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多由姿势不当、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不论何种情况,一旦发生“闪腰”,首先要做的是躺下休息,最好睡硬床,没有硬床,不妨暂时打打地铺,不要睡弹簧床,因为柔软的弹簧床会使脊柱发生侧弯,加重腰部疾病。同时,躺时要让腰放平,膝盖下放一个枕头,将腿蜷起来平躺在床上,应避免双脚伸直,这种姿势不但会增加疼痛,更可能使脚部麻痹。
闪腰后除了外敷跌打膏或止痛膏外,一些简易疗法也很有效。例如用电吹风吹患处,或者用台灯近距离照烤患处,都能很快缓解疼痛。用炒热的盐或沙子包在布袋里,敷在扭伤处,每次半小时、早晚各一次也很有效,但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一旦发生“闪腰”,可酌情选用以下几种方法:
按摩法
“闪腰”者取俯卧姿势,家人用双手掌在脊柱两旁,从上往下边揉边压,至臀部向下按摩到大腿下面、小腿后面的肌群,按摩几次后,再在最痛的部位用大拇指按摩推揉几次。
背运法
让“闪腰”者与家人靠背站立,双方将肘弯曲相互套住,然后家人低头弯腰,把患者背起并轻轻左右摇晃,同时让患者双足向上踢,约3分钟—5分钟放下,休息几分钟再做。一般背几次之后,腰痛会逐步好转,以后每天背几次,直至痊愈。
热敷法
用炒热的盐或沙子包在布袋里,热敷扭伤处,每次半小时,早晚各一次,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药物外敷法
后溪穴:位于手小指外侧,仰掌握拳,拳尖起骨横纹尖端的骨边凹陷处。后溪穴通调督脉的气,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急性腰扭伤,闪到腰,强力按后溪穴,慢慢扭动腰,加按人中穴更好,前次介绍的中渚穴也可治。
肾俞穴:从肚脐心正对到背部脊椎是命门穴,命门穴两旁一点五寸约二指距离,是肾气转运之处。手握空拳,拇指食指贴着肾俞穴,双脚踏步,直至肾俞穴有热气入内,强肾作用极佳,对气血虚,肾虚,老年退化引起的腰痛,坐骨神经痛皆有疗效。酸麻痛到脚,加按阳陵泉,足三里穴,酸麻痛到足踝足背,加按太冲穴。都可达到舒筋活血止痛的效果。老年人的腰痛还可按养老穴,可减少腿无力,肌肉萎缩的症状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多为突然遭受间接外力,使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和关节囊等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扭转,甚至撕裂,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而出现腰痛剧烈、腰部活动受限,乃至卧床难起等一系列症状。 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常有明显的压痛点,腰部及下肢的活动会导致疼痛加剧。发病部位多在腰骶、骶部及两侧骶棘肌。男性病人多见。 急性腰扭伤若损伤严重,或未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使症状长期存在,则可演变成慢性腰痛。手部按摩可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对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的疗效。
手部按摩。 穴位选择:
注意事项: 急性腰扭伤需及时治疗,以防演变为慢性腰痛。损伤24小时内,禁忌热敷腰部,以免局部出血加重症状。治疗期间,患者宜卧硬板床休息,腰部制动,以促进恢复。
