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外吃惊和羡慕的五年计划,是我们公开的秘密

1、大纲:了解我国实行五年计划的来龙去脉

3、重要名词:五年计划 五年规划 中国特色 集体智慧

4、重要人物:斯大林 毛泽东 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多年,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于世界第二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全国人民正在向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奋进。可大家想过没有,这些成就起源于建国初期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随后又实施了若干后续五年计划,做到了宏观指引,微观调控,成为中国特色之一。

五年计划作为指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式最早并非起源于中国,也并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战以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五年计划这种发展模式被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普遍借鉴。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称为“五年规划”。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梳理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在2006年之前,都是叫“计划”的。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变成了“五年规划”。一字之差,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是我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并且不断改革完善的反映;是对中长期发展规划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再认识。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价:‘一五’计划相当成功。同50年代大多数新独立的、人均年增长率为2.5%左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经验也是成功的。

西班牙的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五年规划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所提出的目标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力,它对经济的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国家五年规划就是对全体人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划,是提高全体人民发展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规划。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原党委书记沈越:计划完全是靠政府事无巨细的指令安排来管理经济;而规划是指导性的,更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计划”变“规划”反映的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并且不断改革完善。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石建国:“十一五”把“计划”变成“规划”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1992年,我国明确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中长期规划功能定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回顾历史,公认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只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而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954年,毛泽东在审议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的会议上说:“要把三峡工程列入计划,但按我们国家现在的物力、财力,又不能列入五年计划,只能列入长期计划。我恐怕是看不到了。将来建成时,写一篇祭文告诉我。”

始于建国初期的五年计划模式,正是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和随后历届领导集体带领下的集体智慧的体现。

我国五年规划(计划)是连续的,五年规划的具体内容、目标和手段不断调整,但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坚持不懈地按照5年周期性地编制、落实计划。很多外国学者对我国的五年规划很感兴趣,他们把五年规划看成是中国复兴的密码,认为是中国奇迹的一部分。

不少国家因政党轮替而频繁出现短视政治,新政府借助攻击对手短处上台,然后彻底推翻前任政府的政策,或者把失败甩锅给前任。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通过一个个科学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在中国“两会”召开前夕时说,坚持制定五年规划让中国受益匪浅,这一经验值得西方学习。

THE END
0.「1949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最重要的安排就是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修建现代化的工厂、矿山、铁路、公路、航空、水利工程,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国民素质。 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到1957年止有135个已经施工建设,有68个已经建成或部分建成投入生产。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73685213?36A7;8a718=;39:780|mvon
1.1949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中国的文盲率已降至2.67%,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则为2.183亿人。 -05-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海珠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修复通车) 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钢板、火炮、坦克、机床等等开始进入自主生产。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N:S6EYH274;9M@F0jvsm
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年至1932年)是指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国家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进行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 五年计划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联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191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2;898:d33361599450nuou
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发展答案解析以上是关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发展的参考答案及解析。建议大家看完问题先作答、再查看答案哦! 华图试题检索系统(https://gd.huatu.com/zt/questionqy/)是服务于考公试卷题目解答、职业考试试题解析的专业找答案系统,千万题库供用户查询,针对不同场景需求,提供文字搜题方式,秒出解析答案,实现搜jvzquC41if4iwjyw0eun1}nmw184;;:630nuou
4.新中国是怎样实施前四个五年计划的?国防◆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万事开头难。“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历时四年,数易其稿,其间大的修改就有六次。 第一次编制始于1951年2月,由中财委进行,以周恩来为首的编制领导小组在编制过程中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H2V1T;H27781F
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体农庄违背了生产力水平 B. 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C. 全国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 jvzquC41o0me0qzcvw4dqv4vkm{04<826;9/j}rn
6.1951年毛泽东提出向苏联学习,从1953年开始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2021-04-20 16:59:3200:590来自香港 皇牌大放送 凤凰卫视即时社会纪录节目,爆发式展现社会热门话题,聚集全球政治人物的独家专题内容。jvzquC41hktbplj0khkoi7hqo1i0:>g;soWm:
7.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各项任务,中国从学习苏联起步,开始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的辉煌历程。 袁宝华说:“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够顺利地完成,我看这个意义怎么样估计它都不为过,意义非常重大。” 迄今为止,我国共经历了九个五年计划建设。正在编制中的十五计划又将向人们描绘出中国21世纪的发展蓝图。jvzquC41urusv|3eev|/exr1urkdkjqu176uj8kktuz0393jvo
8.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重工业投资的比重特别大,而且比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投资的比重还要大。前面说过,在五年内的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中,制造生产资料工业的投资占百分之八十八点八,制造消费资料工业的投资占百分之十一点二。而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造生产资料工业的投资占百分之八十五点九,制造消费资料工业的jvzq<84yyy4dg7hp1z}{z8lpu|5t|‚|142682?4241z329<2828`3::9::<3a:3ujvsm
9.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新闻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来,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百五十六个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六百九十四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jvzq<84pgyy/ewyx0et0eqnpc181396243522;873a7/uqyon
10.开启工业化梦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与实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和细致打磨,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主持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计划》指出,这一计划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来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IK4p31814:4334?0e=5753344;>6247/j}rn
11.苏联“一五计划”的真相七洲志所有这一切过去都隐藏在令人眩晕和王二起敬的速度之中。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要求的速度是近乎疯狂的。现在疯狂已经远去,疯狂已经消失于永恒之中。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他的高速度却回音尚存,它曾激起的欢愉和理想之光留给后人的遗产是沉重的:速度可以是赞美诗,也可以是预言的悼词。jvzq<84o0f{olrfqfw4dqv4sk|npwƒmk1462:653/4>04=;20jznn
12.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变革——19491959汽车中方领导人认识到,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工业体系才能强大自身,于是1953年开始,中国效仿苏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工业化建设为重点。因此本篇文章中出现的所有汽车厂都是在这个时间前后出现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CA10 新中国成立伊始,刚刚经受过战争洗礼的祖国大地百废待兴,政府意识到发展现代工业是jvzq<84cwvu/rntrng4dqv3ep1t21;53;165594e3266/<627:?227mvon
13.新中国毛主席时代的四个“五年计划”毛泽东时代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确定的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156个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jvzquC41o|j/uƒmij0ipo8rcqunjfjn14284/:6/385469=5;0nuou
14.孟少农:中国汽车第一人实际上,在1950年1月23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就在莫斯科与斯大林谈定,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由苏联援建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其中就包括建设我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设计纲领年产3万辆载重汽车。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举行,苏联援建中国汽车厂的事情也随之确定。但当时我父亲还不太jvzquC41yy}/v|npij{b0xwi0et0kwkq13?6386;74=/j}r
15.《中国民生60年》试读:1953“一五”计划1953年,中国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况,这也是当时缺乏资料、缺乏经验和缺乏人才的特殊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后来把这种具有浓厚的探索色彩的编制过程,形象地称为“五年计划,计划五年”。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但苏联对援助中国一五计划的态度仍然十分积极。4月,苏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gekwl132=38@561
16.第六章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jvzquC41qgi/hsrw0gjv0ls1428219<251i659:c32=64@4rcik/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