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蜘蛛车出动……苏州和古建筑上的植物“杠上了”虎丘塔苏州市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夏末秋初,草木疯长,这对古建筑可不是什么好事。苏州古建筑特别多,动辄有着千年历史。据了解,苏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881 处,其中国保 6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数量位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如何保护它们不受植物侵袭,一直是文保单位的重点工作。他们在持续进行监管监测、维护保养的基础上,无人机、蜘蛛车等高科技装备齐上阵,安全、高效 " 杠 " 植物。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苏州市文化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来到姑苏区双塔街道的国保罗汉院双塔正殿遗址,全程目睹了 " 周期性植物灭生 " 过程。

△ 苏州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千年古塔长植物,无人机喷洒特制药水

双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 982 年),东、西两座砖塔千年来历经多次修葺,仍保持宋初原型不变。塔刹高耸,双塔均为七层,整体高度都在 33 米以上。当天下午 4 点半,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该所综合研究部主任赵婷与同事携带给药无人机与特制药水入场。

赵婷向记者介绍,周期性植物灭生在南方文保界相当常见,指的是消灭古建内生长的植物。在大自然中不少植物依赖鸟类传播种子,果实被鸟类采食后,种子会被吐出或经过消化道排出,在飞过古建筑上空时,偶会落入其中。不同于西方古建筑多为砖石火山灰建造,中国的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辅以黄泥填缝,且江浙地区气候潮湿多雨,种子落入古建筑后很容易生根发芽,在缝隙里不断生长。

△ 双塔砖塔上长出的植物

尽管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看,古建筑上长植物是正常现象,但倘若不加干预,时间一长将会对古建筑产生巨大危害。" 比如生命力和适应性很强的构树,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根系能长至 20 多米,为争取空间会暴力撑开古建筑的砖隙,而一些地衣类植物则会分泌腐殖酸进行侵蚀。"

赵婷表示,在日常巡查中,他们会一直密切留意建筑上是否有植物出现,一旦发现 " 绿色 " 冒头,必须立即处置。但在过去,对较高古建筑上植物的处置,是繁琐而危险的。

以罗汉院双塔为例,此前工作人员会先爬上砖塔,随后系上安全绳从窗口翻出,人工定点剪除植物的外露部分。由于夏末秋初是草木疯长的时节,这项工作需要面临高空、高温的双重考验。然而物理剪除效率低下,且不敢放开手脚 " 斩草除根 " ——部分植物根系深入古建筑,用力牵扯根系会拉出砖泥,稍有不慎会造成不可逆损坏。而残留的根系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发芽、生长。

2019 年,苏州市文化保护管理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 " 苏州古建筑物上衍生物清除项目 ",用时三年,终于研发出了一种对人和建筑基本无害、却对构树等苏南地区常见植物具有较强灭杀性的新型除莠剂,利用无人机喷洒在植物上,待一周后其枯萎死亡,再由人工轻松连根拔去。

△ 无人机通过喷洒特制药水清除植物

在赵婷与记者交谈的这段时间,工作人员已装配好药剂并操纵无人机升空。无人机飞上三十米空中,向两座砖塔上每一处泛绿的地方喷洒药水,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此前需要半天乃至一天的工作量。" 因为植物会完全枯死,即便根系后续不进行清理遗留了下来,也不会再次生长了。"

赵婷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种特制药剂的配比,还可根据古建筑种类、植物种类、植物体积等参数进行微调,从而得出最优方案,提高清除效率。

△ " 蜘蛛车 " 即橡胶履带行走高空作业平台

" 蜘蛛车 "、监测仪齐上阵,确保文控保单位周全

使用无人机和特质药水周期性植物灭生,只是苏州文保部门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

同样是始建于北宋、由青砖造就的苏州虎丘塔,在 2022 年 9 月,被文保工作人员发现上面长出了几株构树苗。受当时天气、客流等客观因素影响,无法立即使用无人机喷洒特制药水。于是工作人员决定先用传统的人工铲除法,将植物外露部分铲除以遏制其生长态势,待之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虎丘塔坐落于虎丘山,山势起伏,又有窄小的洞门拦路,一般的曲臂高空作业车无法进入。工作人员联系了上海一家文保设备公司,借来了德国制 " 蜘蛛车 "。这台特种设备被称为橡胶履带行走高空作业平台,之所以被称为 " 蜘蛛车 ",是因其各关节灵活有力,外形好似一只巨大的红色蜘蛛。

△ 工作人员登上 " 蜘蛛车 " 进行作业

抵达虎丘塔下,四条 " 大长腿 " 在极小的受力面上展开,稳稳固定在砖石路面上,机械臂前端的升降台,搭载着工作人员,升上约四十米高度,停靠在需要作业地方,由工作人员将构树苗的外露部分一一去除。类比大型的消防车云梯装置," 蜘蛛车 " 可在狭小空间不平整地面稳定展开,更适合文保作业。赵婷表示,作业那天,许多游客看到了这台威风凛凛的蜘蛛车。" 他们都感叹于苏州文物保护的科技力量。"

除作为产权单位对罗汉院双塔、虎丘塔、瑞光塔、开元寺无梁殿等 " 千年国保 " 进行精心呵护外,苏州市文化保护管理所还作为技术单位,对其他苏州文控保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值得一提的是,从 2012 年开始,苏州市文化保护管理所的工作内容增加了 " 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沉降、位移、倾斜、裂缝以及地铁运行振动对古建筑的影响 " 一项。

" 譬如苏州报恩寺塔,就是北寺塔,也是国保之一,我们使用专业监测仪器,时刻监测轨交 4 号线运行时对其的振动,目前该建筑沉降情况较为稳定,近两年数据还有下降趋势,这些信息可以让主管部门更好地进行管理。" 赵婷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高达 文 / 摄 部分图片由苏州市文化保护管理所提供

(校对 张静超)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