附: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背肌纤维、筋膜的慢性炎症所致,可由急性腰扭伤失治转变而来,是慢性腰痛的最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反复、长期发作,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本病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均基本相同。
由于扛重物造成的腰肌扭伤——最好卧床休息
假如仅仅是单纯的腰肌扭伤,最好而且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绝对卧床休息。人体腰部肌肉主要作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如果抗重物时,突然感觉疼痛万分,转身困难,就要看是不是腰肌扭伤了,急性期缓解后,平时要注意腰的保护,坐姿要正确,防风寒侵入,并注意腰肌的锻炼,可酌情做些扭腰动作,但不能过快过猛,宜循序渐进。
民间偏方1.生姜雄黄散
组成:生姜、雄黄各适量。
用法:先将姜用刀挖空,把研细的雄黄粉放入姜内,放在瓦上用火焙干,冷后研成细粉,撒在伤湿止痛膏上,贴于患处,每日一次。
民间偏方2.桃仁杜仲汤
辨证:腰部损伤,伤及肾气。
治法:补肾壮腰,理气止痛。
组成:红花9克,桃仁9克,羌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断9克,木瓜9克,小茴香9克,破故纸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以黄酒为引,饭后服用。
最好治疗闪腰的方法就是预防
预防闪腰的发生首先要加强保健意识。在我们平常做剧烈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长期弯腰工作、久坐、久蹲或坐过矮的椅子时不要突然站起或直腰。在搬抬重物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先把腰部肌肉紧张起来,采取屈膝下蹲的姿势,不要过度弯腰,搬抬物体的重心一定要离身体近一些。
进行腰背肌的锻炼,以提高其柔韧性。可在床上作“拱桥”(仰卧,头、肩、足着力,胸腰挺起)或“燕飞”(俯卧,胸腹着力,头、肩、下肢抬起)的动作,循序渐进。
脚踝扭伤特效疗法一穴定乾坤
脚踝扭伤,在手大鱼际处可找到一压痛点,按十分钟即可减痛大半,两三次即可痊愈.左脚伤按右手,右脚伤按左手.不信是你的错,不发帖是我的错.
================================================
一针治踝肿痛
一妇人,约50岁,昨晚左踝(丘墟、申脉、昆仑处)突然肿痛,步行困难,来我家求治。
按压昆仑与照海,一样可以消肿。
扭伤用大陵特好
董氏奇穴的“小节穴”,同样取对侧,进针后平行于第一掌骨向腕关节方向平刺一寸半,患者扭伤的踝部会出现异样温热感,令患者活动患部,往往肿消痛止,取效甚速。
外踝养老阳池,内踝大陵。
=================================================
不花钱治好腰椎盘突出和颈椎增生
不花一分钱,本人半年治好腰椎盘突出和颈椎增生,愿意给大家参考本人经验:本人今年35岁,是广西桂林市国家公务员,于08年感觉腰椎不适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结果是腰椎第五节增生,第六节突出、颈椎也有增生情况。用了多种办法均无效果,也许是本人运气好,现在把方法告诉大家:
一、 颈椎治疗:于一次朋友请客认识了桂林市政协主席老书法名家张老,张老常年写书法教了我们一招“凤凰点头”——就是头顶正直,下颚尽量往前伸出,往下回收下颚尽量贴于喉部,恢复放松,这样为一次,早晚三十次最佳。一般3个月以内一定有明显效果。每次铺助揉按大椎穴(后颈凸出骨头的位置)更佳。
老焉治好肩周炎与颈椎病不花一分钱
患有肩周炎与颈椎病,相信大多数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朋友或长期与电脑为伍的朋友都有这个毛病吧,所以转来大家一块试用一下,希望活着的人们都健健康康!!!
