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堂外的田野 1888年5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5cm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69我不知道,除了凡高,谁还能,把麦田描绘的如此绚丽多姿和惊心动魄。麦田之爱是自然与生命之爱的象征,这样一种爱在凡高身上持续终生。尼德兰黑土上的麦田,童年故乡津德尔特金光灿灿的麦田,伦敦郊外、巴黎蒙马特尔高地附近、法国南方阿尔骄阳下的麦田、以及奥维尔在旋转在燃烧的麦田,我们看到了凡高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和壮烈。凡高说过:“眼前,这痛苦有时如此弥漫,布满整个地平线,以至酿成绝望的大洪水。我们最好去看麦田,即便是画中的麦田也行”。这幅画原称为前景有鸢尾花的阿尔风景,十年前正一艺术就改之为教堂外的田野。
3、田野上的农舍1888年5月 布面油画 45x50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70
4、阿尔附近田野上的农舍 1888年5月 阿尔 布面油画 24.5x35 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171
6、麦田与麦草堆1888年6月 阿尔 私人收藏 布面油画 28.5x37cm 私人收藏181
7、播种者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4x80.5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182在这幅《播种者》画中,凡高使用了强烈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夕阳下的麦田景观。开阔的前景和紧实的背景,呈现出后退延伸的效果。农夫的姿态和位置与地面上的土沟, 形成上下动势的平衡。可以把《播种者》和《收割者》作一比较。凡高说过:“在这个收割者身上,我看到一个模糊不明的形象, 他在酷热中恶魔般地乱砍, 以便结束他的活儿。在人性是他砍下来的庄稼这个意义上,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死亡的形象。所以他是我更早尝试的'播种者'的反面, 你可以这样认为。然而, 这一死亡没有什么可悲的地方;它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阳以灿烂的金光淹没一切。'又说'那是死亡的形象, 犹如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籍所告诉我们的, 但是我所追求的是'近乎微笑'。'
8、收获景象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183画完《白色的果园》之后,凡·高又将阿尔近郊的田园风光和收割情景搬上画布。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 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 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凡·高为创作这幅油画, 共画了四张习作, 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 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 凡·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位于画面正中央。
9、日落: 阿尔附近的麦田凡高 荷兰 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73.5x92cm 瑞士温特索尔博物馆藏 184特别打动人心灵的,是凡高画了白日沉入阿尔的一幅画,《夕照下的麦田》。画中的阿尔是个躺在天边的黑色的长影子,看出已是工业时代了,有烟囱飘着两三道黑色长烟,走近它只有穿过那无边的金色的麦田,那轮坠入阿尔的夕阳,金光淡淡,它背衬的天蓝得发绿,它看上去就更像一轮沉甸甸的月亮,一寸一寸地露出脸庞。也许你会突然知道了这幅画特别打动人的,其实不是阿尔沉入了黑夜,夕阳落入了地心,也不是金光返照的辉煌麦田,而是黑蓝的晚景和金色麦田的交界线上,有两个彼此搀扶的微小人影,也像黑夜和麦田一样,一个黑衣,一个黄衫,他们在那里的样子那么仓惶茫然,孤独无依,仿佛身后幽冥般的阿尔城他们刚刚逃离出,而面前无边的金色麦田,他们敢进入里面吗?
10、普罗旺斯的收割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50.0 x 60.0 cm 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185
11、麦田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50x61cm荷兰阿姆斯特丹波尔基金会186
12、小山似的麦田1888年6月 阿尔 纸板布面油画 54x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87
13、普罗旺斯的干草垛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73x92.5cm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 188
14、从麦田远望阿尔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54cm 巴黎罗丹美术馆 189凡高在信中谈到这幅画:“这里现在是无风的大热天——这正是我需要的。这是一个无法形容的太阳, 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光, 我只能够称它为黄色,硫磺色的淡黄, 淡金黄色。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黄色啊!”
