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贵州省慈善总会服务中心.公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贵州民政“党史百年读”专题推出《红色故事》系列,今天推出第6期(总第107期):《“功臣号”木轮小推车的故事》。
这辆小推车虽看似普通,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承载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感人故事,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斗争中,以及莱芜战役、鲁东南战役、昌潍、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支前战场上,不仅运送过伤员和物资,还多次成功传递了党的机密情报,和他的主人一起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辆小推车的主人是广饶县丁庄镇南常村民常曰俊,他的大儿子常锡轮是我党的地下交通员,抗日战争时期,常锡伦就是以这辆手推车为掩护,奔波于广饶、临淄、寿光、博兴等地,把党的机密文件和重要情报藏放在手推车车架后方一个深10厘米,直径1.3厘米的小圆洞内,以推大粪做掩护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和盘问,安全传递了上级党组织的文件和指示,这位鲜为人知的地下交通员,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凭借着勇敢机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抗争精神。推着这辆手推车,开辟了益、寿、临、广地区的地下交通线,构筑了清河抗日根据地的地下长城,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7年秋到1948年,华东野战军根据党中央指示扩充兵员,为淮海战役做准备。解放区人民响应号召踊跃参军,娘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年近50的常曰俊已超过参军年龄未能如愿,他的妻子对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支前,不能当兵也要为解放全中国出力,我们为淮海战役多留一滴汗,解放军就少流一滴血,于是常曰俊就推着这辆手推车随军支前,转战大江南北冒着枪林弹雨,为华东野战军运送粮草、弹药物资、转移伤病员,在攻打潍县时交通沟影响了部队前进的速度,为了确保部队按时抵达集结地常岳俊和其他民夫毫不犹豫的把手推车推入了沟内,搭起了一座座便桥,让部队快速通过,为攻克潍县赢得了宝贵时间;运送弹药时,最怕遇到敌机扫射,若有一辆车遇袭,整个车队可能将面临连锁爆炸,弹药也就无法正常运往前线,在一次弹药运输中正好遇到敌人的围堵,为了保护小推车上的弹药,常曰俊把手推车藏在了芦苇当中,自己却蹲在了冰冷的水里,手脚冻得麻木了也一动不动,肩膀被弹片划伤也一声不吭,直到最后成功躲过了敌人的围堵,小推车上的弹药安然无恙,之后,常曰俊强忍伤痛的折磨,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支前战场上,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了表彰常曰俊在支前战场上的突出表现。上级为他记三等功一次,称他的手推车为“功臣号”木轮小推车。在炮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常曰俊和常锡伦父子二人就是以这辆手推车为战斗武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今天“功臣号”木轮小推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被陈列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党史展厅中,鼓舞和教育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珍惜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坚信小推车不仅能够推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还会推出一个绚烂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