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一)水的重要性及日常消耗量
水是生命之源,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确保水源至关重要。没有食物,一个人可以生存 1 - 2 个月;但是没有水,生命最多只能支撑 10 天。一个成人在正常情况下日消耗 2 - 3 升水,限量供应下一天至少需要 500 毫升水。大瓶可乐为 1.25 升,冰红茶为 500 毫升,在缺乏量具时可利用它们来估算水量。(二)储水时机与方法在战争爆发,确定所处环境即将缺水时储存水。把家中所有可以存水的大型器皿全部盛满水,黑色、很结实的塑料袋也可以存水,注意把袋口封好,避光储存,并采取定量供应,有机会就外出采水。(三)储水容器推荐大型塑料桶:容量在 10 - 20 升左右的食品级塑料桶是较好的储水容器。它们通常具有坚固的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泄漏和污染。在购买时,要注意选择带有紧密封盖的桶,以确保水的质量。食品级塑料桶可以从一些专业的厨具店或者网上商城购买,购买时认准 “食品级” 这一关键标识,确保所购塑料桶安全无毒,不会对储存的水造成化学污染。一个 20 升左右的食品级塑料桶价格大概在 50 - 100 元左右,经济实惠且实用。玻璃容器:玻璃瓶或玻璃罐也是储存水的好选择。常见的玻璃容器有玻璃饮料瓶、玻璃罐头瓶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久性,能够长时间保持水的新鲜度。玻璃容器易碎,搬运时需格外小心,但其透明的特性便于观察水的状况。可将洗净后的玻璃容器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备用,其价格因规格和材质而异,一般较为常见且价格适中。专业储水袋:市面上有专门设计用于储水的塑料袋,这些袋子通常采用食品级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和抗紫外线性能。它们可以折叠,方便储存和运输。专业储水袋可以在户外用品店或者网上商城购得,价格根据容量和品牌有所不同,一般一个可储存 10 - 20 升水的储水袋价格在 30 - 80 元左右。(四)水源选择与收集雨水收集:在雨季,可以利用屋顶、阳台等地方放置容器收集雨水。收集到的雨水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可以在阳台上放置一个大型的塑料桶或水缸,在下雨时将雨水引入桶中。为了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可以在屋顶安装一个简单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通过管道直接引入储水容器。安装雨水收集系统时,可以请教专业的水电工,或者参考网上详细的安装教程自行组装,主要包括安装雨水引流管道和过滤装置等,成本大概在几百元左右,视具体材料和规模而定。地下水获取:如果所在地区有地下水,可以通过打井的方式获取水源。打井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如果无法获得专业帮助,可以尝试寻找附近的水井或泉眼。在使用地下水时,必须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性,检测指标包括细菌含量、重金属含量、化学物质等。检测地下水水质可以联系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或者专业的水质检测机构,他们会提供采样和检测服务,检测费用根据检测项目多少而定,一般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河流、湖泊等水源的利用:靠近河流、湖泊等水源时,可以利用这些水源获取水。取水时,应选择水流较缓、水质较清澈的地方。使用干净的容器直接从水面以下取水,避免取到表层可能含有较多杂质和污染物的水。取回的水同样需要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步骤,以确保水质安全。在靠近河流湖泊取水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滑入水中或者被水中的生物(如水蛇、蚂蟥等)伤害,最好穿着防水靴和携带防护工具。
(五)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将采集到的水静置一段时间,让水中的杂质自然沉降到底部。一般静置 1 - 2 小时即可看到明显的沉淀效果。沉淀后的水会变得相对清澈,但仍可能含有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需要进一步处理。沉淀法适用于初步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操作简单易行,是野外或应急情况下常用的初步净水方法。过滤法:使用纱布、棉布、沙子、木炭等材料制作简易的过滤装置。将沉淀后的水缓慢倒入过滤装置中,水经过多层过滤材料后,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部分细菌和异味。过滤后的水清澈度更高,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过滤法能够有效提升水的口感和透明度,但同样不能保证完全杀死水中的微生物,仍需结合其他消毒手段。消毒法: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煮沸、使用消毒剂等。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将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煮沸 3 - 5 分钟,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使用消毒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操作。例如,使用漂白粉消毒时,每升水加入少量漂白粉,搅拌均匀后静置 30 分钟左右,让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消毒法是确保水质生物安全性的重要步骤,尤其是对于可能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水,煮沸是首选且最可靠的消毒方式。太阳能蒸馏法: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利用太阳能蒸馏法获取纯净水。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蒸馏装置,将需要净化的水倒入装置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水会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在装置的冷凝部分凝结成水滴,最终收集到纯净的水。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水净化,但对于大量用水需求来说,效率较低。太阳能蒸馏法适合在阳光强烈的干旱地区或野外,作为一种辅助的净水手段,其优点是无需其他能源,缺点是受天气影响较大且产水速度慢。二、净水设备(一)净水设备的必要性及基本物资如今城镇附近的水源基本上都是被污染的,在特殊时期更为如此,因此净水设备在战时为必须。具体物资包括明矾、漂白粉、纱布口袋、沙、木炭、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过滤桶。户外采集的水需要沉淀、过滤、消毒、煮沸才能饮用,以上列出的物资可以满足净水的全部过程,价格便宜,并且在各地都能买到。(二)净水步骤及操作细节沉淀:取水后,先投入明矾粉末搅拌(比例为每升水 0.5 克或每立方水 500 克),然后静置沉淀一夜(如果等水用,也可在两小时内目测沉淀过程是否完成)。搅拌时,要快速均匀地搅拌,使明矾充分溶解在水中,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絮凝作用。搅拌后,将水静置沉淀,等待杂质沉降到底部。沉淀过程中,尽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水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沉淀效果。明矾的絮凝作用原理是其在水中水解后生成的胶体颗粒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更容易沉降下来,达到初步净化水质的目的。过滤:先把沙装进纱布口袋内,放在过滤桶底部,全部盖住出水口,上置大小不一的木炭颗粒,再依小至大安放鹅卵石,倒入沉淀过的水(沙、木炭、鹅卵石都应覆盖 5 - 10 厘米)。过滤桶要选用坚固、无毒的塑料桶或不锈钢桶。在桶底打孔时,孔的大小要适中,既要保证水能够顺利流出,又要防止过滤材料从孔中漏出。可以用烧红的铁钉在桶底均匀地打几个小孔,孔径一般在 3 - 5 毫米左右。