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写过一篇关于成都地区老牌汽车品牌的文稿,未曾料到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探讨,大家纷纷提及“大运”“川路”“王牌”,以及“南骏”“雅安”“通工”“方圆”等诸多汽车品牌。
毫无疑问,这些品牌曾陪伴了数代四川乃至贵州地区的民众,留下了诸多难忘的回忆。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车企,命运却跌宕起伏,仅有极少数仍活跃于当下市场,而大多数已在历史的洪流中销声匿迹。
王牌汽车是实打实的本土品牌。
据了解,它与华蓥山国营长城机械厂存在渊源。在当年军转民的关键时期,1987年3月于成都青白江,与弥牟镇农机站共同创办了“国营长城机械厂成都分厂”。
到了90年代,其转变为乡镇企业“成都长城农用运输汽车厂”。“王牌”汽车在当时着实火了一把,成为四川农用车领域的领军者。进入新世纪后,它成功转型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2010年,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它80%的股份,自此,王牌汽车正式融入中国重汽集团。
“大运”与“川路”之间竟存在关联。
经历过80年代的朋友们,想必都听闻过“风驰天下,大运摩托”这句广告语。“大运”早期凭借摩托车业务起家,随后进军重卡领域,并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它又涉足新能源领域,发展态势颇为良好。
然而,严格来讲,大运并非纯粹的成都本土汽车品牌,该品牌最初在山西运城崛起,后来通过兼并重组四川省公路机械厂,才将业务拓展到成都,进而有了成都大运。
如此一来,“大运”就与“川路”产生了联系。
“川路”这个品牌颇具故事。
相信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卡车司机对川路车都十分熟悉。当年,川路车在西南地区极为畅销,堪称一代人心中的经典车型。
川路车源自成都天祥寺街上的四川省公路机械厂。它曾是交通部指定的轻型柴油汽车专业生产厂,同时也是全国机械工业重点企业。
其前身可追溯至1954年始建的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机具站。建厂初期仅有13名职工,主要开展筑养路机具租赁业务。
1970年,该厂开始转向制造领域,1971年着手生产柴油机、翻斗车。1977年,成功研制出CZ330型轻型柴油自卸车,并于1978年投入批量生产。
80年代以后,该厂又陆续开发出多款产品,形成了“川路”牌系列汽车产品。
四川省公路机械厂曾模仿东风EQ140,采用东风的外观设计,搭配农用车的动力系统。也正是这种方式,让许多普通民众有机会购置属于自己的卡车。当年,在川渝、贵州等地,人们热衷于用川路车进行货物运输,甚至在婚礼上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无论是四川省公路机械厂,还是川路车,进入新世纪后,自身的局限性愈发显著。
在后续的商用车企整合大潮中,也就是2009年,大运收购了四川银河汽车(其前身之一便是四川省公路机械厂)。曾经辉煌一时的川路车成为大运汽车产业布局的一部分,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如今,成都的汽车工业以龙泉驿地区为核心,吸引了众多知名汽车制造商,发展得如火如荼。不过,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是会偶尔回忆起那些消失在岁月里的老车,忆起曾经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却又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