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战车这个词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这是用来形容日本那些只配备了机枪作为武器的超轻型坦克的。通常来说,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在战场上属于笑话的机枪坦克只有日本和意大利这俩“穷矮矬帝国主义”才会装备,但实际上德国陆军第一款量产的坦克,一号轻型坦克也是仅配备了机枪的“豆战车”。原本德国陆军是希望用一号轻型坦克作为训练坦克,却没想到最后反倒是把一号轻型坦克拉到了战场上当作装甲部队主力(凑数)。
时间回到1931年,当时德国的装甲部队还处于草创阶段,古德里安领导的那支实验性装甲部队则是长期都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从该部队成立到1931年初,训练用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大多都是木制模型,最好的装备也就是卡车加金属蒙皮来冒充坦克,就连德国仅有的几辆坦克也都被骑兵总监克罗亨豪尔给拿走了。古德里安的部队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几乎就是个三不管状态。
可也就在这一年里,古德里安和他的那支“三不管”部队终于是时来运转了,因为德国新上任的机械运输监察奥斯瓦尔德·卢茨少将是机械化作战理念的支持者,他刚一上任就把古德里安任命为了自己的参谋长,然后给予古德里安足够的支持。如此一来古德里安固然是有了支持,可是这训练装甲部队总得有坦克才行吧?不然他手底下的人天天拿着木头模型和卡车加蒙皮训练,估计训练一万年也训练不出装甲部队来。
想要坦克肯定不能靠买的,毕竟德国还被禁止拥有坦克呢,真要是去购买坦克非得被英法找麻烦不可。既然不能去国外购买坦克,那德国就只能自己去尝试设计坦克了。好在1931年开始德国的经济情况已经好转,有余力搞一些军事武器研发,所以在1932年德国就陆军就秘密召集了莱茵金属、MAN、亨舍尔、克虏伯和戴姆勒·奔驰等五家公司,要求他们为德国陆军秘密开发5吨级的轻型坦克。
当时这四家公司都没有坦克开发经验,这开发过程也就是磕磕绊绊,还没等他们开发出什么像样的样车呢,那边德国陆军又在1934年把设计指标改成了开发4吨至7吨重的轻型坦克,对外宣称是开发“5吨级的轻型拖拉机”。也因为是第一次开发坦克,所以这五家公司提供的样车都大同小异,其中克虏伯公司的LK-A1样车被德国陆军看中,经过改进后就成了LK-B1样车,代号“LaS-Krupp”,意思是“克虏伯牌拖拉机”。而这辆样车就是德国陆军最初配备的一号轻型坦克。
作为一款轻型坦克,一号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仅仅是5.4吨,车组成员也仅有2人,与日本的豆战车差不离。坦克车身和炮塔的装甲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各处装甲厚度都是13毫米,虽然装甲角度上会有些区别,可防御效果也没有什么变化。车体的悬挂系统则显得有些简陋,每侧四个大直径负重轮中的后三个装在平衡架上,而第一个负重轮则是独立悬挂。发动机则是Krupp M305风冷柴油发动机,能让坦克的时速达到每小时37公里,行程距离则是145公里。
至于一号轻型坦克在武器方面也很是简陋,炮塔上是两挺MG-13机枪,后续型号会换成MG-34通用机枪。比日本的豆战车优秀的地方在于电台,一号轻型坦克配置了FuG2型电台,这对于坦克之间进行交流就非常方便。值得一提的是那机枪炮塔还是手摇炮塔,车长不仅要指挥驾驶员和操作电台,还得自己手摇转动炮塔和操作机枪进行战斗,只能说这些德国车长个个都堪称是八臂战神。
在德军当时的制式编号里,一号轻型坦克被称之为“Sd·Kfz· 101”,而首批生产型号叫作一号A型坦克。在1934年开始投产之后,德国陆军于1935年7月就收到了475辆一号A型坦克。尽管这些一号A型坦克的性能远谈不上先进,可对于曾经一穷二白的古德里安和德国装甲兵而言也已经十分珍贵。要知道,他们过去可只能用模型坦克进行演习,假想敌部队的步兵有时用石块和刺刀就能逼退他们,而现在步兵们见到真正的坦克就只能甘拜下风了。
一号A型坦克对于德国军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它标志着德国装甲部队的建设工作已经正式走上正轨。此后德国陆军又迎来了经过改进的一号B型坦克,这种坦克的发动机从气冷式发动机换成了水冷式发动机,坦克的可靠性被大幅度提升。这两种不同型号的一号轻型坦克构成了德国装甲部队的主要力量,并与同样是过渡装备的二号轻型坦克一起服役于德国陆军之中。可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古德里安和德国装甲部队都不认为他们会开着一号轻型坦克商战,毕竟这种训练用途的坦克很难能被称之为是实战装备。
实话实说,一号轻型坦克在实战中的用途与装甲车无异,根本不能参与任何的装甲作战。好在当时波兰的坦克数量也十分有限,所以一号轻型坦克不必参与到装甲战之中,往往会被用来掩护步兵突破波军阵地,或是对其步兵部队进行快速袭击。虽然说作为德国装甲部队的首战,德军其实打得磕磕绊绊,甚至闹出了炮兵在第一天炮轰古德里安的闹剧,可德国装甲部队仍旧顺利击败了波兰军队,一号轻型坦克对波兰步兵和骑兵的压制效果也十分明显。
波兰战役顺利结束之后,德国又在1940年开始了法国战役,可一号轻型坦克在法国战役的表现却难以让人满意。相比于波兰仅有少量的坦克,英法联军不仅在坦克数量上占据优势,在坦克质量上也超过了德军。纵然德军依靠“镰刀闪击”出其不意地击败了英法联军,可一号轻型坦克在战斗中表现差劲是不争的事实。就算是在掩护步兵进攻的时候,一号轻型坦克都显得力不从心,许多一号轻型坦克就是在掩护步兵的过程中被英法联军的反坦克火力摧毁。
而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的爆发,让一号轻型坦克顺理成章地退出了现役。当时苏联不仅拥有大量的T-26轻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更配备了质量占据绝对优势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面对这两款坦克强大的战斗力,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尚且难以招架,那一号轻型坦克这种仅仅配备了机枪的小坦克就更不能与之对抗了。故此,从1942年开始一号轻型坦克就逐步退出了德国装甲部队的装备序列,转而被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