纱布口袋的开口处要用绳子或橡皮筋扎紧,确保沙不会泄漏到水中。木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够去除水中的异味和部分有害物质。在选择木炭时,要挑选质地坚硬、无杂质的木炭。在使用前,最好将木炭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去除表面的粉尘和杂质,然后沥干水分备用。鹅卵石要选择光滑、无尖锐棱角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可以更好地起到过滤作用。将鹅卵石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层放置在过滤桶中,每一层的厚度要均匀,一般为 5 - 10 厘米。在放置鹅卵石时,要注意不要弄破纱布口袋。消毒:在完成过滤的水中按每立方水 10 克的比例加入漂白粉消毒,搅拌溶解后安置 10 分钟。漂白粉的用量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添加,搅拌后,将水静置 10 分钟左右,让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经过漂白粉消毒后的水会有一定的氯味,如果氯味过重,可以用干净的容器将水放置一段时间,让氯气自然挥发,或者通过煮沸的方式去除多余的氯气。漂白粉消毒的原理是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在水中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煮沸:此时的水相当于自来水,如饮用就应当煮沸。将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煮沸 3 - 5 分钟,可以彻底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确保水质安全。煮沸过程中,水中的微生物被高温杀死,同时一些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也会随着水蒸气的蒸发而减少,进一步提升水质的安全性。(三)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不要轻易倒掉。例如,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冲厕所等,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等。通过循环利用生活用水,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延长储备水的使用时间。在循环利用生活用水时,要注意不同用途对水质的要求,例如洗菜水相对比较干净,可用于浇花或冲厕所;而洗衣服的水含有洗衣液成分,适合用于拖地等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用途。三、食物(一)食物储备原则所有食物都应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贴上标签、写明储存日期和保质期,先存的先用,并在战时实行定量配给,以吃到半饱为准。因为无法预测战争会持续多长时间,所以请各位自行决定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二)各类食物详细介绍:盐分是人体所必需的,按年纪、身体状况、气温、和劳动强度不同,一个人平均每天消耗 10 - 15 克盐,储备时应选择加碘盐。注意,不能干吞盐粒,那会损伤肾脏,应用开水溶解后饮用或做进菜里。加碘盐中的碘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甲状腺功能至关重要,缺乏碘可能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疾病,因此选择加碘盐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白糖、醋、烧烤用的各种调料粉:白糖为身体提供热量,水一冲就能喝,也是不错的调味品;醋可以为储备的干肉之类食物增加味道,也可以用来消毒和预防疾病;烧烤用的调味料中含盐份和各种香料,可以撒在食物上或者做汤,储备它的目的也就是让战时饭菜的口味看起来并不那么糟糕。白糖在冲饮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和热量需求添加适量热水,快速制成糖水补充能量;醋在消毒时,可按照一定比例兑水后擦拭物品表面,其酸性成分能够抑制部分细菌生长,预防疾病方面可用于酸渍食物,一定程度上延长食物保存时间;烧烤调料粉中的香料成分如孜然、胡椒等,不仅能改善食物风味,其中一些香料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氧化作用,对长期储存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变质过程。芥末:芥末有很好的消毒杀菌止泻作用,买牙膏状的芥末需冷藏,推荐芥末粉。芥末粉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加入少量水调成糊状,其辛辣成分能够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同时对一些常见致泻细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涂抹在轻微腹泻时的腹部,起到一定的暖胃和杀菌止泻效果,也可作为调味料添加在食物中,增加风味的同时发挥其健康功效。植物油:植物油为身体提供脂肪酸和维生素 E 等身体必须品,做菜时也必不可少。一个成人平均每月消耗 500 克植物油,储存时买大瓶装的,避光保存。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人体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维生素 E 则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抵御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害,延缓衰老。避光保存是因为光照会加速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导致油脂酸败,产生哈喇味,降低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大米、面粉:大米和面粉分别为南北方的主食,其淀粉含量基本相同,在缺乏其他食物的情况下,每人每天至少需要 500 克左右。一般保存时间为两年,如果购买时的包装并不密闭,那么就应该把它装进密闭包装或倒进容器中密闭保存。装大米和面粉时,可以使用密封的塑料容器或玻璃罐。在容器中可以放入一些天然的驱虫剂,如大蒜、花椒等,防止虫蛀。定期检查大米和面粉的储存情况,发现受潮或生虫及时处理。大米和面粉作为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其淀粉在人体内分解为葡萄糖,为身体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天然驱虫剂大蒜、花椒散发的特殊气味能够驱赶米虫等害虫,有效保护主食的质量和安全。番薯干、炒米粉:番薯在新鲜时提供的淀粉和大米面粉差不多,晒干后营养更为浓缩,可以代替主食干嚼食用。这东西几乎可以无限期保存,但为保险起见,还是买些结实点的密闭塑料袋封存起来。因为是干缩食品,所以每天的用量可适当减少。炒米粉也是速食食品,营养差一点,在紧急情况下可干吃,也可以冲水食用,只是比较容易受潮,注意密闭保存。番薯干在晒制过程中,部分水分蒸发,使得其中的糖分和淀粉相对浓度升高,口感更加香甜,同时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炒米粉作为一种加工食品,在制作时经过炒制,部分淀粉发生糊化,使其口感更加松散易嚼,在应急情况下无需烹饪即可直接食用,节省时间和燃料,其冲水食用的方式能快速制成糊状食物,便于快速补充能量。鸡蛋:鸡蛋价格便宜、营养丰富、易于保存(抹上油,然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做菜方法多且简单,必要时可以生吃,应多储备。保存鸡蛋时,要将鸡蛋放在专用的蛋盒中,避免碰撞导致鸡蛋破裂。蛋盒可以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或阴凉干燥的储藏室。鸡蛋在储存过程中会逐渐失去水分,所以在储存一段时间后,可以将鸡蛋放在水中测试其新鲜度。如果鸡蛋沉入水底,说明仍然新鲜;如果鸡蛋浮在水面上,则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鸡蛋中的蛋白质是优质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脂肪主要集中在蛋黄部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同时蛋黄还富含维生素 A、D、E、B 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如铁、锌、硒等,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葡萄干、去壳的盐腌花生、笋干、霉干菜、紫菜干:这些东西一般城市中的超市都有售,购买时应该选择大袋、封闭包装。