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丽转身,始于毛主席工业革命建国

“尽管有着这些失误和挫折,人们还是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的时代。”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教授莫里斯·迈斯纳

1961年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斯纳是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高校,都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在他辩证的历史视角里,毛主席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代。

中国工业化激烈程度媲美过往的德国、日本、苏联等工业强国,是世界工业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迈斯纳客观地指出,毛主席时代的工业革命,虽然经历了若干失误和挫折,但是必须要肯定其历史成就。

是毛主席让中国从过去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国,成功转型为新兴的潜力的工业国,为中国迈向现代化奠定了无可替代的基础。

迈斯纳在著作《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中写到: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在寒牛出栏看来,这是客观、公允、精准讲述中国工业革命历史的典范。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

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20.8%和28.7%。

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7.7%、47.7%和24.6%。

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经完成华丽的转身,转型为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

01

毛主席的工业化情结

毛主席重视发展工业,具有强烈的工业革命意愿。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是毛主席由来已久的夙愿和矢志不渝的理想。

早在抗战时期,毛主席曾公开多次讲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经济工作,其中许多人应该学习工业技术。”

毛主席从经济工作的角度。

阐述工业化对于抗战的重要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看来,这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者之言。

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再次讲到工业化的重要性:

“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这段话,虽然很简短,但是富有远见。

毛主席站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高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看到工业化与国防安全、人民福利、国家富强的深层关系。

1953年6月,毛主席在谈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时讲到:

“什么叫国家基本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51%,或者达到60%吧!”“按照苏联的经验,工业的比重要达到70%才算工业化,我们现在还差42%。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70%。”

这是,毛主席对工业化更为量化的认知。

1954年,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激扬而自信地讲到:

“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这份激扬与自信,感染了现场所有参与人员。

不久以后,又成功把这份激扬与自信,传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城市和乡村,鼓舞了六万万中国人民。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讲到。

“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们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是不能因此忽略轻工业与农业,只有轻工业、农业发展好了,重工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下去。”“尤其是农业,它是基础,它可以为工业化提供商品粮和原料,可以为工业化提供市场,也可以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

1957年2月,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到:

“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上述这些工业化言论。

充分说明毛主席对工业化倾注的情感,要远远比其他人来得炽热与强烈,他对工业化的认知,远远要比其他人要看得深远与全面。

关于毛主席对工业化的阐述,还有很多名言警句,在此就不一一例举。

接下来谈,毛主席的工业革命历程。

02

毛主席的工业化革命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始于一片废墟之上。

解放初期,我国粗钢15.8万吨,原油12万吨,原煤3200万吨,发电量43亿千瓦时,水泥66万吨,工业总产值140亿元。

如果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那么中国工业要落后100余年!

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毛主席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是感喟,也是坦然!

所谓“一穷二白”,并不是说新中国穷得什么都没有,而是指新中国工农业基础太差,经济底子太薄,文化科学水平都不高。

很多人望文生义,把“一穷二白”理解成什么都没有,这是错误的观点。

从那时起,毛主席领导勤劳而聪慧的中国人民,在长达十几年的战争废墟之上,启动了世界范围内最为艰苦而轰烈的工业革命。

毛主席时代的工业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工业化阶段。

第一个工业化阶段:1953年至1957年

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苏联的援助下,新中国初步奠定了工业雏形。

根据工业部统计:“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在工业建设方面开始发力,先后兴建了大中小1325个工业项目。

其中,苏联帮助中国,确定了156个工业项目,实际执行150个项目,其中民用企业106个,国防工业44个。

民用企业106个,涵盖冶金20个,能源52个,化工7个,机械加工24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

国防工业44个,涵盖12个航空工业、10个电子工业、16个兵器工业、2个航天工业、4个船舶工业。

以辽宁省为例。

在苏联援建150个项目中,其中有24个工业项目安置在辽宁省境内。

为了配套这24项重点工程,国家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阜新、鞍山等地安排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个。

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东北紧挨苏联,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在工业发展方面,享受到政策性倾斜,这是东北三省的历史使命,也是当地人民的福祉。

苏联之所以援助中国,最为根本原因是中国化解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压力。

这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战胜美国联军的结果。

第二个工业化阶段:1958年至1965年

1958年,毛主席启动技术革命运动(大跃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跃进运动开始偏离“多快好省”的发展设想。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只单方面追求“多与快”,忽视了兼顾“好与省”,产生不同程度的浪费,打乱了原有的国民经济秩序,导致工业建设遭遇重大挫折。