自治肩周炎疾病穴位保健:
病人在进行自我按摩以前,一般先进行热水浴,作患侧肩关节的局部热疗。随后可以选择一种较为适合自己的肩周炎医疗体操进行锻炼,最后进行肩周炎的自我按摩。
按揉穴位法:
按揉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处。简易取穴法:左手搭右肩,中指尖下是穴。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一2分钟,换手。
按揉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主治: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齿痛,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瘰疬,癫狂。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钟,换手。
按揉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中点桡侧。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多汗,无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小儿惊风,半身不遂,瘾疹,疟疾。取坐位,以左手母指指尖按揉右手合谷穴1-2分钟再换手。
点按肩髃穴:
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中。
简易取穴: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主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上肢不遂,瘾疹,瘰疬.取座位,以健手中指指尖按揉肩髃穴1-2分钟即可。
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复捏拿5一10遍,换手。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大约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贴于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坚持1-2个月,会有较好的效果。
经络体操
摸肩:患侧手经胸前摸对侧肩,键侧手在其肘部助力,推其接近或达到肩部,同时推手近胸,遇到阻力时,稍用力停顿,然后放下,再重复操作3—5次。
壁虎爬墙:患者脚呈八字形站立,与肩同宽。病肩抬起,用力外展,肩、肘关节展平呈一线,然后自然下垂,复又用力外展。如此反复20-50下,有缓解肩周组织紧张,松驰肌肉韧带的作用;举手摸壁,是病肩手上举,尽量向上摸壁。循序渐进,每天锻炼数次。
两手抱头法:两足站立与肩同宽, 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周而复始。
单手压肩法:以右肩为例。两足似弓步,右脚在前,离桌尺余;左脚在后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
扩胸分肩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头压手掌法: 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双腿,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头紧紧压住手掌中心(哪边痛就压哪边的手掌),每次20分钟。开始几天,手臂不能弯度过大,手掌也很难伸到位,可先采用侧睡头压手掌的办法。
摇转乾坤:伸出患侧的脚,向前迈一步,好手叉腰,患肢摇膀子,画是圈越大越好。
双臂分月: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从体前交叉,缓缓抬起,过肩后两手分开,自然下落。向上为吸气,向下为呼气。
膳食疗法:常吃豆制品、山药、苡仁等,可调节内分泌,补充钙质。
秦艽木瓜酒: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g,木瓜20g,全蝎2g,透骨草、鸡血藤各30g。苔黄脉数者郁金加至20g,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1000g中,15日后服用。
功效:祛风通络,化瘀止痛。主治肩周炎各型。
狗脊酒:狗脊20g,马鞭草12g,杜仲15g,威灵仙10g,牛膝6g,通草12g,川断15g,白酒 1000ml。诸药入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
功效:强筋壮骨,祛风通络。主治:肩周炎寒湿凝滞型。
丹参酒:丹参30g,白酒500ml。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血瘀阻络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药物治疗
气血虚型:宜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常用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等加减。
风寒湿型: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常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瘀滞型:宜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常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预防护理:
肩部要保暖,不要受凉。春天怕风,夏天怕潮,冬天怕寒冷。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
经常地适当运动,可做柔软体操、太极拳、八段锦等,不仅使局部血液循环畅通,还可以加强肩部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从而预防或减少肩周炎的加重。
肩周炎发生后,最重要的是及早进行患侧主动的和被动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如弯腰垂臂摆动、旋转、正身爬墙、侧身爬墙、拉滑车等。
要忍痛坚持锻炼。无论是主动的或被动的活动,病人都会感到疼痛,而且肩部功能的恢复不会很快,但只要坚持下去,是可以痊愈的。若因怕痛,肩关节长期不动,肩部的肌肉,特别是三角肌就会发生萎缩,对肩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由于骨折后而引起的肩周炎者,应待骨折完全愈合后,方能进行适量的手法治疗。
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用力不可猛,需谨慎从事。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按方子配好药,磨粉,用麻油浸泡3小时,抹上,10分钟就没有火辣辣的感觉,一星期就完好如初,没有疤痕。方子如下:寒水石,大黄,赤石脂,煅牡蛎,地榆,各等分,磨粉,即可干用,也可浸泡麻油用,面积大的,或者化脓的,可以用药粉洒在伤口上,比消炎药还管用,希望此绝世良方给大家带来方便,减少痛苦,普渡众生
烧烫伤特效方
本人治疗烧烫伤用庆大霉素针加鸡蛋清混合 奇效!!! 一般不用次破水泡 .本方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止痛快,涂上就止痛,二不留疤!一般十只庆大加一个鸡蛋的蛋清 .已治愈数百人!望同道指教!肯请版主加分!