其中葡萄干和花生营养丰富,可以当菜,也可以哄小孩。笋干、霉干菜和紫菜干都是用来做汤的,味道不错,且价格便宜,可长时间保存。保存这些干货时,要将它们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受潮和虫蛀。在容器中可以放入一些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或生石灰,保持容器内部干燥。定期检查干货的保存情况,发现受潮或变质及时处理。葡萄干富含葡萄糖、果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钙、磷等,其甜味能够为人们提供快速的能量补充,同时对补血、增强体力有一定帮助;盐腌花生经过腌制入味,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其脂肪同样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有助于维持血脂健康,且腌制过程赋予其独特的风味,增加食欲;笋干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清理肠道,其低脂肪、低糖的特点适合在有限食物条件下作为配菜,避免便秘等问题;霉干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其独特的霉香味道能够提升食欲,在做汤时增添风味,同时其所含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肠道健康;紫菜干富含碘等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甲状腺功能有重要作用,其在汤中能够提供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干肉、鱼干、虾干或虾皮:干肉类首推咸牛肉和牛肉干,它们营养丰富、口味一流、可保存很长时间;鱼干类首推海鱼干,它们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容易保存;虾干或虾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及矿物质,可在做汤时加入。保存干肉、鱼干、虾干或虾皮时,要将它们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受潮和虫蛀。可以将这些干货存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延长保存时间。在食用前,将干货取出放在室温下解冻,然后进行烹饪。干肉中的蛋白质经过脱水处理后更加浓缩,易于人体吸收,同时其含有一定的脂肪和矿物质,如铁、锌等,能够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鱼干是海洋鱼类经过盐渍、日晒等工艺制成,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 - 3 脂肪酸)、维生素 A、D 以及钙、磷、碘等矿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虾干或虾皮含有丰富的钙质,每 100 克虾皮含钙量可达 991 毫克左右,是补钙的良好来源之一,同时含有虾青素等抗氧化成分,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罐头食品:种类繁多,口味不错,保存时间非常长,但是价格昂贵。如有多余的钱,那可以储备一些。罐头食品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将它们放在阴凉、干燥的储藏室或柜子中。检查罐头的外观,确保罐头没有变形、漏气等情况。如果发现罐头有鼓包、漏液等现象,说明内部食品可能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罐头食品通过密封和高温杀菌工艺,使食物处于无菌环境,从而长期保存。其营养成分因食物种类和加工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水果罐头保留了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含量可能较新鲜水果低;肉类罐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蔬菜罐头则提供膳食纤维和部分维生素,不过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较多的盐、糖等成分,应适量食用。维生素片:在战时很难弄到新鲜食物,而人体在紧张状态下维生素消耗得非常快,因此要把它当作食物那样储存它。维生素片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综合维生素片或针对性的维生素补充剂,如维生素 C 片、维生素 B 族片等。在选择维生素片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购买的维生素片在有效期内。按照说明书的建议剂量服用维生素片,不要过量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维生素在人体内参与各种新陈代谢过程,如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力;维生素 B 族参与能量代谢,帮助人体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能量,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等,缺乏维生素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C)、脚气病(缺乏维生素 B1)等,因此在特殊时期补充维生素片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三)食物保存技巧密封保存:使用密封罐、密封袋等工具,将食物与空气隔绝,防止潮湿、氧化和细菌滋生。例如,将大米、面粉装入密封罐中,盖紧盖子;将干肉、鱼干等放入密封袋,排出空气后密封。在选择密封工具时,要注意其材质是否安全、无毒,是否能够有效阻挡空气和水分。密封保存能够有效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保持食物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干燥剂的使用:在储存食物的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干燥剂,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湿度,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常见的干燥剂有硅胶干燥剂、石灰干燥剂等。硅胶干燥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可以重复使用;石灰干燥剂价格便宜,吸水效果也不错。但要注意,干燥剂不能直接与食物接触,要将其装在透气的小袋子里,然后放入食物容器中。干燥剂通过吸收水分,维持容器内部的干燥环境,防止食物受潮发霉,尤其适用于一些对湿度较为敏感的干货食品的保存。低温保存:如果条件允许,将部分易腐食物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例如,将鸡蛋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延长其保质期;将肉类、鱼类等冷冻起来,能够保存更长时间。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冰箱,可以寻找其他低温场所,如地窖、山洞等,利用自然低温环境来保存食物。低温环境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酶的活性,减缓食物的腐败变质过程,是保存生鲜食品和一些易腐食品的重要手段。(四)食物的定量配给方法根据家庭成员的数量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食物配给计划。一般来说,每人每天的基本食物量包括:主食(大米、面粉、番薯干等)300 - 500 克;蛋白质类食物(鸡蛋、干肉、鱼干、豆类等)50 - 100 克;油脂类食物(植物油)20 - 30 克;蔬菜水果类(如果有储备)200 - 300 克。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在分配食物时,要遵循先存先用的原则,优先食用保质期较短的食物,避免食物浪费。