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几天刚刚发生的一件事。
货车司机杨大勇,跑了三天,走了2000公里,将33吨西瓜安然无恙的运到太原。但是收货人张伟却拒绝卸货,也不愿意支付运费。
等了几天,眼看西瓜不能久放,杨大勇再次催促张伟,张伟却说:“谁让你发货的,你找谁去吧”。
可是又等了几天,还是没消息。最后杨大勇只好求助了太原当地的媒体记者。在记者的从中沟通下,才闹清楚了其中原委。
原来是收货人张伟眼见今年西瓜市场不好,担心自己收了货会亏钱,于是拒绝了杨大勇卸货。
“是张伟变卦了,当初我给张伟发了3000元的烟钱,张伟同意从新疆运33吨西瓜到太原的。”
“可为什么张伟不同意了呢?变卦了呢?”记者继续追问道。
“因为现在西瓜行情不好,价格低,张伟怕亏本,出尔反尔。”王强无奈道。
接着记者特意来到水果批发市场找到张伟,与王强不同的是,张伟否认了他与王强有过约定,不承认自己同意接收33吨西瓜。
在记者的调和下,张伟一口咬定自己不会做亏本生意,拒绝卸货。甚至还扬言,“我又不傻,我又不傻,是他(王强)把西瓜运过来的”。
王强听完记者转述张伟的话,王强大度的说道,要不将33吨西瓜抵作运费?
要知道33吨西瓜,即便一斤卖5毛钱,33*2000=66000斤,那也要卖3.3万元,足以抵扣当时说好的1.55万元运费。
虽然王强的大度,加上记者从中调和,最终解决了杨大勇的难题。但正是透过这件事,反映出了一些存在的社会问题。
当前经济大环境不好,使得许多企业和个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谋求生存或利益最大化,比如欺诈、违约等行为,以上事件中的张伟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事实上,底层社会本来诚信度就不够,加之大环境不好,势必恶化了原本正常的诚信体系。
一方面,部分底层人群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和不稳定的环境中,可能缺乏接受良好教育和提升自我素质的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在面对诱惑时难以坚守诚信原则。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制度在约束底层社会时还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这样的话,也为不诚信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但无论怎么说,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当代社会,出现张伟这种情况的还是少数。尤其是做生意,第一位讲究的就是诚信,失去了诚信就是对行业的亵渎。
不过,与张伟诚信缺失相对的是,太原记者的热心帮助,和发货商王强的大度。不仅解了货车司机杨大勇的困局,还在很大程度上传递了社会的和谐与友善。
太原记者的热心帮助,在为货车司机杨大勇解燃眉之急之际,更让公众看到了媒体人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与担当。
发货商王强在得知张伟的态度后,他选择了原谅与理解,也没有为难司机杨大勇。他的宽容与大度的高尚品质,也展现了企业家的胸怀与气度。
太原记者与王强的做法,正如一股清流,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和谐美好,也看到了新时代的更加公允的社会大环境。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
无论是面对他人的困境还是面对社会的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我们的行动去传递友善和关爱。
最后,这一事件,如果站在法律的层面上来讲:
张伟出尔反尔的做法,首先就违反了民法典第7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同时,依据民法典第813条规定:托运人或者收货人应当支付运输费用。如果两人都不支付费用的话,司机杨大勇是可以行使留置权。
不过西瓜易烂易坏,就算留置,杨大勇也是很麻烦。所幸王强有担当,主动将33吨西瓜给了杨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