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特力惠省市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为守牢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保驾护航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通知》,推出了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5.0版本,该系统由特力惠负责承建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耕地红线提供有力的信息化防护,新版系统主要在以下五大方面进行了强化和调整:

补充耕地项目立项报备;

新增耕地先变更地类再验收报备;

完善占补平衡指标核销与补充耕地项目出库机制;

优化数据逻辑预检规则;

严格补充耕地项目审核与监管。

特力惠结合本次部委系统的升级目标和各省、市、县耕保应用的建设经验,为各省、市、县耕地保护管理工作推出全新的耕地占补平衡各级应用产品---特力惠省市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

以自然资源部坐标预检规则为基础,根据省、市特有业务应用场景增配坐标预检规则,可避免在上报项目时出现因信息错误而无法修改撤回的问题,从而提高通过率、提升选址质量,保障补充耕地项目立项选址论证依据充分、真实,符合自然资源部各项要求,进一步提升本行政区对项目的管理水平和项目质量。

系统提供的耕地指标可对应具体项目来核减部级算大账备案的管理模式,以满足省、市、县级耕地指标精细化、记账本的管理模式,实现精准挂钩、灵活管理。系统支持按照比例扣除特定补充耕地项目指标,建立省、市、县级耕地指标储备库,为重大项目储备耕地指标。

目前省、市、县无法对新增耕地坐标矢量数据进行业务分析应用,数据游离在外。特力惠提供与部系统标准一致的矢量数据定时打包服务,定期将新增耕地矢量数据落位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或“一张图”中进行应用。

该系统可实现与自然资源部系统无缝对接,数据实时交互,业务无障碍办理,同时,提供新增功能同步更新等额外加持服务。

《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深化市县级矿业权登记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捷报!特力惠中标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整合构建项目

THE END
0.安徽厅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今年1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上线运行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为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信息化支撑。截至8月,通过该系统,已完成1.5万余个补充耕地地块预检,形成11万余亩补充耕地预期指标,以数字赋能推动耕地占补平衡改革精准落地。 精简流程源头把控。该系统进一步优化补充耕地备案流程,将补充耕地备案业务环节从14个压减至jvzquC41yy}/rnhopt4dp8sgyu4ivvqAckj>7=7::66
1.全面升级“一码管田”智慧耕保系统同时,构建区、乡(镇)、村、组四级联动机制,确定职责分工和审核流程,形成职责清晰、层层负责的工作体系;建立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开展耕地动态监测,强化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全流程监管,确保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减少。 为了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临河区深化多部门协作机制,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强化耕地转入转出动态监测和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查处,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jvzquC41yy}/kƒntcp4og}4pgyy/j}rnAcoe?>8;63;9
2.田长制信息系统耕地保护系统田长制/耕地保护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完善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如何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我们应用云计算、巡查轨迹跟踪、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技术,支撑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和零报告制度落实,在违法行为开始前开展干预,从而进一步jvzquC41yy}/huxqhv4og}4uqn{ukxs1v|€0
3.刘轶伦孔祥斌:推动耕地保护向数智化转型企稳数量、强监管 构建耕地保护系统性管控框架 当前耕地流失主要体现在“非农化”侵占城郊优质耕地和“非粮化”占用耕地并存,亟须构建更具适应性与前瞻性的系统性管控框架,而突破口在于耕地占补平衡机制的深化改革。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动态平衡机制维系耕地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国家改革占补平衡管理方 jvzquC41yy}/kƒntcp4og}4pgyy/j}rnAcoe?>8:8;77
4.智慧耕地保护动态监管系统云南省耕地保护动态监管系统同时,算好总账、进账、出账和专账,按照空间、指标和项目直观呈现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实现图、数、线一体化的智慧监管决策,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 4.3大数据监管分析系统 将收集到的多源异构、多时相的遥感影像、视频图像及基础数据进行有机整合统一,结合AI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对jvzquC41dnuh0lxfp0tfv8icpfgoihgcd{5bt}neng5eg}fknu524B<647>9
5.宁夏平罗县实行耕地保护动态监测据介绍,宁夏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利用高分系列遥感卫星、北京二号商业遥感卫星等多源卫星资源,每年分4季度获取全区22个县市区的影像数据,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质量等别、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审批等基础数据,形成耕地保护综合应用数据库。同时,根据宁夏地理分布实际情况,采用图像解译jvzq<84iu0vfqyqg0eun0ls1p4532;6123861l6;38>1/<9767?887mvon
6.高标准农田信息化方案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监测 (一)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突出新建高标准农田、盐碱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等建设重点,兼顾整体,谋划县级及全区《“十四五”耕地质量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地力提升措施覆盖率90%以上。继续实施退化耕地治理项目,在贺兰县、惠农区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5;8:
7.看清地,算清账!耕保“首考”要打好“技防+人防”组合拳“首考”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过程性监管与日常防范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基于此,通过全面理清耕地变化脉络,管好耕地占用、补充以及平衡情况,及时掌握耕地合法流入流出状况,强化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实时监测耕地保护资源动态。 同时,引入“天空地网”多维立体监管体系,全方位监控耕地利用状况,摸清耕地图斑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5=975;>25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