同时,要注意观察家庭成员的身体反应,根据他们的饥饿程度、体力消耗等情况,适当调整食物配给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下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制定食物配给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性别、劳动强度等因素对营养需求的影响。例如,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相对较多的蛋白质和钙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消耗能量较多,主食和蛋白质的配给量可适当增加;老年人则要注意控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保障身体健康。四、药品(一)药品使用基本原则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看清保质期,并仔细阅读说明书或遵医嘱,切记。(二)各类药品详细介绍高锰酸钾:在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充分搅拌,呈红色时可以消毒,呈深红色时可以灭菌。注意,加过高锰酸钾的水不能饮用,只能用作消毒剂。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使用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皮肤或眼睛,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作用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在处理伤口或消毒物品时,按照合适的浓度配制溶液,可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但其浓度过高可能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因此使用时需谨慎控制浓度。浓度 2% 的碘酒:碘酒用来消毒、治疗皮肤病,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净水,具体方法为每 500 毫升水加入 5 滴,充分摇晃 10 - 20 分钟。碘酒含有酒精成分,容易挥发,在储存时要将其装在密封的玻璃瓶中,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对于碘酒过敏的人群,在使用前要进行皮肤测试,避免出现过敏反应。碘酒中的碘能够与微生物的蛋白质结合,使其变性失活,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对治疗皮肤细菌感染如疖肿、毛囊炎等有良好效果,同时对一些皮肤病如头癣、甲癣等真菌感染也有抑制作用,其用于净水的原理同样是利用碘的杀菌能力,但在用量和处理后的安全性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抗生素绝不能乱用,其副作用和危害与它们的疗效一样显著,在使用前必须遵医嘱或仔细阅读说明书。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病毒感染无效。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说明书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抑制或杀灭细菌,例如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而破裂死亡;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但其结构上的差异使其对一些耐青霉素的细菌仍然有效;四环素则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抗菌效果。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失去作用,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合理选药和用药。抗疟疾药、抗痢疾药:在战时我们的生存环境将比现在糟糕百倍,一些非常少见的传染病可能会大肆传播,因此这些药品必须储备。抗疟疾药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疟疾,抗痢疾药有预防和治疗两类,它们的种类非常多,药店一般都有售。在使用抗疟疾药和抗痢疾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使用。对于预防用药,要按照规定的疗程服用,不能随意中断;对于治疗用药,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要及时停药并就医。抗疟疾药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不同生长阶段,抑制其生长繁殖,从而预防和治疗疟疾;抗痢疾药则是针对痢疾杆菌等病原体,通过干扰其代谢过程或破坏其细胞结构来发挥抗菌作用,有效控制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保障在卫生条件恶劣环境下的肠道健康,减少因肠道疾病导致的体力下降和生命危险。胃药、止痛药:在和平时期吃惯了新鲜可口的饭菜,到了战时身体可能无法立即适应品种单一、存储多时的食物,储备些胃药,可以给身体更多的适应时间。还有,除非到绝对必要的时候,否则不要使用止痛药,它会使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对身体也有一定的损害,慎用。胃药的种类繁多,包括抗酸药、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药等。在选择胃药时,要根据自己的胃部症状和病因进行选择。例如,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可以选择抗酸药;对于胃肠蠕动缓慢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选择胃肠动力药。止痛药的种类也很多,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在使用止痛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过量服用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胃药通过不同的药理作用来缓解胃部不适,抗酸药能够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适用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酸相关疾病;胃肠动力药则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胃黏膜保护药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促进受损胃黏膜的修复。止痛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胃肠道、肝肾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谨慎使用。防治皮肤病类药:在缺水、脏乱环境下患皮肤病的可能性较大,可以准备皮炎平和达克宁等药膏。皮炎平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具有抗炎、止痒的作用;达克宁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如脚癣、股癣等,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在使用这些药膏时,要先清洁患处皮肤,然后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方法涂抹药膏。对于严重的皮肤病或持续不见好转的情况,要及时就医。皮炎平通过含有的一些激素成分(如地塞米松)和抗过敏成分,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和瘙痒症状,缓解过敏性皮肤病带来的不适;达克宁的有效成分(如硝酸咪康唑)则能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破坏,从而达到抗真菌的效果,两者在应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时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正确使用能够有效缓解皮肤问题带来的困扰。止血药、纱布、消毒棉、绷带:止血药推荐云南白药,其他辅料都可在药店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状。在使用云南白药时,要根据出血的情况和说明书的建议进行使用。