大跃进运动,需要一分二位地辩证观察,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工业生产方面的挫折,主要聚焦在钢铁生产指标过高,导致全国各地出现“土法炼钢”的现象,产生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农业生产方面的失误,主要聚焦在人民公社化前期,新事物让基层干部认识不足,导致管理上出现集体混乱,诱发“浮夸风”“瞎指挥风”“共产风”等问题,让农民遭了罪、吃了苦。

大跃进运动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促进了工业产能的拉升。

比如大跃进期间的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工作就得到大幅度的拓展,一年干了两年的工作量。

后来,公知兴风作浪,把“大跃进”完全等同于“浮夸风”,这是颠覆性的错误,混淆了历史概念,误导了年轻人对历史的认知。

1961年,中苏关系迅速恶化。

苏联单方面撕毁在华所有项目合同,两个月内先后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把重要项目图纸、零件都打包带回苏联,导致很多工业项目搁浅,给新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而此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挫折中走出来。

这三件大事有意无意地叠加在一起,严峻与冷酷地考验着中国人民的韧性与承受力。

见惯大风大浪的毛主席,在内外交困的逆境中,重新梳理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向全国人民发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号召。

勤劳而富有韧性的中华儿女,在毛主席思想感召下,抛弃了所有的偏见与芥蒂,大家都亲密地团结在红旗下,咬紧牙根硬挺了过来。

1963年,全国经济基本走出困境。

这次艰难地变轨,让新中国经济找到新的方向,中国从此走上以自主研发为主与引进外国技术为辅的工业化之路径。

祸福相依,在毛主席与老辈人的努力下,困境走向了它的反面。

从此以后,新中国彻底走向独立自主,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要走得更为坚挺、稳健与豪迈。

第三个阶段:1966年至1976年

时光进入高歌猛进的1965年。

在寒牛出栏看来,这是新中国工业革命第三个发展阶段,尽管有很多人难以理解其中的历史逻辑,但是历史真实面貌就是如此纯粹。

1966年至1976年,仍是饱受争议的十年,有人把它描绘成“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光亮。

因为,这十年也是“三线建设”的高峰期。

据统计,三线建设期间,我国中西部13个省市区,先后建设了全民所有制企业29000余个,建立了45个重大产品科研基地,催生了30多个具有重点产业的新兴城市。

以基础工业建设为例。

我国在机械工业方面,先后建了124个大中项目。

能源工业方面,建立50多个统配煤矿区、68座水火发电站、油气田8个;原材料工业方面,建立984家钢铁厂、945家有色金属厂。

以国防军工为例。

我国先后建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甘肃酒泉、四川西昌为核心的航天工业基地,以四川成都、陕西汉中、贵州安顺为主的航天工业基地。

另外,还建成以四川(绵阳、乐山、涪陵)、陕西等地为主的战略核武器科研生产基地。

以四川成都、贵州凯里、陕西宝鸡为主的电子工业基地,以长江上下游为中心船舶制造基地。

三线建设,对冲了苏美的军事压力,平衡了中国工业布局,改善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了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工业举措,就是“四三方案”。

四三方案,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周总理等人提议可以乘机引进成套工业设备及技术方案,经毛主席亲自批示后得以快速实施。

此次引进了化纤设备4套、石化设备3套、大化肥设备13套、烷基苯设备1套、大型电站设备3套、钢铁设备2套。

另外,还有43套机械化综合采煤机组、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单个项目。

引进设备总价值高达43亿美元,故通称“四三方案”。这些工业项目,大部分在1976年前后建成投产,最迟的在1980年竣工投产。

这是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外国工业设备及配套技术,也是毛主席晚年最为重要的经济决策之一。

有人,借机全盘否定历史,其心可诛。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历史,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历史。

肯定一切是不对的,否定一切也是不对的。

03

毛主席的工业化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只能生产纱、布、肥皂、面粉等少数日用品。

到了1978年,我国已经自主制造原子弹、氢弹、核导弹、卫星、战斗机、核潜艇,自主掌握了尖端国防科技,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核工业。

截至1978年,我国能自主生产飞机、钢铁、轮船、汽车、化工、建材、采煤、冶金、机械、电力、纺织、药品、内燃机、冷藏船、工业机床、电子仪表、发电机组、医疗器械、各类农机等工业产品。