15、收割者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6x93cm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190“收割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凡高作品中反复出现, 近似他的占有物。不论借自米勒的还是源自大自然的,收割者似乎被普罗旺斯的太阳烧烤的风景所淹没。死亡的念头一开始就见之于凡高的艺术。在早期的作品中, 死亡和幻灭总是与表现生命的主题相对照,而在后来的作品中, 死亡则意味着善终。(皮亚洛夫斯基)
16、普罗旺斯农庄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6.1x60.9cm 美国华盛顿国家画廊 191
17、麦垛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5.2x66.6cm 火奴鲁鲁檀香山艺术学会192
18、新犁过的土地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5x92.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230
19、大山下的绿色田野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53x70cm 伦敦私人收藏259
20、春天日出时的麦田1889年5-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x92cm 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 260
21、绿色麦田与柏树凡高 荷兰 1889年9月 布面油画 73x93.4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 264这是梵高创作于1889年9月初的一幅风景油画,现存于伦敦国家画廊。画中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画家梵高一直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梵高的作品总是充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热情,他经常运用飞舞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抒发这种激情。在这幅画里道路旁的柏树就像黑色的火焰,这些卷曲着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柏树旁是一片金色耀眼的麦田,这是梵高最喜爱的色彩,因为它是太阳的色彩,生命的象征。梵高还用一种短促急速和旋转的线条,把天空和道路描绘成永不休止、滚滚向前的湍急河流。这些色彩和笔触表达出梵高内心的紧张和冲动,即使相当理智的人,也很难在这幅画前保持平静的心情。梵高的画并不深奥,也没有故作惊人之举,他只是用一种单纯平易的艺术语言,直抒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正是这种亲切和真诚,使他的艺术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22、麦田与柏树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5x91.5cm 伦敦国立画廊 265画作《麦田与柏树》是画家梵高创作于1889年9月初的一幅风景油画,现存于伦敦国家画廊。油画中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画家梵高一直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
23、圣保罗医院后面的大山1889年6月初圣雷米 布面油画70.5x88.5cm 丹麦哥本哈根卡尔斯伯美术馆 269
24、绿色麦田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2cm 苏黎世美术馆 270
25、罂粟地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1x91cm 不来梅艺术大厅 271
26、麥田1889年6月份奥维尔 布面油画54x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272
27、月升夜景1889年7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 x 92 cm 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273这里现在是无风的大热天——这正是我需要的。这是一个无法形容的太阳, 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光, 我只能够称它为黄色, 硫磺色的淡黄,淡金黄色。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黄色啊!(凡·高)梵高宁肯被阿尔的太阳灼光了头发,他依然伫立在火样的光中,仰望着太阳,象一座丰碑!——他想吸进太阳的能量,抑或是在热光中融化,升腾?
29、麦田收割者 凡高 1889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4x92cm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277这幅画是凡高在法国的一个精神病疗养院里创作的,那时主要是临摹他喜欢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少数自己的创作,这便是其中的一副。太阳像个大的咸蛋黄,天空有点发绿,山丘却是蓝色的,从低到高,拉成一条斜线,稀疏的坐落着几个简陋的房子,大面积金黄的麦田,麦浪随风翻滚着,是个丰收的秋天吧?可只有一个人挥舞着镰刀在收割,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眼里的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却只有你一人在欣赏?这幅画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画法,笔触非常简单,直线、点、圆圈,那收割者甚至有点丑陋,可是色彩却如此浓烈,金色的麦浪好漂亮,蓝色的山丘绵延着,太阳在最上端跟麦田呼应着,有一种凄楚的美。
30、日出时有收割者的麦田1889年9月初 布面油画 73x92cm 私人收藏 278画面上以横贯的山脉与村落为中景, 分隔下方大片麦田和上方的天空。麦田的黄色与地平线上的冷色调相调合。波动的麦田和静谧的山脉之间产生对比,而收割人的姿态与山势走向相呼应, 并与麦田左侧的草束连成一气。这是一个轮廓人物, 他好像一个为要在大热天把他的工作做完而拼命干活的魔鬼;我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影子, 他收割的也许是人类。因此这可以说是与我以前所画的播种者相反的题材。但是在这个死神身上, 却没有一点悲哀的味道;他在明朗的日光下干活, 太阳以一种纯金般的光普照大地。
31、有太阳和收割机的麦田1889年6月末 圣雷米 嵌板布面油画 72x92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783
32、清晨,有收割者的麦田1889年9月 圣雷米 画布油彩 59.5x73cm 埃森弗克旺博物馆藏 784
33、有农夫的田野1889年10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5x92cm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 289
34、有农夫和磨坊的田野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54x67cm 波士顿美术馆 290
35、雨中的麦田1889年11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3x93.1cm 费城艺术博物馆 296
36、圣保罗医院后面的麦田1889年11-12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24x33.7cm 里士满福吉尼亚美术博物馆 825
37、围着篱巴的田野和初升的太阳1889年12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私人收藏 840