将鸡蛋3个,放到沙锅里,加上50度以上的白酒,酒能泡到鸡蛋一半满就行了.再用小火加热至熟.趁热将鸡蛋和酒同吃完.吃完后上床盖被子一小时.把汗逼出来.再洗个澡.如是3次就可断根.原理:酒加蛋产生高热,酒能通经活血,渗药性强之功效.故很多药方都用到酒. [风湿\类风湿断快速根疗法]
按方子配好药,磨粉,用麻油浸泡3小时,抹上,10分钟就没有火辣辣的感觉,一星期就完好如初,没有疤痕。方子如下:寒水石,大黄,赤石脂,煅牡蛎,地榆,各等分,磨粉,即可干用,也可浸泡麻油用,面积大的,或者化脓的,可以用药粉洒在伤口上,比消炎药还管用,希望此绝世良方给大家带来方便,减少痛苦,普渡众生
烧烫伤特效方
本人治疗烧烫伤用庆大霉素针加鸡蛋清混合 奇效!!! 一般不用次破水泡 .本方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止痛快,涂上就止痛,二不留疤!一般十只庆大加一个鸡蛋的蛋清 .已治愈数百人!望同道指教!肯请版主加分!
将鸡蛋3个,放到沙锅里,加上50度以上的白酒,酒能泡到鸡蛋一半满就行了.再用小火加热至熟.趁热将鸡蛋和酒同吃完.吃完后上床盖被子一小时.把汗逼出来.再洗个澡.如是3次就可断根.原理:酒加蛋产生高热,酒能通经活血,渗药性强之功效.故很多药方都用到酒. [风湿\类风湿断快速根疗法]
烫伤妙方快速治愈不留疤
川乌粥
原料:制川乌2克,姜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适量。
烹制方法:将川乌研末,粳米洗净,同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沸后加入川乌,用文火煮2~3小时,待米熟烂后加入生姜汁和蜂蜜,搅匀,再煮1~2沸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牛藤桂心散
原料:山茱萸100克,怀牛膝100克,桂心60克。
烹制方法:将以上原料洗净,晒干或晾千,共研成细末,备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克,以黄酒送服。
牛膝酒糟
原料: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适量。
烹制方法:先将牛膝洗净,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煮2~3次,取部分药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药汁于糯米煮熟后,拌和甜酒曲,于温暖处发酵为酒槽。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克煮食。
桑葚桑枝酒
原料:新鲜桑葚500克,新鲜桑枝100克,红糖500克,白酒1000克。
烹制方法:将桑枝洗净、切断,与桑葚、红糖同入酒中浸泡,l个月后可饮。
食用方法:随量饮用,以不醉为度。
茶疗法
(1)川芎茶:川芎3克,茶叶6克,共研细末,和匀,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次,常服。
(2)金银菊花茶:茶叶5克研末,金银花5克,菊花6克,开水冲泡,每日多次饮用。用于患者关节疼痛、发热、发红者。
(3)玄参麦冬茶:玄参8克,麦冬8克,与茶叶少许和匀,开水泡10分钟后,饮用。可用于老年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干、心烦者。
膝盖,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属于铰链关节,它是我们身上少数只能往一个方向运动的关节。膝关节又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正常人的膝关节平均可承重35公斤。
根据专家研究统计,膝盖负重倍数如下:
1.躺下来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
2.站起来和走路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大约是1~2倍。
3.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大约是3~4倍 。
4.跑步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4倍。
5.打球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6倍。
6.蹲和跪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8倍。
人的膝关节质有15年的最好状态
