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车企在发布新产品的时候,都会说到一个词,那就是平台,“我们这个车用的是全新的平台,具有……@&*#¥@的优势,是老平台不能比的。”而后台一直以来也收到很多网友咨询关于同一平台的两台车子怎么选择的问题,网上很多的专业术业看起来又很难懂,所以今天大家决定来和大家谈谈关于汽车平台的一些事。
首先大咖要跟大家说清楚一个概念问题,有的人说平台就是同一条生产线,有的人说平台就是底盘,同一平台的车型具有相同的底盘,只是外观内饰不同而已。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至于为什么,那就请各位继续往下看。
汽车平台其实大家可以简单将它想象成
一台儿时玩过的四驱车模型
四驱车的底盘相当于汽车的平台
由于底盘上组件的位置已经固定并且标准化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组装打造出专属的四驱车
不同的马达
不同的底盘材质
不同的驱动方式
不同的轮胎
不同的外壳
等等等等。。
最终出来的两台车子外观和性能完全不同
再举个例子
把汽车平台想象成电脑主板
不同的内存、显卡、CPU
相当于汽车不同的动力总成、悬挂等
最后电脑主机组装出来的造型和性能也完全不同
所以有些电脑看电影玩游戏一点不卡,奇摸鸡~
汽车平台的原理大概就是这样
这下大概应该明白得八八九九了吧
就像上文所说,就算是同一平台的车子,由于组装上去的其它组成部分的性能表现都各不相同,所以同一平台出来的产物可以有很大的区别。一个平台可以衍生出很多款车型,在一个平台的基础上,经过拉长、揉圆、拍扁,加高等,外观内饰上再做处理,就诞生了不同款的新车。例如一些SUV,就可以通过轿车平台加高拉长而来,这是很多厂商愿意做的,这可以减少开发成本而又缩短研发周期,很多品牌的惯用技俩,加上当前SUV热,基本上谁有钱,谁就可以造SUV了。
一些豪华品牌也有这种套路,平台化生产让一个汽车集团旗下的多个平台可以共享资源,套路是这样的,首先造出一款车来打基础,然后产品定位稍作改变,再换个壳换个标来销售。低端的车型赚销量,高端的车型赚品牌价值,一箭双雕。
俗话说“孩子多了好打架”,随着汽车市场的愈演愈烈,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厂商们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车型平台,以此来开发不同级别、不同功能的车型。
目前最常见的汽车平台如下:
大众MQB平台
这应该是大家听到的最多的名词了,得益于这个底盘结构灵活的模块化平台,只要变换轴距,匹配不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就可以生产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车型,所以从A00级车到B级车都可以在MQB平台上生产。
大众MLB/MLB Evo(第二代)平台
这个平台最初由奥迪研发,后由大众集团整合开发,应用于B级以上车型。
代表车型:奥迪A4、Q5、Q7、宾利添越
奔驰MFA平台
虽然叫做前驱平台,但MFA可以适用于四驱系统。
代表车型:奔驰CLA、GLA、英菲尼迪QX30
宝马UKL平台
和MQB、MFA平台类似,都属于横置前驱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布置更小排量的发动机,以满足市场需求。
代表车型:全新X1、2系旅行车、MINI全系
丰田汽车平台
丰田汽车平台就多了去了,B平台、MC平台、K平台、N平台等,而最新的TNGA可以说是不算平台的平台,而是更接近具体的某一特定车架的意味,所以丰田对平台的宣传不如大众热烈。
代表车型:普锐斯、凯美瑞、皇冠
本田平台
基本开始于2016年,本田将致力于建设模块化平台,但和大众不同,本田平台都是按照车型分配,比如小型车平台、中型车平台。
代表车型:飞度、缤智、冠道
雷诺日产CMF平台
因为可以自由的组合,所以CMF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前置前驱、前置后驱以及后置后驱的车型,都可以基于CMF进行开发。
代表车型:逍客、奇骏、科雷傲
通用Global Delta /D2XX平台
由通用北美研发中心负责研发,主要面向北美市场。
代表车型:别克英朗、昂科威、雪佛兰科鲁兹
目前市面上汽车平台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例举,平台化目前来说就像是一个趋势,就像小排量涡轮一样,由于对成本控制和对生产效率的需求,平台化生产更让厂家喜欢。同平台所生的“孩子”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骨子里还是有相似之处,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就按各自所需的进行选择,也不用纠结到底哪台会更好,适合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