38、有房舍和农夫的景色1889年12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33x41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297
39、有断树的田野和山脉 1889年12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1.5cm 奥特罗克罗勒-穆勒博物馆299
40、绿色的麦田1890年5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3cm 美国弗吉尼亚州艺术机构 322
41、奥维尔附近的维森特風光1890年5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5x65cm 西班牙马德里提森博纳米萨美术馆 329
42、奥维尔附近的麦田1890年6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x101cm 维也纳私人收藏 366凡高曾提到如何使一幅画与其他的画配合起来。在给威尔的信中他写道:'我一直在寻找共同点,试图从一幅肖像画中发现其与一幅风景画的共同点, 或者以一幅风景画中发现其与一幅肖像画的共同点。'这一次,他把以粉红和绿色为主的玛格丽特·加歇的肖像画与黄色和注绿色为主的麦田风景画(即本画)配在了一起。他曾经在给提奥的信中画出将两者搭配起来草图,并解释道:'我意到这幅画跟另一幅横长的麦田很相配, 因为一幅画是竖式的, 色调为粉红色, 另一幅画的色调是淡绿和鹅黄,刚好是粉红色的互补色;然而我们可能要等很久才能指望人们能够理解一种自然事物与另一种自然事物之间奇妙的关系,而这两样事物完全可以相互解释、相得益彰。不过, 鹅些人肯定会对此有所感受, 这就足以使我们聊以自慰了。'
43、奥维尔的麦田和白房子1890年6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48.6x83.2cm 华盛顿菲利普斯陈列馆 369
44、马车和远处的火车1890年6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72x90cm 普希金博物馆 372
45、有罂粟的田野1890年6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73 x 91cm 海牙公共博物馆 373
46、有奥维尔做背景的麦田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x43cm 日内瓦艺术博物馆 380
47、雨天的干草垛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64 x 52.5cm 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 387
48、有矢车菊的麦田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60x81cm 私人收藏 388
49、田野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x65cm 苏黎世私人收藏 389
50、田野里的麦垛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5x101cm 达拉斯艺术博物馆 390理想化的表现手法在凡·高这些窄长的风景作品中随处可见。风景画上的大自然变成完美的场所,而表现的重点是大地:花园、树林、公园、山坡、田野。跟那些流行的田园生活画不同(布雷顿的'割麦人归来'就是这种画的典型),甚至不同于他自己早年所画的那些纽南的农民画,凡高在奥维尔所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人物,并且根本没表现过劳动场面。诚然,作品还是体现劳动的,不过却是通过农业生产的空间和产品暗中体现的,比如整齐地出现在画面上似乎在风中颤动有麦捆儿或者麦子长得很稠密的麦地。看画的人就像游客一样,他们要看的并不是田间实实在在的劳动劳动者身上的汗水和污垢。
51、山坡似的麦堆 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x100cm 瑞士巴塞尔艺术馆391
52、奥维尔附近的平原1890年7月 布面油画 73x592cm 德国慕尼黑新皮纳克提美术馆 392
53、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的奥维尔麦田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73x92 cm 匹兹堡卡内基艺术博物馆 393凡高在奥维尔所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人物,并且根本没表现过劳动场面。诚然,作品还是体现劳动的,不过却是通过农业生产的空间和产品暗中体现的,比如整齐地出现在画面上似乎在风中颤动有麦捆儿或者麦子长得很稠密的麦地。看画的人就像游客一样,他们要看的并不是田间实实在在的劳动劳动者身上的汗水和污垢。
54、穿过麦田的两个女人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32x64cm 圣安东尼奥麦克内伊艺术博物馆 394凡高在信中说过:“我甚至认为实际上在艺术与自然界之间常有皮维作品中所表现的那些优雅的人和事。例如,昨天我看到两个人: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母亲穿着深红色连衣裙,女儿穿着淡粉红色连衣裙,戴着一顶无任何装饰的帽子,母女俩的脸都具有乡下人那种健康的特点,是受到新鲜空气的滋养,由太阳照晒而变成棕褐色的脸;尤其是那位母亲,脸红彤彤的,头发乌黑,耳朵上戴着两颗钻石耳坠。”凡高的文字描述和小画表现了对农村生活乌托邦式的美好理想。这幅画中条纹状的犁沟烘托着画面上的人物;圆点图案的连衣裙代替了深红色连衣裙;披散的长发在随风飘拂,刚好与田野的韵味相配。凡·高创作这幅小画时,脑子里肯定清楚地映现着皮维的作品,于是他在这幅画上完成了从旧到新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即是他在书信中提到过的那种变化,从而将皮维表现自然与文化的寓言式作品变成装饰性的现代农村生活图画。
55、麦田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x100.5 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397这一幅与“麦田群鸦”、“多比尼的花园”是凡高在奥维尔所作的最后三大作品。凡高在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650信中提到这幅画时说:“我正埋头作一幅以像海那样广大的丘陵作背景,有黄色与绿色微妙色彩的广漠麦田的画。这一切存在于青色、白色、粉红色、紫色等色调的微妙天空之下。我现在非常的安宁、肃静,可以说很适合于作这幅画。”同“麦田群鸦”比较起来, 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 好像要呑没凡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一端所表现,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以看到的灵魂的憧憬, 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凄凉病态而恐怖的压迫感。似乎是要突出表现奥维尔得天独厚的富饶的自然条件,这些横长形画面上的构图一般都是侧边敞开并且延伸的余地。除了多比尼家花园那个隐蔽处,其他作品的的场景基本上都没有围栏之类的东西。田野是自然的存在——它们不属于任何人, 大地看起来广袤无垠。暮色苍茫的氛围显得颇有浪漫色彩,这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奥弗庄园的田野。
56、梵高最后一幅作品《麦田群鸦》1890年7月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0.5x103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400这幅画充满着恐怖、不祥的感觉, 凡高似乎已经超越了灵魂上的生死境界, 置身于异世界的试炼,并试图将此世界置于笔下。他在信中写道:“我的生活, 从根基上被破坏, 我的脚只能颠跛着走。”这正说明当时他画下这幅悲惨的画的心境。“我担心,我是否变成你们沉重负担……那时候——回到这里再开始工作——画笔几乎从手中滑落下来……可是, 从那时起我画了三张大的作品。”画上的线条很生硬,失去了秩序, 不但天地鸣动, 所有凄切、悲哀、绝望, 都似乎从地平线的那一端席扑过来……。正一艺术20180923(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