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选择0个频道 恢复默认设置 定制频道数量已满
咸宁干群总动员抗旱保春播
湖北日报讯 (记者范步、通讯员汪静)12日,咸宁市“三万”组转为抗旱工作队,带领农民科学抗旱,保人畜饮水安全,保中稻泡田育秧抢播,保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去冬以来,咸宁降水异常偏少,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159.16万亩,发生饮水困难的人口有8.22万,牲畜1.38万头。
面对旱情,该市明确将“三万”活动工作组转为抗旱工作队,要求所有“三万”干部抓好抗旱生产,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搞好“六水三调”,即:涵闸引水、水库放水、泵站提水、疏渠畅水、人工降水、打井取水和河湖联调、湖库联调、江湖联调,增加抗旱有效水源。
目前,咸宁早稻已播种56万亩,中稻已播18万亩,育秧6万亩。无水播种的2.6万亩早稻将改种中稻。全市投入抗旱人力31.9万人、浇灌农田52.9万亩,临时解决2.54万人、0.9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孝昌县用小型水泵抽水抗旱
湖北日报讯 12日,孝昌县花西乡黄土砦村村民黄自志用小型水泵抽水抗旱。旱情发生后,孝昌县迅速成立农业抗旱救灾专班,动员广大干部群众采取蓄、引、抽、提等多种措施,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截止目前,全县已组织干部群众8.17万人参与抗旱,投入抗旱资金910万元,启动抗旱设备8411台套,累计提供抗旱水量2698万方,灌溉农田作物16.9万亩,改种玉米、红薯、豆类近3万亩。 (记者 曲 河 摄)
武汉市江夏区抽水抢插早稻
湖北日报讯 截至昨日,武汉市江夏区已抽水抢插早稻18.6万亩,占计划面积84%。目前,全区组织140余个工作专班,分赴各街镇乡指导科学抗旱。这是五里界街童周岭村的孙朝海在利用抗旱抽的水给西瓜苗浇水的情景。
(记者 郑元昌 本报视界网 周 虹摄)
重建机站助春耕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范 步 通讯员 刘 健 栋 梁 吴 勋
“多谢‘三万’工作队帮了大忙,废了20年的抽水机站,重新建好了。”11日,通城县四庄乡小井村一组组长张行正望着一股股河水流进干渴的稻田时,高兴地说,200亩早稻田有盼头了。
县物价局驻村工作队走访时了解到,小井村张家屋抽水机站建于80年代,承担着周边3个组200多亩水田灌溉任务,分田到户后,机站无人看管,设备老化,机房成了危房,渠道多处倒塌,农田得不到灌溉。眼下正是抗旱保春耕的关键时刻,村民正为无水浇田发愁。
工作组出资1.5万元,7名队员同村民一起劳动了一星期,维修好了1公里渠道,又将机房重建,架通了1000米电线,并从县城买来一台12千瓦电动机,设备安装调试好后,日夜抽水灌溉。
他们还发动局内干部职工捐款5000多元,为这个村特困户送去2吨化肥等春耕物资,给力困难户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