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革命”创造新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

材料:1859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1905年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等人将社会革命理解为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促进民生以均贫富。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看来,地主垄断土地,“为造成贫富不均及社会革命之一大根源”。1925年,毛泽东在《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中,回答“对于目前内忧外患交迫的中国究抱何种主义”时,就明确表示:“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1937年,他在《矛盾论》中写道:“共产党人必须揭露反动派所谓社会革命是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等等欺骗的宣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使人民懂得,这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摘编自《毛泽东文集第1卷》

红色记忆

红色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历程中,具有革命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革命价值的遗址、遗迹及纪念建筑物。图1、图2、图3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文物的空间分布。

材料一   《湘报》创刊于1898年3月,是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刊物。下表为《湘报》部分歌谣的相关信息。

——摘编自冯仰操《歌谣仿作与地方启蒙——以<湘报>为对象》

材料二   “红色歌谣万万千,一人唱过万人传”。民主革命时期,红色歌谣广泛传唱,如川陕苏区的《快快建立苏维埃》唱道:“要吃米,把秧栽,要过河,把船摆。穷人要想得自在,快快建立苏维埃。”山西武乡的《送子参军李改花》唱到:“人民江山人民保,咱不参军谁参军,只有壮大八路军,国家才能享太平。”大别山的《解放四季调》唱道:“秋季里秋风阵阵凉,刘邓的大军进山乡……冬季里雪花朵朵飘,刘邓的大军出发了,队伍多英豪,参加了,淮海战,捷报似雪飘。”研究红色歌谣历史行程,挖掘其成功经验,揭示其基本规律,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培育新时代的革命精神和动员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改编自周利生、王钰鑫《充分发挥红色文艺培育社会正能量的功能》等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

材料一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全国人民除汉奸外),皆有抗日救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武装抗敌之自由。废除一切束缚人民爱国运动的旧法令,颁布革命的新法令。释放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开放党禁。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一切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民族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摘自《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

材料二   甲、总则,确定三民主义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之最高准绳。

乙、外交,主张独立自主,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

丙、军事,要求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一致为国效命,充实民众武力,补充抗战部队,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

丁、政治,许诺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健全民众自卫组织,改善各级政治机构。

戊、经济,明确经济建设应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己、民众运动(在抗战期间,于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当与以合法之充分保障。救济战区难民及失业民众,施以组织及训练,以加强抗战力量。加强民众之国家意识,使能辅助政府肃清反动,对于汉奸严行惩办,并依法没收其财产)

庚、教育,强调训练青年与妇女,增强抗战力量。

——摘自《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

材料   外国友人关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报道

——摘编自蒋少洁等《刍议“他者”镜像下的淮北抗日根据地》

材料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1925年出生,13岁参加革命,历经大小100余场战斗。以下是他在革命时期所写日记的摘编:

材料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1925年出生,13岁参加革命,历经大小100余场战斗。以下是他在革命时期所写日记的摘编:

材料   1940年2月,《中国文化》创刊号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论》。其后,该文历经多次修改,收入1952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毛泽东再次做了修改。对比上述两个版本,现摘录几处修改文字,如表所示:

1940年版                                                          1952年版

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哀公》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原君》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 第二条

材料四:美国学者……在分析了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后讲:“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尊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主张合法行动的传统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难,就是躲避征税和征兵官员。”

……

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讲话(2025年)

材料一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

材料二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材料三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   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社会治理理论的比较

——摘自丁建定、陈湘《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治理理论的多样化》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以土地贵族和乡绅为主导。工业革命以来,工厂主、商人、银行家通过资本积累迅速崛起,取代了贵族的经济和政治主导地位。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涌入城市。工人通过罢工、工会和政治组织争取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