对于纱布、消毒棉和绷带,在使用前要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在处理伤口时,要先用消毒棉清洁伤口周围皮肤,再用纱布覆盖伤口,最后用绷带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松紧适中,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或过松使纱布脱落。云南白药的止血作用原理是其所含成分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同时其活血化瘀成分有助于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纱布、消毒棉和绷带则是伤口处理过程中的基础材料,消毒棉用于清洁伤口,防止细菌感染;纱布覆盖伤口起到保护作用,吸收伤口渗出液;绷带用于固定纱布,保持伤口清洁,正确的包扎方法能够有效防止伤口进一步受损和感染,促进伤口的正常愈合过程。(三)药品储备与管理药品分类存放:将药品按照用途、剂型等进行分类存放,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所需的药品。例如,将抗生素类、外伤处理类、胃肠类、感冒类等药品分别放在不同的药盒或药袋中,并在包装上标注清楚药品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在慌乱中拿错药品,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分类存放时,可采用专用的药品收纳盒或者小型收纳袋,将不同类别的药品分隔开,同时在存放处张贴明显的标签,注明各类药品的大致位置和主要用途,方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取用,同时也便于定期检查和盘点药品储备情况。药品清单与检查:制作一份详细的药品清单,记录每种药品的名称、数量、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和整理,及时清理过期药品,补充不足的药品。一般建议每月检查一次药品储备情况,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能满足应急需求。在检查药品时,要注意药品的外观是否有变化,如颜色、气味、形状等,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更换。药品清单可以制作成电子表格形式,方便随时查看和更新,同时也可以打印一份纸质版放在药品存放处,便于对照检查。在检查药品保质期时,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截止时间,对于即将过期的药品提前做好标记,及时使用或者更换,避免药品因过期而失效,影响应急使用时的效果和安全性。药品知识学习:在储备药品的同时,要加强对药品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掌握常见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知识,以便在使用时能够正确、合理地用药。可以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咨询医生或药师、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等方式来学习药品知识。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急救培训课程,学习如何处理常见的外伤、疾病等紧急情况,提高自身的应急医疗能力。学习药品知识时,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常见疾病和紧急情况的应对药物,例如感冒、发热、外伤、腹泻等,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原理、使用禁忌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根据症状和病情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等)的用药特点和注意事项也要有所了解,确保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五、燃料(一)燃料使用安全原则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以使用任何燃料都应在窗口或其它通风处。(二)常见燃料介绍煤、木炭、金属罐装的固体酒精:煤气和天然气是常用燃料,但无法大量储备,也不安全,而煤弄湿了晒干还能燃烧,且价格便宜;木炭无污染,可直接烧烤食物,还要用作过滤,应多备些;固体酒精是在紧急状态下的燃料,非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它。在野外可以捡树枝作燃料,用火要小心,临走时熄灭火堆,最好再带走木炭。煤在储存时要保持干燥,避免受潮。木炭可以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防止受潮和吸附异味。金属罐装的固体酒精要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火源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发生爆炸或泄漏。在使用煤或木炭取暖、做饭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排风扇等设备进行通风换气,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使用固体酒精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示进行操作,不要随意加大用量或靠近明火。在野外生火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远离易燃物,如树木、草丛等。生火后,要有人看守,防止火灾的发生。使用完毕后,要及时熄灭火源,确保火源完全熄灭后再离开。煤作为燃料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因此在使用煤时,尽量选择低硫煤,并注意燃烧后的烟气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木炭主要由碳组成,在充分燃烧时主要生成二氧化碳,相对煤而言较为清洁,但在不完全燃烧时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存在中毒风险,因此在使用木炭时必须确保通风良好;固体酒精是一种酒精凝胶,其主要成分是酒精,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相对较为环保,但其热值较低,燃烧时间较短,主要用于应急情况下的短期加热需求。(三)燃料的储存与安全使用燃料储存:燃料的储存要根据其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煤可以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但要注意防潮,避免煤受潮结块,影响燃烧效果。木炭应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防止受潮和吸附异味。金属罐装的固体酒精要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火源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防止发生爆炸或泄漏。在储存燃料时,要将其放置在儿童和无关人员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安全。煤在储存时,可建设一个简单的煤棚,顶部和四周用塑料布或油毡进行防雨处理,底部垫上木板或砖块,防止煤与地面直接接触受潮;木炭的密封容器可以选择塑料密封桶或者玻璃罐,装入木炭后密封保存,放置在干燥处;固体酒精则应存放在专门的危险品储存柜中,与其他物品隔离存放,且储存柜要具备防火、防爆功能,定期检查固体酒精的包装是否有破损、泄漏等情况,确保储存安全。替代燃料的寻找与利用:在农村或野外地区,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树枝、枯叶等生物质作为燃料。将这些生物质晒干、压缩后,可以提高其燃烧效率和热量输出。例如,将玉米秸秆、稻草等晒干后,扎成捆,可以用作煮饭、取暖的燃料。但使用生物质燃料时,要注意控制燃烧的火势,避免产生过多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动物粪便也是一种可利用的燃料,在一些缺柴少煤的地区,人们常常将动物粪便晒干后作为燃料使用。动物粪便在燃烧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满足简单的烹饪需求。