Benjamin Holt)以6万美元的价格从工程师艾尔文.奥兰多.隆巴德手中买下了一台履带式蒸汽牵引车的专利,于1904年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辆蒸汽式履带拖拉机并在圣华金河三角洲成功试车,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真正的履带式车辆。受到鼓舞的霍尔特在1908年又推出了安装40马力汽油发动机的霍尔特40型履带式拖拉机,该车在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进行的洛杉矶引水渠建造工程中表现出了不错的牵引力和沙地通行力,为霍尔特公司赚取了丰厚的资金和名气。
图5、6:本杰明.霍尔特与他发明的蒸汽式履带拖拉机
同样在1904年,位于英国格拉瑟姆的霍恩斯比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履带式拖拉机,然而该产品在英国可谓大爆冷,直到1912年也才制造了6辆,而且推销也是极其费劲。然而眼光毒辣的霍尔特先生却注意到了霍恩斯比拖拉机使用的转向离合器,这种装置可以让履带式拖拉机不用安装附加转动车轮,只需要控制两侧动轮速度就可以改变行进方向,于是在1912年以4000英镑的价格买下了专利权。到了1913年,霍尔特公司以这种转向离合器搭配更强大的75马力汽油发动机推出了在后来的那场世界大战中影响深远的霍尔特75型履带式拖拉机(Holt 75 tractor),这种全重11吨的车辆可以牵引15吨的物品。
图7:霍尔特75型履带式拖拉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线战场很快就陷入了痛苦的堑壕对峙,传统的骡马牵引使得野战炮兵没有足够的机动性破开僵局,而爆炸造成的地形恶化也导致一线补给愈发困难,所以部队需要足够的机械化车辆将重型火炮送到前线助阵。在此情况下,英国陆军注意到了在美国饱受赞誉的霍尔特75型拖拉机,于是购买一辆后与本国的福斯特-戴姆勒105马力拖拉机进行对比测试,发现霍尔特75型拖拉机虽然受制于马力问题使得牵引力不及福斯特-戴姆勒拖拉机,但它的履带式行走装置要比这个轮式的英国货更能适应恶劣地形,更关键的是这种美国车已经实现了量产,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数量。最终,霍尔特75型拖拉机被英国陆军钦定为履带式火炮牵引车,于1915年1月正式入伍服役并被派往法国战区行动,主要用于牵引6英寸和9.2英寸重炮。
图8: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牵引重型榴弹炮的霍尔特75型拖拉机
不过,此时无论是霍尔特先生还是英国陆军高层都没想到,在这种拖拉机还没服役之时,就已经有人试图让它变成一种更具进攻性的武器。此君名叫欧内斯特.斯文顿(Ernest Swinton),是一名作风强硬的英国陆军工兵部队少校,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写手,被称作“军队中的作家”。早在1914年7月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位曾在南非工作过的矿业工程师朋友的信件,这位工程师表示在安特卫普看到了一辆美国的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认为这种车辆可能会对军队运输有益。斯文顿少校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可能对此有兴趣”的军政要员,不过当时战争对于英国来说尚未来临,所以军方并没有意愿装备一种只是能影响运输效率的新玩意。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文顿少校因为文采不错被任命为法国前线的战地记者,而霍尔特拖拉机也因为英军对重炮牵引车的迫切需求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同年10月19日,斯文顿少校在开车出差时突然就在霍尔特拖拉机身上找到了一丝灵感:利用这种履带式车辆开发一种能够破开敌军防线的战斗武器。
图9:欧内斯特.斯文顿少校。此君在1914年敦刻尔克的战斗中曾加入过皇家海军航空队的装甲汽车分队,是装甲战的早期见证者之一
图10:莫里斯.汉基上校
图11: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
当然,也有人对本次试验不抱乐观态度,他们指出这种车辆速度太慢,很容易长时间暴露在敌军火力面前,而且利用履带式底盘制造的战车将会笨重而昂贵。但已经对军舰这种更昂贵更大型的载具颇为熟悉的丘吉尔没有搭理这些言论,他只为履带式车辆展现出的越障能力感到高兴。同样在2月17日,丘吉尔会见了托马斯·杰拉德·赫瑟林顿少校(Thomas Gerard Hetherington),此人是皇家海军航空队的一名海军用轮式装甲车的指挥官,还在同年1月自行设计过履带式军用车辆。装甲作战经验丰富的赫瑟林顿少校也强烈建议制造能够撕烂德国佬阵地的履带式装甲战车,而他根据海军传统为这种战车起了个被后人熟悉的名字:land battleships,也就是“陆地战列舰”。
图12: 托马斯·杰拉德·赫瑟林顿
图13:威廉.特里顿
图14: 尤斯塔斯·坦尼森·德因科特
委员会还邀请了一位70岁的老大爷参与“陆地战列舰”的研发工作,他就是英国电力照明和公共供电系统的先驱、皇家学会院士以及皇家汽车俱乐部的创始成员:洛克斯·埃夫林·贝尔·克罗普顿(Rookes Evelyn Bell Crompton)。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实业家早些年也曾投身行伍,在1897年(52岁)时就已经是陆军上校,他自己设计的一批军用电力探照灯还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1900年积极促成英军工兵部队使用电力照明装置。所以他本人在1910年光荣退役后还能在1911年被任命为伦敦电气工兵师的名誉上校。
图15:身着戎装的克罗普顿
遗憾的是,克罗普顿先生加入陆地战舰委员会没几个月就因为理念矛盾宣布退出组织,但他留下的一个设计却影响了本篇主角的发展。当时为了解决“陆地战列舰”的枪炮安装问题,克罗普顿从军舰侧面配置的炮廓形副炮塔得到启发,设计了安装在战车两侧的鼓形炮塔,每个炮塔装备的76.2毫米炮可以旋转90度。福斯特公司在1916年春季自己琢磨的一种可以搭载8-12名步兵的重型战车(William Foster’s Battletank)就采用了这种炮塔。虽然这种车辆因为体型太过超前(重量超过40吨)没能成为现实,但炮塔设计却为后来真正的“tank”奠定了些许基础。
图16、17:可以看到William Foster’s Battletank前端两侧的炮塔
这次试验显示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履带式拖拉机上安装防弹装甲、枪炮和弹药将会大大增加重量,以现有的75马力汽油机难以驱动这么重的车体,更别说满足军方提出的速度不小于4公里/小时的标准(这是为了达成战车跟得上步兵行动的目标)。不过幸运的是,英军手头中倒是有符合要求的动力源,也就是威廉.福斯特公司生产的福斯特-戴姆勒拖拉机(Foster-Daimler tractor)使用的戴姆勒6缸双套筒阀汽油发动机(daimler 6-cylinder double-sleeve valve petrol)。这款由位于考文垂的戴姆勒公司(Daimler Company)开发的17.6升排量引擎具有平稳性好、振动较低、噪音较小以及扭矩强力的优势,而且其输出功率可达105马力,放眼当时的欧美地区都称得上是高功率发动机(以当时标准来看)。福斯特-戴姆勒拖拉机正是凭借该引擎在自重不超过14吨的情况下能够牵引36吨的物品,而同样在1915年服役的美国霍尔特120型履带式拖拉机的引擎功率要比前者高出15马力,但牵引重量却只能达到20吨。可以说,戴姆勒105马力汽油机是陆地战舰委员会的不二之选,而且它扭矩大的优点还换来了其他好处:能加强战车的爬坡能力和越障能力。
图20:被选为“陆地战舰”心脏的戴姆勒105马力汽油机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