15岁以前: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青春期的生长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
15岁~30岁: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作起来可以说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岁~40岁:髌骨软骨产生了早期轻度磨损,会出现一次脆弱期,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有的人甚至还会觉察不到。髌骨软骨是人体膝关节内一层3~5毫米厚的透明软骨,可以为膝关节缓冲运动带来的冲击。但由于髌骨软骨没有神经分布,所以在全层磨损前只会在脆弱期拉响一次“预警信号”,在这段时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膝关节的使用不能再随心所欲。
40岁~50岁:在走远路之后,膝关节内侧容易出现酸痛,用手轻揉之后会缓解。在膝关节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缓冲震动、保持稳定。人体的60%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因此内侧半月板的退变发生也比较早。又因为半月板上有神经分布,在退变过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这个现象的到来提醒人们:该开始保养关节了。
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
人到中年以后,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所以老年人常会感到膝关节发僵,活动时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在受凉或过度活动时会诱发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液,严重的还会使老年人关节畸形,形成残疾。具体来讲,造成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慢性滑膜炎:表现为膝关节出现慢性疼痛和肿胀。查体可见滑膜积液、滑膜肥厚。2、髌骨偏移:活动后膝关节酸痛无力,休息后好转,半蹲时疼痛。3、膝关节内游离体:患者腿打软或有关节卡住感,髌下有磨擦音。4、髌前滑囊炎:曾有外伤史,引起髌前疼痛,查体局部有压痛。5、骨关节病:久坐或久蹲后起立、上下楼时,关节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6、假性痛风:男性患者多,好发于膝关节。发作时肿胀疼痛、皮温高、功能受限。X线片表现半月板、关节软骨面钙化。7、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病变有膝痛症状。原则上讲,凡是出现上述种种情况的膝关节疼痛,都应及时到医院找骨科专科医师确诊、治疗。
最简单的判别方法就是让身体告诉你答案。如果你的膝盖会痛,就代表可能是不健康,最好是让医生去检查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膝关节不同部位的疼痛。
1、 膝盖外侧髂胫带疼。
2、 膝盖周围前膝盖疼,又叫髌股关节疼。
3、 膝盖上方疼,可能是四头肌腱炎。
4、 膝盖骨上方或上胫骨内侧疼,可能是滑囊炎。
膝盖酸痛的日常保健:
1、 路不要走太久,当膝盖觉得不舒服时就应立即休息。
2、 不做大运动量的锻炼,如跑步、跳高、跳远。
3、 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势。如蹲马步。
4、不做膝关节的半屈位旋转动作,防止半板损伤。
5、 保持理想体重以减轻膝盖的负担。
6、 注意膝盖的保暖,可以穿长裤、护膝来保护膝盖。
7、 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8、 避免外伤及过度劳动。
9、 鞋子的选择很重要。一双合脚的鞋子,不仅可以让你走路舒适,还可以减少运动时膝盖承受的撞击与压力。
(1)脚背部分能与鞋子紧密结合,宽窄、长度均合适,能正确保持足弓的弧度。
(2)鞋子的重量以轻为宜,鞋底不宜过软,而且要有点厚度。
(3)鞋后跟可以高2-3厘米左右,鞋底太平则走路时容易疲倦。
(4)鞋底上带有防滑纹。
缓解膝关节疼痛,指压穴位的治疗口诀:
“引血下行三部曲”(推腹、跪膝、金鸡独立)是患者自治的最好良药。
膝盖受伤时,该不该运动?