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1978年增加到1132亿元。

195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上升到全球第11位。

建国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初级产品。

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到46.5%。

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人均寿命不足35岁左右。

经过毛主席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90%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

此举被世界卫生组织褒奖为非发达国家解决卫生医疗问题提供成功样板。

截止1978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17万个,床位数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人均寿命提高到68.2岁。

1979年,叶剑英元帅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

正如美国耶鲁大学历史教授莫里斯•迈斯纳所言: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由此可见,毛主席时期,我们完成了中国工业化。

新中国从过去农业国向工业国成功转型,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繁衍史上一次华丽的转身。

毛主席时代工业革命成就(不完全统计):

1953年3月我国第一座大型自动化高炉在唐山钢铁建成投产。

1953年鞍钢三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

1953年5月我国第一个抗生素工厂在上海建成投产。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

1953年我国第一部6000干瓦水轮发电机在哈尔滨电机厂试制成功。

1954年洛阳轴承厂开工,1958年建成投产。

1954年华北制药厂开工。

1954年新中国第一架国产飞机诞生。

1954年我国第一座氧化铝厂建成投产。

1955年我国第一座拖拉机厂正式开工。

1955年武汉钢铁厂正式开工。

1955年我国第一座精密机械工具制造厂(哈尔滨量具刀具厂)正式投产。

1956年2月我国自制的第一部轻型抽油机试制成功。

1956年4月我国自主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自动水电站(北京官厅水电站)全部投产。

1956年7月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1956年9月沈阳飞机厂成功试制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1957年3月我国第一条湿法水泥生产线在大同水泥厂建成投产。

1957年10月世界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建成。

1957年12月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

1958年我国第一台内燃机在北京研制成功。

1958年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1958年1月我国第一天黑白电视剧诞生了。

1958年3月我国第一架半导体收音机在上海试制成功。

1958年5月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的CG1107型高级纵切自动车床研制成功。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台电气机车在山西机床厂试制成功。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

1958年7月上海胸科医院首次使用国产“人工心肺机”为病人进行心脏外科手术。

1958年11月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轮跃进号货轮下水。

1959年1月我国第一台138吨交流电力机车在湘潭电机厂研制成功。

1959年3月我国自主设计的年产6000吨聚氯乙烯工业装置在天津投产。

1959年7月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第一台2500吨水压机。

1959年9月我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59年9月大庆油田成功出油。

1959年11月我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生产下线。

1960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研制成功。

1960年4月西安仪表厂建成投产。

1960年7月我国自主建造的大型冷藏船“辽海一号”正式下水。

1960年11月我国仿制的近程地地导弹“东风-1”试射成功。

1961年我国成功研制出11万伏空气断路器。

1961年新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落地完成。

1961年11月我国自制两套年产2.5万吨合成氨氮肥设备安装完成。

1961年我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及其他措施消灭了天花。

1961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出第一台裂化油泵。

1962年1月我国自行设计的初教6型飞机开始量产。

1962年鞍山钢铁公司成功设计制造了44吨轧辊。

1962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试制成功的质谱仪。

1962年6月我国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研制成功。

1962年12月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制造的大型氮肥厂试制出首批硫酸铵。

1962年我国第一根纯钛无缝管试制成功。

1963年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个大型氮肥厂投入生产。

1963年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我国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中近程导弹“东风-2”导弹发射成功。

1965年1月我国解放军在夜间首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

1965年1月我国首批7所院校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分校。

1965年2月我国正式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

1965年7月西北铝加工厂(国营113厂)在甘肃陇西县正式建厂。

1965年9月我国海军航空兵高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击落美国F-104C战斗机的人。

1965年10月我国第一座重型汽车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在四川大足县建成。

1965年我国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进入了发展轨道。

1965年我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

1965年,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5年云马飞机制造厂(代号130厂)正式成立。

1965年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试验基地在我国四川绵阳开建。

1965年我国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902)正式立项开建。

1966年我国炼油业分别在抚顺、大庆、锦西实现了工业化。

1966年5月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966年10月我国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1966年11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研制。

1966年11月我国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正式研制。

1966年12月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6年12月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中程导弹首次发射试验成功。