——刘益东等《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大事年表

——摘编自李兴耕等《共产党宣言与当代》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

THE END
0.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写于1859年1 月,它是马克思对其在1857-1858年期间研究成果的总结,而马克思在那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大多体现在《草稿》中。《草稿》是《序言》的基础,《序言》是《草稿》总结,这种关系决定了它们之间必定存在一致性。如果对《序言》的理解与《草稿》中的大量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73886413;7;98;8a713=>76:?30|mvon
1.《江海学刊》‖何中华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诠在马克思思想演变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里程碑地位,它既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又是马克思思想演变关键期的一个重要拐点。《手稿》的写作表明,马克思的理论触角伸向了经济学领域,这一转向是由马克思遇到的“物质利益”难题、他所发现并揭示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宗教批判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62;85217926@7:4a7229<38;710|mvon
2.echo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的笔记(1)(一)《序言》摘抄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P2)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P2) 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399878:661ctoq}fvkqt0399839>21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图片转文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1 卡尔·马克思 1859 年 1 月于伦敦 载于1859 年在柏林出版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 原文是德文 中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 13 卷译出 1但丁《神曲》。——译者注 思想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2:3>5:8
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马克思为他写于1858年8月至1859年1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的序言。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说明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并对指导这一研究工作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周密jvzquC41yy}/||ggkmk/exr1dm562<;460nuou
5.顾海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的理论地位和学理意蕴2009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正式出版,这一卷收录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两部手稿和《资本论》手稿,标题分别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和“资本论(1863—1865年手稿)”。这三个标题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两部手稿和《资本论》手稿在名称上作出区分,这应该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28875136:8@;7;;?`39>898;:;B3ujvsm
6.【经典著作导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主要说明了自己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顺序”、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和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其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47384a:64396:2B80jvsm
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写作的时代背景: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简称《序言》)是马克思在1859年1月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8530nuou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df《〈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政治治经经济济学学批批判判〉〉序序言言》》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历历史史背背景景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 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的其中第一分册,同时写下了这篇序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739433596:?<90unuo
9.《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英文版)|AContributiontothe《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英文版)|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This booklet contains Marx's Preface and Introduction to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Engels' two articles on that work by Marx. The Introduction, actually an unfinished rough draft, jvzq<84yyy4nc{}kuvpvtrx0eqs0uqty0cyqAri?86<
10.《《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课件)》.ppt(孔子) 此篇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至1858年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时写下的,文章发表于1859年6月。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节选)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5132811>5454924;92256247xjvo
11.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党建马克思的鸿篇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于1859年1月。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的序言中,马克思较为全面地描绘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历程,系统地总结概述了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钥匙”,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和巨大的理论意义。 jvzq<84fcpmkkjs0rguqnn3eqo4dp8LD1p70496:12<328h3396:468228>49?3jvor
1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全文0204192331.pdf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注:这是马克思为他在 1858 年 11 月-1859 年 1 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 1 分册所 写的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第 1 分册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中的一个 重要阶段。马克思在写作这本书以前,进行了 15 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 中研究了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42A4:2891395682642>;0ujzn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读后感(精选22篇)(5)1850年,在不列颠博物馆继续研究政治经济学。1859年,完成对政治经济学纲要上的批判,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在该书的序言中,以正面论述的形式,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完整纲要,对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和实质,做出了经典式的论证。 第五部分是指出进行科学研究应持有的态度:必须杜绝一切犹豫和怯懦,而应该jvzq<84yyy4vpsx0eqs0|~tygp5ewqtwict0496325882B6529e73;7:90nuou
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docx免费在线阅读PAGE PAGE 1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导读 马克思于1859年1月完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写作,并于1859年6月11日在柏林出版。在这一年的6月4日马克思为本书写了一篇《序言》发表在伦敦德文报纸《人民报》上。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在西欧各国的确立,马克思便已经开始系统地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33@4743644:8652634:60ujzn
15.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 (为解决一种分析的辩证法问题而进行的活动) 本文选自[意]德拉-沃尔佩:《卢梭和马克思》,赵培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 为方便读者阅读,注释及参考文献一并省略,具体内容以原书为准。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77<:58
16.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它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以主体间性为主导逻辑,在现实的个人辩证法自否定的圆圈运动中展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全貌。如果说,《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更多表述的是“物象化”理论的话,《费尔巴哈章》则是将“物象化”与“人象化”统一起来了。 (三)对接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与微观逻辑,统一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现实jvzquC41ufyeyt}d0etv0niw0et0itqn14627w44247e3zdf556:6?5;4h<59>6:3e=6hj6g63>b9@;187928lk678i36:53d3h:f962c693;mk;0jzn
1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的书评(11)摘要:本文在对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作溯因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引出马克思建立在分层基础上的“本质实在论” (分层本质实在论) ,并由此出发,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作者简介:鲁克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展开)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32:73@=31tkwkn|u
18.马克思主义学院列宁对历史概念的强调以及恩格斯对19世纪90年代流行的套用历史唯物主义术语的错误做法的批评,无不是对这一批判工作的持续。我们要审视经典作家在这一过程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论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主流学术界认为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初诞生地标志的《形态》中的唯物史观论证、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jvzquC41ocxy0{ze0gjv0ls1u{5n{mo17h749j:9;5=36A5ecf=g9?59gc>c2?570jzn
19.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十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1859年柏林弗兰茨·敦克尔出版社版,第一分册[297] 一 德国人早已证明,在一切科学领域内,他们与其余的文明民族不相上下,在大部分领域内甚至胜过它们。只有一门科学,在它的大师们当中,没有一个德国人的名字,这就是jvzq<84yyy4837hp1462386337576:<380yivvq
20.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资本论》的重要理论——纪念《资本论》第一Chinese Economics in the 21st Century 经济学家 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是《资本论》的重要理论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50 周年 □陈俊明 (泉州师范学院 经济研究所,福建 泉州 362000)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正,副两个标题既是一致的,也有一定的区别,各自 有不同jvzquC41ll~k0||whg4ff~3ep1IO1YIH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