在膝盖已经受伤的情况下,不合理的运动会导致膝盖的二次损伤,久而久之,膝盖的半月板会因磨损而失去保护和缓冲的作用,重者可能走路都会不便。
膝关节属于铰链关节,只能前后活动,不能左右活动。在膝关节已经受伤的情况下,首先要注意保护,允许的话可以进行简易的前后运动,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但不适宜强烈活动,运动不够容易造成膝关节的僵硬,过度的运动会加速关节的磨损,但运动仍以关节不感到疼痛为度。
专家介绍说,通过适当的肌肉力量、稳定性训练就能对膝关节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1、侧躺练习:左侧卧,膝盖微弯,脚后跟并拢。头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视前方。右手持约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侧。然后腹部绷紧,臀部绷紧,尽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时身体不动,坚持几秒钟,放下。重复练习15次,换腿。
2、抬腿练习:站在一个稳固的长凳或台阶后面,右脚踏上(脚后跟不要悬空),并将重量集中于右脚,身体抬高,左脚脚趾接触台阶,坚持1至5秒钟。然后放低左脚,轻叩地面。重复8至10次,换腿。
3、架桥练习:平躺于地,膝盖弯屈,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手臂放在两侧。缓慢抬起髋部,平稳离开地面。然后缓缓放下。重复15次。
4、伸腿运动:平躺,膝盖弯屈,脚平放于地。伸出左腿,套入伸缩
拉带或毛巾,双手抓住拉带两端。用拉带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将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锻炼小腿肌肉和脚筋。重复该动作3至5次,然后换腿。
饮食多吃含有维生素K(如豌豆、椰菜)或服用一些葡萄糖胺补剂,都对膝盖健康有好处。
膝关节的瑜伽理疗
任何运动,在不合理的方式下进行,都会带来损伤。在运动中,膝关节的承重大,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容易造成劳损和伤害。预防是一个很关键的方面,但对于已经受伤的膝关节,我们应该如何用运动来修复呢? 腿部和臀部肌肉力量的不足是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但肌肉过于紧张也会对膝关节造成不良的影响,腿部韧带的拉伸也能帮助膝关节的恢复。因此,在膝关节受损以后的瑜伽练习中,应当以腿部臀部肌肉力量的建构和增强为主。以下几个是对膝关节损伤后恢复有益的瑜伽体式。
幻椅式变体 从山式开始,背部靠墙,慢慢的弯曲膝盖至小于90度角,保持膝盖和脚踝垂直于地面,尾骨内收,让整个背部都贴靠在墙上,锻炼腿部肌肉的力量,保持一段时间后伸直膝盖放松。为了锻炼大腿内侧,可以在膝盖之间夹一块瑜伽砖。
战士一式变体
面向墙,右脚向前一步,双手扶墙,左脚跟着地。吸气伸展脊柱向上,呼气弯曲右膝,感受左腿后侧的伸展。注意双腿的肌肉要收紧上提,右膝不要超过脚趾。
单腿站立平衡 从山式站立开始,把重心移到右脚上,弯曲左膝向后,放在椅子上,身体不要前倾。收臀部向前,感受左大腿前侧的拉伸。注意调整椅子到合适的高度。
坐立前屈式 从坐立山式开始,弯曲右膝向内,左腿保持伸展并且肌肉收紧,左脚第二脚趾对向膝盖的位置。吸气伸展脊柱向上,呼吸上身缓慢前倾,把意识放在腿部肌肉的收紧和腿部后侧韧带的拉伸上。
束脚式 注意背部的伸展,如果背部不能直立就在臀部下方放上瑜伽毯或瑜伽砖。双脚不要过度拉近身体的方向,把意识放在大腿内侧的拉伸上,增强这一部分肌肉的力量。
侧卧 从右侧卧开始,头枕在右臂上,双腿并拢,双膝弯曲90度。吸气将左腿的膝盖缓慢向上抬起,双脚始终并拢,,直到膝盖分离一掌宽左右,保持几个呼吸,在呼气时缓慢落下。
仰卧手拉腿 仰卧,吸气是双手拉动右腿向上,让右大腿和地面呈90度。再次吸气时缓慢伸直右腿的膝盖,感受右大腿后侧的拉伸,保持几个呼吸后下落。
仰卧扭转拉伸 仰卧,双臂伸展向两侧,弯曲左腿并将左脚放在右膝的外侧。吸气时伸展右腿,呼气时右手拉动左膝向下,感受左侧臀部的拉伸。