1967年1月我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1967年4月云峰水电站竣工。

1967年5月上海东方红制药厂试制成功维生素J₃结晶。

1967年7月我国成昆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1967年7我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1967年10月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7年我国“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验成功。

1968年1月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968年9月我国自主研制成的液压传动内燃机车下线。

1968年11月我国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968年12月我国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全线贯通。

1969年4月我国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成功下水。

1969年5月我国研制抗菌素“庆大霉素”正式投产。

1969年7月我国重大水利工程“红旗渠”全线竣工。

1969年9月我国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1969年9月北京市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1969年9月我国第一台125000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

1969年10月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1969年10月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正式投入钢铁生产。

1969年我国第二汽车厂、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正在加快进行。

1969年我国第一趟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投入运行。

1970年我国天津地铁正式开工建设,史称“7047工程”。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各地兴建起一大批化肥厂,改善农业种植。

1970年我国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翻了一番。

1970年我国开始研制运10大飞机。

1970年我国新疆哈密矿务局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投产。

1970年12月我国黄河葛洲坝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1970年12月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开建。

1970年我国第一台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

1971年1月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中国进入地铁时代。

1971年3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

1971年6月我国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1971年9月我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

1971年11月,我国各地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971年我国轻工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1972年1月我国引进多套化肥、化纤成套设备。

1972年10月我国山东北镇黄河大桥建成正式通车。

1972年10月我国湘黔铁路全线竣工正式通车。

1973年3月我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1973年4月我国正式开建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1973年8月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9月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1973年10月秋季广交会,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参展。

1973年11月我国先后成功建设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

1973年11月我国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

1974年1月我国进口了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1974年3月我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1974年3月河北怀涞建成地热发电站。

1974年4月我国第一艘25000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1974年4月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1974年9月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1974年9月我国胜利油田建成。

1974年10月我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974年12月我国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974年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出了第一代主战坦克——69式坦克。

1975年2月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1975年3月我国把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1975年7月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1975年7月我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

1975年10月我国杂交水稻培育出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975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976年1月我国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1976年3月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1976年6月我国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建成。

1976年8月我国第一艘5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下水。

1976年12月我国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6年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艘海底布缆船“邮电1”号制造成功。

1976年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976年我国第一型国产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制造成功。

04

一点历史感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国能够建立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链,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毛主席时代打下的较为完善的工业化基础。

饮水思源,忆苦思甜;纪念伟人,感恩先辈。

为此,我们不能忘记人民公社的农民,为了支援工业化建设,他们往往需要节衣缩食,压抑自己对物质的渴望。

为此,我们不能忘记三线建设时期,常年在荒山野地艰苦奋斗的建设者,他们抛家舍子,克服了难于想象的困难,把毛主席擘画的宏伟工业蓝图,逐个逐件地变成现实。

我们更不要忘记,为实现工业化而夙夜难眠的毛主席,他老人家承受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误解与煎熬。