但在使用动物粪便作为燃料时,要充分燃烧,以减少细菌和病菌的传播风险,并且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废油也是一种可利用的燃料,在一些机械维修场所或餐饮行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油。这些废油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可以作为燃料使用。例如,将废油过滤、沉淀后,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可以用作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或取暖炉的燃料。但使用废油作为燃料时,要确保其燃烧充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时,可通过建造简易的秸秆堆放场,将秸秆整齐堆放,注意防火和防雨,使用时将秸秆均匀铺在炉灶内,采用多次少量添加的方式,控制燃烧速度和火力大小,减少烟熏和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动物粪便燃料的制作需要先将粪便在阳光下充分晒干,期间定期翻动以保证干燥均匀,然后将其敲碎成小块,使用时在炉灶中引燃,由于其燃烧时可能会产生较多的烟雾和异味,因此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室外或者有有效排烟设备的室内使用;废油燃料的处理步骤包括将废油静置沉淀一段时间,使杂质沉降到底部,然后将上层较清澈的油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对于含有较多杂质的废油,可采用过滤的方法,使用纱布、棉布等过滤材料进行过滤,去除较大的颗粒杂质,处理后的废油可存放在专用的油桶或油箱中,根据实际需要用于相应的加热设备或者经过专业处理后用于柴油发动机等机械作为替代燃料,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避免因油品质量导致故障或损坏。六、其他装备(一)装备分类及用途口罩、和密闭程度非常高的游泳眼镜:这些装备可以帮助你在大火中分辨道路,免于浓烟和粉尘的袭击,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作为紧急防毒面具使用。具体制作方法是两三个口罩叠套,当中放上木炭颗粒、沙土、甚至大量剥开的香烟过滤嘴,用水浸湿,缝上边缘;游泳眼镜周围垫上少许浸过水的脱脂棉。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简陋的装备防护性是非常差的,没有做过相应实验,现场人员必须尽快抵达安全地带。使用 5 号电池的 AM、FM 收音机:要小一点、带耳机的。当电视电话互联网全部中断之时,可能只有收音机才能为你提供消息。需要小心的是在战时会有无数敌台冒充我国政府发送假消息,届时注意分辨。口哨:挂在胸前。被埋在废墟下或者其他需要援救时可以用很少的力气引起他人的注意,也可以作为简单的通讯工具。针线、鱼钩:针线的用处非常大,从缝合伤口到补衣服帐篷都要用到它们,储备时应选择不同大小的针,线应包括棉纱线和尼龙制的鱼线(非常柔韧,还可用于捕鱼)。使用 5 号电池的小手电筒:小手电筒轻便、可随身携带,用作照明与发送信号,电池可与收音机互换,这样只需储备一种电池(不要忘了储备电池)。肥皂、牙膏牙刷、毛巾:肥皂用于日常清洁,也可以洗去化学制剂和沾染核辐射的尘土。注意,为保护环境,即使在战时也应远离水源使用。可随身携带的铲子:在化学战或核战附近可以立即挖坑,并把挖出来的土盖在身上。在野外可用它上厕所挖个坑,方便后用土盖上。被单、夹子、绳子:被单应挑选全棉的,夹子和绳子的强度要高一点,并至少学会 3 种打绳结的方法,用它们可以制作吊床、遮阳篷或雨篷,被单撕碎可以当绷带。火柴、打火机、放大镜、蜡烛:以上物品都是用来引火的,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着蜡烛,然后再用蜡烛点火,蜡烛应该多备些,还要用作照明,注意节约使用。一大瓶 50 度以上的烈性白酒:在缺水状态下可以为伤口和器皿消毒,必要时也可以当燃料和引火物使用。防水帐篷、毛毯、睡袋:房屋被毁或撤退时使用。毛毯应该每户人家都有,防水帐篷在超市里卖 300 元左右,普通人家应该负担得起,战前就应练习搭建帐篷。在天气寒冷、无法携带被子的情况下(体积重量都太大),睡袋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价格和帐篷一样昂贵,如果资金不足,那还是拿出备用的衣服,和衣而睡吧。雨衣:雨衣比雨伞好,使用时双手都可以干活,也可以用作挡雨布或接雨水。救生圈:多买几个,在桥梁被炸断或紧急渡河用,不仅是人可以用,在手推车上捆几个,并配合牵引绳的帮助也可以让它安然渡河。手套、鞋:应准备三种手套:防寒手套(气温寒冷时使用)、线织手套(干粗活时使用)、橡胶手套(面对污染物品或其他紧急状况下使用)。三双鞋:球鞋(用于长途跋涉)、拖鞋(在夏季或过浅滩时使用)、大一号的雨鞋(天气寒冷且下雨时使用,垫上厚鞋垫,多穿几双袜子或塞入保暖物)。指南针、地图:撤退时的必须品,但要事先学会使用。袖珍工具箱:在战时你可能需要自行维修各种物品或房屋,工具箱是必不可少的。刀、小型多用途组合刀具:需要一柄长度在 20 厘米左右、带刀鞘的不锈钢刀,用途很多,在战时应随身携带,最好是做个坚固的挂带,当右手自然下垂时正好可以握住刀柄(如果你习惯使用右手),方便随时拔刀。可随身携带小型多用途组合刀具是必不可少的,德国双立人和瑞士军刀是极品,可惜价格太高了,挑选质量好些的国产刀具,性价比也不错的。笔记本、笔:要小一点,可随身携带的。写下拥有的所有物资,每天记录使用情况和剩余。便携式烧烤炉、小号铁锅、铝制饭盒、汤勺:身处野外时有这些装备可以省不少事情,价格也不贵。质地坚固的塑料袋:用途广泛(比如充气后不慎落水时可当救生圈、还可以用作储水),应多储备。带包装的消毒纸巾:用途很多(保洁、引火、止血、保暖),注意节约使用。登山包、超市用的手推车、防水帆布:这是撤退时的必备品。登山包应挑选重量轻、强度高的,即使价格贵一些也是值得的。超市里的手推车价格便宜、载重量大(有效负载在 150 公斤以上)、结构简单,且轮子是实芯的,就算被钉子什么的戳破了也可以照常使用,撤退时用硬纸板做内衬,挡住底部和边缘,装入物品后用帆布覆盖,并用绳子捆扎严实。(二)装备的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对各类装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状态。检查内容包括装备的完整性、功能性、是否损坏等。例如,检查口罩是否有破损、呼吸阀是否灵活;检查收音机是否能正常收听、电池是否有电;检查手电筒的灯光亮度、电池接触是否良好;检查工具箱中的工具是否齐全、是否生锈等。一般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装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在进行装备检查时,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检查清单,将所有装备逐一列入清单,按照清单上的顺序逐一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项装备和任何一个检查项目。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在案,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无法修复则及时更换新的装备,保证装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清洁保养:装备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和保养。例如,使用过的口罩、游泳眼镜等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再存放;收音机、手电筒等电子设备要避免进水和受潮,用后可以用干净的软布擦拭表面灰尘;铁锅、刀具等金属制品要及时清洗、擦干,防止生锈;帐篷、睡袋等纺织品在使用后要充分晾晒,去除潮气,存放时可以放入一些干燥剂。清洁保养时,针对不同的装备采用合适的清洁方法和保养措施。对于电子设备,要注意防止水分进入内部电路,擦拭时使用微湿的软布,避免使用过多的水和清洁剂;金属制品在清洗后要及时彻底擦干,并可涂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如植物油)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生锈;纺织品如帐篷、睡袋等,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建议进行清洗,一般使用中性洗涤剂,避免使用漂白剂等可能损伤纤维的化学物质,晾晒时要避免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以免加速纤维老化。电池管理:电池是许多装备的重要动力源,要合理管理电池的使用和储存。在储存电池时,要将其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电池应安装在设备中,避免长时间放置在设备外,防止电池泄漏腐蚀设备。