如何在瑜伽习练中保护好膝关节呢? 1.注意热身,尤其是髋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是人体下肢联接在一起的三个关节,髋关节没有足够活动的话,很多需要髋关节打开的体式中,就会给膝关节施加过度的压力,让膝关节不堪重负。开始的时候,可以旋转髋部、脚踝,练习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来加强髋关节的拉伸。髋关节打开以后,盘坐等体式也就容易得多了。 2.体式的调整和构建从脚的放置开始。 确信你的脚掌能够稳定地接触地面,脚掌的四个角点(前脚掌两侧两点,脚后跟两侧两点)要平稳分布在地面上,均匀用力。力量通过脚掌的球部深入地面,脚趾努力张开、保持能够活动。同时注意脚心通过脚弓向上提起。这样,膝盖两边的韧带力量均匀分布,髌骨能够自由移动,半月板就不容易被过度挤压。 3.在膝盖弯曲的体式中保持膝盖和踝关节垂直。 例如在战士式和侧角式中,首先让膝盖位于踝关节的正上方,五趾张开,弯曲膝盖后,髌骨的位置应该和第二个脚趾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有少量的前倾,膝盖也不应该超过脚趾尖。同时注意脚背,不能让脚心往下掉。 4.避免膝盖向内过度伸展。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体式中,膝盖很容易向内过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双腿背部伸展式中,膝盖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内撇,这个时候膝盖周围的韧带力量就容易不平衡。站立体式中,可以稍微弯曲膝盖,让脚掌均匀用力紧紧贴地。坐立体式中,可以在膝盖窝下方垫上一个小毛巾卷等。 5.注意膝盖细微的感受及时调整。 膝盖的韧带和软骨以及半月板都是感觉不很敏锐的地方,如果你感到有疼痛,这个时候,伤害往往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应该仔细感受,一旦有一点点地不舒服,赶快调整,避免进一步损伤。如果你从体式中出来感到有疼痛,那么实际上伤害已经造成了。 6.通过平衡体式来加强膝盖的防护。 平衡体式中因为身体需要自我调整来找到最佳的位置,这个时候身体的智慧会合理利用膝盖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尤其是需要膝盖弯曲的站立平衡体式,例如鹰式,效用最好。这种动态的平衡主要通过增强韧带的功能,而不仅仅是肌肉力量,所以还有助于预防将来的损伤。 7.积极使用辅助物品。 在坐立盘腿式中,如果膝盖的高度超过胯部,应该在臀部下方垫一块砖或者毛毯,至少让膝盖的高度和胯部平行。英雄坐的时候,也可以在臀部下面垫上垫子。雷电坐如果臀部不能放到脚跟上,可以在大腿和小腿之间放一个卷起来的毛巾。任何需要膝盖深度弯曲的体式中,还有如儿童式和马里奇三式中,都可以先将一个卷起的毛巾卷放在离膝盖窝最近的地方,然后再坐下来,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膝盖的压力,而不至于损伤膝盖。 8.注意习练完后的放松。 体式练习完后的放松很重要,它可以很好的帮助肌肉、韧带和骨骼恢复。
七个小动作预防肩周炎
悬垂锻炼:利用单杠或门框等物做悬垂动作,从10个做起,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拍打肩膀: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左手掌拍打后背;然后用左手掌以同法拍打右肩,右手掌拍打后背,速度由慢到快,每天坚持100下左右。
耸肩动作:先头偏向左,右肩稍用力做耸肩动作,然后再向右,左右交替进行,每日共做50次。耸肩锻炼是自疗肩周炎的重点方法,能收到缓解肩痛的良效。
抡圆甩臂:先将左臂高举过头顶,按顺时针方向抡圆,臂部要伸直,带动腰部颤动,然后换右臂,每日共做40下。
抻拉肩部:先用左手抱住右肩,用力向左抻拉右肩,然后右臂以同法向右侧抻拉左肩,左右交替进行,每日坚持40下。
压手运动:仰卧在床上,两腿伸直,手掌伸到头下,掌心向上,用头紧紧压手心,哪边肩痛就压哪边手掌,每次至少压20分钟,可于每晚睡觉前、早上起床前做,一般坚持一个月左右肩痛消失,活动自如。