无论时光如何漫漶,都无法掩盖一个历史事实。

在艰苦而奋进的毛主席时期,中国完成了全面而彻底的产业转型,从过去落后农业大国转型为蒸蒸日上的工业国。

这次华丽的转身,让世界各国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东方,让中华民族找回久违的自信心,我们又一次站到辉煌的起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发小情·同学情·师生情刘璐安初中毕业后考入空军地勤学校,文革中转业到一汽工作,现在退休在石家庄市。随着中考的临近,我陷入应付中 考及继续专研无线电收音机技术的矛盾中,我给班上同 学郑大明的姐姐(中国科技大学在校生)写了封信,诉 求帮助,几天后,郑姐姐的男朋友给我回信,记得信里写 满了一页的工整字体,劝我"风物长宜放眼量",jvzquC41yy}/onnrkct/ew457thwgrq
1.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那段历史对许多人来说刻骨铭心1982年,翁振涛大学毕业,他如愿回到宁波,在宁波塑机厂任技术员。 他觉察到,未来塑机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由三板机向两板机转移。他向厂里提出研究申请,但并未得到支持。 “这项创新不光光是为了一家企业,而是为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1986年,26岁的翁振涛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台两板机的样机,当年就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jvzquC41|ltfy|3|lqr/exr0ep5{lwjyu1tcpn|u146299:1v46299:53a:22>562akyv7xjvor
2.国酒茅台为贫困学子圆梦中经访谈国酒茅台三年出资3亿元帮助6万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7月23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全国33家省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团中央礼堂隆重举行“国酒茅台•国之栋梁——2014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捐赠启动仪式。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青少年发展jvzq<84yyy4dd7hqo0io1|ugekgm1|mqy1;187mvon
3.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获奖作品的通报时政2021年度张掖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启动以来,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充分利用国内外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两微一端”和新媒体等各类平台,通过组织各类节会、户外运动、体育赛事等有效途径,广泛宣传张掖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金张掖”对外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外知名度逐步提升。 jvzquC41yy}/i|hp0eun0ls1iutfy|4u{uzfo872445248591273:?>7534tj}rn
4.排查工作报告(精选25篇)城南、甪直等中队先后成为辖区x所学校的德育基地,xx名民警被所学校聘为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x月xx日,大队选送的实验小学幼儿园情景剧,在XX省公安厅交巡警总队、XX省少工委和江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联合举办的全省首届“交通安全在我心中”少儿情境表演秀大赛活动中,获得幼儿组表演第一名和创意奖、交通安全贡献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ppokgdgpfjt136758@9;0jznn
5.我和我的同学们刘家台村的东北是马家台,西南是杨家台,西北与徐家河公社的刘家场隔河相望。村里六七十年代有八九百人,四个生产小队。村子的周边有四个池塘,北澧河从村的西北流过。刘家台的村民具有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一 宁晋县相传在2000多年前就有"九河下梢小南海"之称。由于刘家台村所处jvzquC41yy}/onnrkct/ew45gvxphm|
6.革新交通部北京航务发信台,参加四清与文革运动多次前往东郊有线电厂购置步进继电器和相关特性继电器,通过多次实验研制成功遥控器样机,摸拟接入试用一个月,然后将草样机送去民航通信导航修配厂(当时民航总局归交通部管)加工成正机并定名为《6071型遥控器》还将原手动低压电力开关和手动调压器废除,新购一台电磁开关和电动调压器利电子稳压管特性设计成为电子稳压jvzquC41yy}/onnrkct/ew45dlvh5n
7.共产党、毛泽东解放了中国妇女,妇女从此顶起半边天! 延安解放区妇女积极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 新中国女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中国妇女也能当劳模、当代表到北京开大会 解放后妇女一样能坐在主席台上发言讲话。 新中国早期女空军飞行员 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著名劳模、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人尉凤英,认真工作的时候最美 解放军女战士,飒爽英姿 六十年代的jvzquC41yy}/onnrkct/ew45icnxnvv
8.黄守道:让海上“大风车”“吹”出更多电一台公社里的废旧拖拉机,引发了少年黄守道对电机技术的强烈兴趣,自此结下与电机的不解之缘;怀抱着将科研与教学结合的愿景,毕业工作13年后已过而立之年的黄守道重返湖大校园,自此潜心科研、教书育人;从风能到水电,从陆地到半空,他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电气工程的科技革命中。他主持完成的“大型低速高效直驱永磁风力发jvzquC41z{€i0qsw0gjv0ls1kplp1:5441;17@3jvo
9.段正澄:一生机械情拳拳报国心少年段正澄 1964年段正澄与夫人合影。 段正澄所在篮球队获得1964年大专院校教工篮球锦标赛男子组冠军。 2013年段正澄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和学生们在一起。 2019年7月,段正澄接受采集小组访谈。 ■郝日虹 60多年来,段正澄用毕生所学致力于科研创新,用师者风jvzq<84yyy4xpjxv0eun1j4{wctdjnsi146338594;563;<0jvsm
10.我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大吨位多功能压机在青海出世新闻频道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凌晨 葛修远)耄耋之年的三位院士不顾高龄安危,与40多位国内尖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管,日前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的一座小城聚首,实地观摩在这里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680MN多功能模锻压机机组”,研讨生产和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新路径。 jvzq<84pgyy/{xzvj0io1sxzy1813@581v813@5842e22:79959/j}r
11.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第1辑)校友名人录校友风采他确实做到自己所说的“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经困难,未尝一日忘怀”。 陈嘉庚先生在爱国兴学思想指引下,1913年起先后在厦门创办集美小学、集美师范、集美中学、集美水产航海学校、集美商校、集美农校、集美女子小学、集美幼师、集美幼稚园、集美乡村试验师范和厦门大学,并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jvzq<84yyy4ko|j0eun1\hjqqrgguqqy1725A5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