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名班主任罗士祷工作室(树人工作室)的宗旨是立德树人,研讨交流 ,实践探索,成果辐射,培育成长。工作室主持人罗士祷老师应广东省陈维坚名师工作室邀请,于2020年10月29-30日前往了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送课下乡活动。在此活动中,罗士祷老师承担了2项任务。一是29日下午为广宁县中小学班主任做了《一个老班主任的践行与思考》的德育讲座。二是30号上午借广宁中学高二4班课室与学生为广宁县高中历史教师讲了一堂《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历史公开交流课。讲座道出了罗老师几十年班主任的经验和智慧,引起了与会领导和教师们的共鸣和高度评价。公开交流课,围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主题,将三次科技革命的力量和影响,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娓娓道来,环环相扣,抑扬顿挫,探索新知。既是历史知识的探究,又是立德树人育人的教育。
一个老班主任的践行与思考
一、班主任是什么?
班主任,应如星辰。远观,一盏引路的灯;近看,一团燃烧的火。
班主任,应如百合。绽开,一朵飘香的花;凝聚,一枚含笑的果。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贵人。这个“贵”,不是贵在有钱,更不是贵在有势,而是贵在知识的价值,人格的魅力,灵魂的高洁,人生的圆满。以此,说明,班主任既是经师,更是人生导师。
二、班主任的作用在哪?
给“顽石”以感化!给“自卑”以力量!给“胆怯”以激励!给“愚钝”以智慧!给“迷茫”以方向!并以此明晰班主任的几个困惑:“勤力”不等于“保姆”,“常下班”不等于警察、监工,“低低头”不等于失去师道尊严,“展示成绩”不等于炫耀。
三、接手新生,打造班级凝聚力是关键
1、“望、闻、问、切”借心力。通过开学初的家长会、班会、军训、微信群、摸底材料(学生、家长)等平台和资源做好“望、闻、问、切”四项工作,从而找到能够借助的学生和家长的热心支持力。步骤:细心观察,“望”清其表,耐心倾听,“闻”全其声,真心交流,“问”明其想,客观评价,“切”准其脉。
2、纵横比对造势头。俗话说: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
首先,祝贺本班学生中考取得优异成绩,肯定了家长的教育有方,子女学习有出息—让学生、家长自豪,有成就感。
其次,比对顺一与石门中学、佛山一中的中考成绩,指出存在的差距——让学生、家长存有危机感。
第三,展现我的带班理念、奋斗目标和本学期规划——让学生、家长有方向、有信心、有奔头。如:班任教育理念和目标。
教育理念 :健康重于能力,能力重于知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守纪;宽松中明白事理;明事理中提高学习成绩。
中心工作:衔接初高中,以“适应”为支点,突出“习惯教育、养成教育、规范教育”。——目的: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奋斗目标:追赶,超越。鳌头顺德,追赶石门、佛一——目的:目标励人前行,理想催人奋进。
附:高一第一学期严抓十项工作:
坚守三个时间节点(早:6:50;中:2:15;晚:6:50—10:30---守时)
严抓自习课纪律(零抬头、零走动、零闲聊、专注度---会学)
坚持书写规范训练、速算运算训练——严谨
严禁手机回校和异性交往过密——守纪
执行自主管理 、自为发展——自律
保证每天一跑操锻炼——健身
规范 平板使用和读书习惯——读书
加强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生活
制定高中生涯规划——目标
落实时事新闻学习,加强思政教育——信仰
概括:习惯养成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人生规划教育、思政教育
3、展示风采显魅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就是力的表现。”教育的“力”,包括感召力、说服力、感染力等等,一句话,就是教师的综合魅力。自然而然,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方法:通过家长会、班会课、微信群等平台有机地推销自己,把你的过往成就和业绩不经意地透露给了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家长从你的身上看到力量,看到信心、诚心、有心和放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班级的向往。
4、搜集典型素材广激励
有句话说得好:向善向上之心人皆有之,不管什么时代,榜样都可以唤醒它,点亮心灯。办法:通过开学初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点滴好人、好事汇总,然后以小放大,尽情肯定、表扬、激励,让学生身心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班级凝聚力、向心力。
最后,培养“有德”、“有梦”、“有人”、“有能”的“四有”学生是我们的目标。
以《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课教学
育学生的创新品质
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有位老人去医院看病,因为不懂智能手机的使用,不会用手机登录扫粤康码和网上预约,结果被医务工作人员拦在了门外,致使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感悟到什么?没有想到,同学们一下就兴趣上来,展开了畅所欲言的发言。故事告诉我们: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催人奋进,需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这样,从生活中的事例,在轻松活跃气氛中导入了新课。
一、从课程标准来就本课重点和难点
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首先,让学生概括本课重点和难点,然后师生一道分析达成共识。课标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品质。
二、蒸汽机与第一次科技革命
1、追问:什么是蒸汽机?谁发明的?因为这些问题在课本中没有明确说明,所以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疑惑性和挑战性。
展示2台蒸汽机(图略),讲解其中特点。补充材料: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于公元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这是蒸汽机的雏形。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和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
共识: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往复式动力机械。通过锅炉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以后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瓦特是在前人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如果要说发明的话,只能说发明了万能的蒸汽机。那么,瓦特为什么能发明万能蒸汽机?学生又陷入沉思。接着老师引领学生分析瓦特的蒸汽机有什么特点,他和前人蒸汽机不同在哪里!
2、追问:万能蒸汽机的功效和深远影响?
功效:可带动车床、织布机等各种机械运动,适应不同工厂需要。正是因为它的功效,所以产生了如此深远影响。老师补充材料,学生依据材料概括归纳:
影响1: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代工场,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生产关系变革。影响2:解决了工业发展动力问题、改变了工业格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开始了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力革命。影响3: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影响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革命,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5: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扩大贫富差距;加剧殖民侵略与掠夺。
3、追问:瓦特的万能蒸汽机真的万能吗?学生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万能蒸汽机的弊端。从而引发了电气革命的出现。
启迪: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生产力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三、电气革命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追问4:电气革命的出现是必然的吗?七嘴八舌,学生归纳:生产力发展,蒸汽动力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生产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市场日益广阔和联系紧密的结果。
2、追问5:什么是电气?学生欲言又止。因为确实不会表达,有点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此时,老师采取拿来主义,展示:
电气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至今仍然是核心技术。
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电气革命的突出代表:法拉第、西门子、爱迪生他们共同的经历和不懈努力的艰难过程。
3、追问6:这些科学家为何能如此辉煌?
老师补充材料:“天才是百分之一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汗水。” 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1600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6000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多本,共计40000余页,先后经过3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甚至在1871年圣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因工作忘记了新娘子,让妻子在洞房中空等了一夜。最后发明了白热电灯——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步履坚实,用心维艰,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力与心力。爱迪生被视为当代最多发明物的人,拥有1093项专利在他名下。
启迪:奋斗创造历史,创新引领发展!
4、追问7:电气革命的深远影响?指导学生读教材,然后学生归纳。
影响1: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变革
影响2: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生产关系变革
影响3: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影响4: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教师再次煽情,导入第三个问题:虽信息网络技术似乎比较熟悉,但概念未必十分明确。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1、追问8:何谓信息技术?学生再次欲言又止。即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2、追问9:正在上网的“你”,互联网的历史你了解吗?
学生又是七嘴八舌: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防部建立网络(四站点)——促进互联网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WW,万维网)。同时,老师,又追问学生,每一个环节,其具体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又一次把课堂掀起高潮。趁势追问:
3、追问10:联系现实生活,互联网对人类发展有何影响?先读书,再看图和资料(略),最后学生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