同时,要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电池的容量,合理安排电池的更换时间,确保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对于可充电电池,要按照正确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避免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管理方面,可以建立一个电池使用记录表,记录每个设备所使用的电池型号、安装日期、更换日期等信息,以便及时更换电池,避免因电池耗尽导致设备无法使用。对于备用电池,要定期进行充放电维护(特别是可充电电池),一般建议每 3 - 6 个月对可充电电池进行一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以保持电池的活性和性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电池能够正常工作。(三)特殊装备的使用技巧简易防毒面具的制作与使用:在缺乏专业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防毒面具。例如,使用多层口罩叠套,在中间夹上木炭颗粒、沙土或香烟过滤嘴,用水浸湿后缝上边缘,制作成一个简易的过滤口罩。游泳眼镜可以用脱脂棉垫在周围,增加密封性。在使用简易防毒面具时,要尽量减少呼吸频率,避免剧烈运动,以延长其使用时间和防护效果。但要明确的是,简易防毒面具的防护能力有限,只能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的防护,应尽快撤离污染区域。制作简易防毒面具时,口罩的层数建议在 5 - 10 层左右,以增加过滤效果;木炭颗粒、沙土等填充物要尽量填充密实,但不要过紧影响呼吸通畅;香烟过滤嘴可剪开后取出内部的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均匀撒在口罩夹层中,其吸附有害气体的能力能够为简易防毒面具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不过这种面具仅能对一些常见的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等起到有限的吸附过滤作用,对于有毒有害的有机蒸汽、高浓度的有毒气体等则无法提供有效防护,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明确其局限性,仅作为最后的应急手段,并尽快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信号发送与接收:使用口哨发送信号时,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 三声短促的哨音,停顿一会后重复。这种信号容易被搜救人员识别。在使用收音机接收信号时,要熟悉不同频率的电台节目,了解当地和国家的应急广播频率,以便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同时,要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伪,对于可疑的信息要保持警惕,避免被误导。发送口哨求救信号时,要尽量选择在空旷地带或者较高的位置,这样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容易被搜救人员听到;同时,可以配合其他信号发送方式,如挥动鲜艳的衣物、使用手电筒发送光信号等,增加被发现的机会。在收听收音机时,如果遇到信号干扰或者声音模糊不清的情况,可以尝试缓慢移动收音机的位置,寻找信号更好的接收点,或者调整收音机的天线方向,以增强信号接收质量,在无法确定信息真伪时,可以通过对比多个电台的报道或者联系权威机构进行核实,确保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野外生存装备的搭建与使用:在野外搭建帐篷时,要选择平坦、干燥、背风的地方。将帐篷的支架组装好,按照说明书的步骤将帐篷布展开并固定在支架上。用锤子将地钉钉入地面,拉紧帐篷的绳索,确保帐篷的稳定性。在使用睡袋时,要根据气温和睡袋的保暖性能选择合适的睡袋。进入睡袋前,可以在里面铺上一层保暖的衣物或毯子,提高保暖效果。在野外生火做饭时,可以利用便携式烧烤炉或铁锅,但要注意控制火势,避免引发火灾。搭建帐篷时,先清理搭建地周围的杂物,确保地面平整无尖锐物体,避免损坏帐篷底部;地钉要钉入地面足够的深度,一般至少 10 - 15 厘米,以确保帐篷在有风的天气下不会被吹倒;帐篷的绳索要拉紧并固定在地钉上,形成一定的张力,使帐篷布展开绷紧,提升帐篷的防风防水性能。选择睡袋时,要关注其填充物类型(如羽绒、化纤等)、温标(适合的温度范围)等参数,按照当地的气温条件进行选择;在睡袋内添加保暖衣物时,要避免过多填充影响睡袋的透气性和舒适性,一般以不超过睡袋原有体积的 1/3 为宜。使用便携式烧烤炉或铁锅生火做饭时,要将炉具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周围清理出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火苗引燃周围的草木或其他易燃物,在使用完毕后,要将火彻底熄灭,可使用水浇灭后再用土覆盖,确保没有余烬残留,防止死灰复燃引发火灾。七、应急通讯(一)通讯工具及使用方法哨子:除了用于求救,还可以制定一些简单的信号规则,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例如不同的哨声代表不同的指令或信息。收音机:除了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收听不同频率,了解周边环境和其他可能的幸存者情况。(二)通讯设备的维护与使用电池储备:对于哨子和收音机等依赖电池的通讯设备,要储备足够的电池。选择高容量、长寿命的电池品牌,以确保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在储存电池时,要将其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同时,要定期检查电池的电量和状态,及时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电池。电池在储存时,建议将其放置在干燥的电池盒或者密封的塑料袋中,并远离金属物体,防止电池短路引发危险。一般可每季度对储备电池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测量电池电压,确保电池性能良好,对于电量低于额定容量 80% 的电池要及时进行更换。信号增强:在使用收音机接收信号时,如果信号较弱,可以尝试调整收音机的天线方向和位置,或者将收音机放置在较高的地方,以增强信号接收效果。在开阔地带,信号通常比在建筑物内或山谷中要强。此外,可以利用金属物品(如长柄工具、金属杆等)作为临时天线,连接到收音机的天线接口上,进一步提高信号接收能力。调整收音机天线方向时,可以缓慢转动天线,同时观察收音机的信号强度指示(如果有),找到信号最强的方向;如果没有信号强度指示,可通过声音的清晰度和大小来判断。制作临时天线时,可选择长度适当的金属杆或者长柄工具,将其一端连接到收音机的天线接口,另一端固定在较高的物体上(如树枝、竹竿等),注意连接处要牢固可靠,避免虚接影响信号接收。信息记录与传递:在收听收音机获取重要信息时,要及时用笔记本和笔记录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事件内容等关键信息。这些记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周围的局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在团队成员之间要及时传递重要信息,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最新的情况,便于统一行动和决策。记录信息时,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按照一定的格式(如时间 - 事件 - 处理措施等)进行记录,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在传递信息给团队成员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误传导致误解和错误的决策,可通过重复确认的方式确保信息传递无误,例如在向他人传达信息后,让对方复述一遍信息内容,确认其理解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行动。八、个人防护(一)防护装备及作用头盔:在有坍塌风险的环境中活动时,头盔可以有效保护头部免受坠落物的伤害。防毒面具和滤毒罐:如果面临化学污染风险,专业的防毒面具和对应的滤毒罐是必不可少的,需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滤毒罐。(二)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与使用头盔佩戴:选择合适尺寸的头盔,确保其能够紧密贴合头部。