4年前,我爱人患了坐骨神经痛。从那时候起,疼痛几乎天天都如影随形,走路困难不说,晚上还疼得睡不好觉。爱人的病给我们全家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期间,我们也曾多次到医院检查、打针、吃药,花去了不少钱,但始终不见效果。所幸的是,两年前在去柳州看望小孙女的途中,遇到一位老农,传授给我一个民间验方:用牛膝、草果、走马胎各450克,米酒750克,浸泡7天后,每日分早晚适量服用。
回家后,爱人按照验方治疗了十余天,坐骨神经痛从重到轻,从轻到无,渐渐全好了。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从未复发。后来,我们又将此方介绍给患有本病的同事、朋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方经济实惠,几味药在药店随时可以买到,因此将它介绍出来,希望能够通过《家庭医药》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受益。
点评:坐骨神经痛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的结果(属“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肾肝亏虚,寒湿之邪趁虚侵入,导致气血闭阻而致病。治疗以补肝肾、祛风湿、行气血为主。方中走马胎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系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民间常用之草药,有祛风活血、消肿止痛、强壮筋骨等功效。俗语云:“双脚迈不开,不离走马胎。”说明它是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的良药。牛膝活血化淤,善引药下行,且能补肝肾、壮腰膝,对治疗腰膝痹痛效果好。草果辛温,能燥湿除寒,可治寒湿痹痛。三药配伍,对肝肾虚、寒湿血淤之痹证有较佳疗效。用法为每次服15~30毫升,每日2次,可连服10~15天。此方孕妇、阴虚发热、高血压患者忌用。
偏方非常简单,就两味药,据说乃为消淤化瘀通血软骨之药。
偏方:
川芎 1斤(500克),
山奈 2两(100克),
陈醋(或白醋、醋精均可)1瓶(500克)备用。
用法:
将川芎、山奈两味药混合一起打成粉未备用。每次取一小抓药粉(约50克药粉,用量视敷处面积大小而定,如敷膝盖处药少,一小杯足矣,而敷颈椎处面积大,约需两小杯),用少许醋精调和、揉搓成面团状,用手抓捏时不干涩、不粘手、不滴水,象做包子的面筋便可。此时用透气性好的纱布包裹好该“面团”两层做成“药布包”,放在锅里蒸(最好有蒸笼,如无蒸笼,则须注意防止被水浸泡,可将“药布包”置于小碗里,再在小碗上盖上一个大一点的碗“罩住”,既要保持小碗透气又要防止蒸气遇冷化成水后反滴入小碗里浸泡“药布包”。如此一起架放于锅里,锅底盛少许水,盖好锅盖,文火而蒸)。水开后,约蒸5-6分钟,取出,稍冷,平摊于纱布上,趁热(以皮肤能受得了为度)敷于骨质增生处,绑扎固定,外面可再垫上一层塑料,以防药水渗出污染衣裤。敷两三个小时后,解开,让敷处透气两三个小时,再如上法又将药包蒸一次,此次蒸时只需2分钟即可,又趁热敷上,两个小时后,解开,透气,依此类推,交替进行,一天十敷十解(病情稳后,可放松一点,晚上可视情况敷或不敷),一幅药团可连蒸连敷2至3天,再换新药团。本药方所开药量约摸可用一月。
此方为旧社会本地一地主家中所藏。相传古时地主家中有人患腰腿痛久治不效,后重金请名医岳先生开出此方,配成药酒一剂而愈。地主把此方写在墙上,流传至今。此方在当地流传甚广,我十年前在地主后人处偶然得到此方,看方子组成简单并无甚出奇之处,在遇到不愿长期吃苦药的病人时开出此方,经治不少病人有效者竟占7成左右。今贴方于此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腰椎管狭窄、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症及不明原因的坐骨神经痛皆可用之) 组成: 当归12g 川芎12g 木瓜12g 牛膝12g 红花6g 大力草12g 炙乳香12g 全虫70个 肉桂15g 杜仲9g 二花15g 乌梅12g 陈皮12g 甘草15g 用水3斤煎熬后滤出药汁2斤左右加入白酒2斤,红糖2两、白糖2两。装入干净容器中保存。每次服1两,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