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文物局、工信部公布“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在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中,东方红-54 型履带式拖拉机(下文简称东方红54拖拉机)榜上有名。
这位农机“老大哥”来头不小:它是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中国一拖自主生产的第一代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代大批量生产的拖拉机。其正式下线,走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键第一步,是“中国制造”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款东方红“功勋机”奉献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东方红54拖拉机“联手”其改进型号(75型履带拖拉机),完成了我国机耕地70%以上的耕作,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挥铁锤,热汗流,我为祖国造铁牛”,怀揣这样的精神,“一五”期间,十几万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来到洛阳,日夜接续奋斗,通过数年建设——
为抢进度,在那段时间,所有工人每天吃住全在厂房,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直至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54拖拉机装配下线,其下线较整体计划规定进度整整提前一年,创造了农业机械建设史上的奇迹。
伴随着隆隆机声,拖拉机方正威武的外形、全身通红的颜色、宽大厚重的履带映入眼帘。那一天,工人们像打扮新娘子一样,给它戴上大红花,在车身上挂满彩绸,然后敲锣舞旗,欢天喜地跟在拖拉机后面,看着它开出厂区大门。
那一天,洛阳万人空巷,人们载歌载舞,庆祝着新中国结束不能制造拖拉机的历史。
·它的健康工作纪录是31年
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第一代产品,东方红54拖拉机在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服役期间,在极为艰苦和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创造了31年没有大修的纪录,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根据设计,东方红54拖拉机,采用54马力柴油机,有5个前进挡,1个倒退挡,最低速度为每小时3.59公里,最高速度7.90公里,最大牵引力达2850公斤,每天可耕地8公顷,是牛耕地的40多倍,不仅在农垦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水利、交通、土方施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兄弟姐妹”众多
第一台东方红54拖拉机下线的同年10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就将发动机额定转速由每分钟1300转提高到1500转,将功率提升至75马力,并通过改进底盘、缸体,缸盖等部位,开启了一系列升级工作。
后续随着东方红54拖拉机的成功量产,企业又在1964年以该款拖拉机为基础,开始试制并生产履带式推土机,以满足农村平整土地和水利化建设的需要,并根据东北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宽履带拖拉机和窄履带高地隙拖拉机的研发。
1966年,作为东方红54拖拉机的升级版产品,作业效率可提高45%到50%的东方红75拖拉机全面投产,正式取代东方红54拖拉机。两款产品联手驰骋在田间、工地上,成为当时我国推动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主力。
·它的经典永不过时
至今已有60多岁“高龄”的东方红54拖拉机,早已退下生产一线,取而代之的是搭载无人驾驶、无级变速、动力换挡、绿色动力等先进功能的后辈东方红产品。
东方红54拖拉机成为中国一拖积极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明星代表。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处在“C位”的东方红54拖拉机,是馆内最受欢迎的明星展品之一,时刻述说着农机人的奋斗故事。
东方红54拖拉机成为我国迈向制造大国,进而向制造强国进发的典型例证。一台1966年制造的东方红54拖拉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表,出现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后续它还作为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光荣历史的红色文物代表,成功进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由东方红54拖拉机开启的“第一”之路也在延续。
自主研发的最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东方红LF3204、国内首台220马力履带拖拉机东方红CH2202、实现我国丘陵山地拖拉机首次批量应用的东方红MH804M……秉持着“出第一的产品,育第一的人才,创第一的业绩”精神,如今,中国一拖薪火相传,正不断生产出一代又一代东方红产品,继续引领着中国农机工业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