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锐与关晓彤合作的《耀眼》官宣阵容,一场关于一番二番的争议迅速发酵。
这场风波不仅折射出内娱对番位的病态执着,更暴露出年轻演员在流量时代的生存困境。
番位排序本质是平台对抗剧能力的预判,与演技、角色重要性无必然关联。
国产剧番位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电影圈按票房贡献、电视圈按国民度、流量圈按数据热度,多重标准导致争议频发。
而频繁更换 CP 标签,会透支演员的角色可信度,最终沦为『工业糖精』工具人。
对比《创造营》时期的阳光素人形象,如今的李昀锐在路透中频繁以高定西装、围感滤镜出镜,团队刻意强化贵公子标签,试图缩短与关晓彤国民闺女的圈层差距。
这种拔苗助长的包装,反而削弱了其在《星汉灿烂》中「袁慎」的书生灵气。
争议中被提及的演技欠佳并非空穴来风。
李昀锐在《九重紫》中的表现被批表情单一、台词功底薄弱,与关晓彤在《影》《二十不惑》中的多层次表演形成反差。
这场争议暴露出内娱对演员价值的认知偏差:
在好莱坞,小李子从花瓶到奥斯卡影帝用了 22 年,期间甘当绿叶打磨演技;
而内娱年轻演员出道 3 年便被要求扛番位、争流量,这种浮躁生态导致演技未满,野心先溢的尴尬局面。
关晓彤作为一番被攻击压番,折射出对女性艺人强势的集体焦虑。
《耀眼》原著中,男女主是相互救赎的平等关系,番位之争却将其扭曲为资源碾压的对立叙事。
当观众聚焦于谁名字在前,便再难沉浸于该剧的剧情,这是流量对创作的暴力解构。
李昀锐与关晓彤的番位争议,不过是流量时代的又一场闹剧。
当行业不再以谁站 C 位论成败,当观众不再用番位高低判优劣,演员才能挣脱数据枷锁,专注于演什么像什么的本质。
真正的光芒,从不来自热搜词条或番位排序,而是角色在银幕上绽放的生命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