调节头盔内部的束带,使束带在下巴处形成一个舒适的 “V” 字形,既不会过紧导致不适,也不会过松使头盔容易脱落。在佩戴头盔时,要确保头盔的位置正确,额头部分要被头盔完全覆盖。在进入可能存在坍塌风险的区域前,要先佩戴好头盔,并检查头盔的固定情况,确保在活动过程中头盔不会松动。佩戴头盔时,可先将头盔拿在手中,用手轻轻按压头盔内衬,检查其弹性是否正常,有无损坏或变形;然后将头盔端正地戴在头上,使头盔的前沿位于眉毛上方约两指宽的位置,确保额头得到充分保护;接着调节束带,使束带的松紧度适中,以在下巴处能容纳 1 - 2 根手指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头盔稳固,又不会勒得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在佩戴过程中,如果感觉头盔有松动或者受到撞击后,要及时重新调整束带或者更换头盔,确保防护效果。防毒面具佩戴:在佩戴防毒面具时,要先根据自己的脸型调整面具的束带,确保面具与面部紧密贴合,没有缝隙。将滤毒罐正确安装在面具的接口处,确保连接牢固。在进入污染区域前,要进行面具的气密性检查,可以通过堵住面具的进气口,深吸一口气,如果感到面具紧贴面部,没有空气泄漏,说明气密性良好。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呼吸是否顺畅,如果感到呼吸困难或闻到异味,可能是滤毒罐失效,需要及时更换。防毒面具佩戴前,要先检查面具的整体完整性,包括面罩是否有破损、变形,呼气阀和吸气阀是否灵活、关闭严密,滤毒罐的接口是否完好等。佩戴时,先将面具覆盖在口鼻和下巴部位,然后依次调节上部和下部的束带,使面具与面部贴合紧密,检查气密性时除了深吸气法外,还可以采用呼气法,即堵住呼气口,用力呼气,若面罩略有鼓起且无气体从缝隙泄漏,则气密性良好。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连续佩戴防毒面具,注意观察自身身体反应,如有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可能是面具密封不良或滤毒罐吸附饱和,应立即撤离污染区域并更换防毒面具或滤毒罐。防护服穿着:如果面临化学、生物或放射性污染风险,穿着防护服是必要的。在选择防护服时,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类型和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护级别。穿着防护服时,要按照说明书的步骤,依次穿好上衣、裤子、帽子和鞋子等部分,确保所有的皮肤都被覆盖。在防护服的接缝处,要用胶带或其他密封材料进行密封,防止污染物从缝隙进入。在脱下防护服时,要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避免污染物接触到皮肤。穿着防护服前,要仔细检查防护服表面是否有破损、孔洞,拉链、纽扣等是否完好可用,接缝处的胶条或密封条是否粘贴牢固。在穿着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缓,避免防护服与尖锐物体接触导致破损;脱下防护服时,应从内向外翻转脱下,将污染面朝外,小心地将其卷起或折叠后放入专用的密封袋中进行封装处理,防止污染物扩散,并按照相关规定对使用过的防护服进行销毁或专业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九、应急照明(一)照明设备及特点头灯:解放双手,方便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他操作,如搭建帐篷、寻找物品等。信号弹:在开阔地带,可用于向远处的救援队伍发出求救信号。(二)照明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灯光控制:在使用头灯和手电筒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角度,避免光线过于刺眼或浪费电池电量。在黑暗环境中,强光可能会吸引不必要的注意,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遮光罩或手遮挡部分光线,降低亮度。同时,要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照明设备,以免电池过快耗尽。在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设备,节省电池电量。调整头灯和手电筒的亮度通常可以通过设备上的调光按钮或者旋转灯头等方式进行操作,不同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调光方式,需要提前熟悉掌握。在需要低调隐蔽的情况下,如在可能有危险人员出没的环境中,可将灯光亮度调至最低,仅用于满足自身基本的视觉需求,避免被他人发现。信号弹使用:信号弹是一种高强度的照明和求救信号设备,使用时要格外小心。在开阔地带,选择一个安全的位置,远离易燃物和人员。按照信号弹的使用说明,点燃信号弹并将其牢固地插在地上或固定在其他物体上。信号弹燃烧时会产生高温和强光,人员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被灼伤或烫伤。在使用信号弹发出求救信号时,要尽量选择在白天或能见度较低的夜晚,以便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使用信号弹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其点燃方式、燃烧时间和范围等重要信息。点燃信号弹时,要使用长火柴或者打火机,身体保持在侧后方,避免被喷出的火焰灼伤;将信号弹固定在地面时,要确保其放置稳固,不会因燃烧过程中的晃动而倒伏,引发火灾;在开阔地带使用时,要考虑风向因素,避免燃烧产生的烟雾和热量影响自身安全,在白天使用时,信号弹的强光可以在数公里外被发现,而在夜晚其光芒和烟雾也能在较远距离内成为明显的求救标志。备用照明方案:除了头灯、手电筒和信号弹,还可以准备一些备用的照明设备,如蜡烛、油灯等。在使用蜡烛和油灯时,要注意防火安全,将它们放置在稳定的支架上,避免被碰倒引发火灾。同时,要确保蜡烛和油灯的燃料充足,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时间。蜡烛和油灯在使用时,要放置在儿童和易燃物品接触不到的地方,最好使用有防护罩的蜡烛台或油灯灯具,防止蜡油滴落造成烫伤或火灾隐患。在使用蜡烛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尺寸和燃烧时间的蜡烛,一般粗蜡烛燃烧时间较长,适合长时间照明需求;油灯则可根据灯油容量和灯芯粗细调整照明时间和亮度,灯油要选择适合油灯使用的类型,如煤油、植物油等,并注意灯油的纯度和质量,避免产生过多有害烟炱和异味。十、临时住所(一)住所材料及搭建方法塑料薄膜:轻便易携带,可快速搭建临时避难所,还能用于收集雨水。(二)临时住所的搭建与优化选择搭建地点:在搭建临时住所时,要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干燥、背风的地方。避免在低洼地带、河边或易受雷击的高大树木下搭建住所,以减少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性,远离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悬崖、不稳定的建筑物等。搭建地点的选择还要考虑周围的资源情况,如靠近水源(便于取水但又不会被水淹)、附近有合适的材料(如树枝、草叶等用于搭建和加固住所)等,同时要避免搭建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路径或栖息地,减少遭遇野生动物袭击的风险。搭建方法:利用塑料薄膜搭建临时住所时,可以将其展开,用绳子或藤蔓将薄膜的四个角固定在地面上的木桩或钉子上。为了增加住所的稳定性和空间,可以在薄膜的中间位置支起一根长木棍或树枝,形成一个类似帐篷的结构。在住所的入口处,可以用布帘或塑料布遮挡,防止冷空气进入和野生动物的侵扰。在住所内部,可以铺上一些干草、树叶或毯子,增加舒适度和保暖性能。固定塑料薄膜时,要在每个角都打好地桩,地桩可以用坚固的树枝或金属钉制成,长度一般在 30 - 50 厘米左右,深深锤入地面,确保牢固可靠;中间支起的木棍或树枝要选择笔直、无分叉的,直径在 3 - 5 厘米左右,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顶部可以用绳子将塑料薄膜与木棍固定绑扎,使薄膜形成一定的弧度,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入口处的布帘或塑料布可用绳子将其一侧固定在住所框架上,另一侧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布帘的底部可以用小石块或土块压住,防止被风吹开。防潮与通风:在临时住所的地面铺上一层塑料布或防水布,防止地面的潮气上升,使居住空间保持干燥。同时,要在住所内留有一定的通风口,确保空气流通,避免室内湿度过高和空气污浊。可以在住所的两侧各留一个小的通风口,用绳子或布条调节通风口的大小和开启角度。防潮层的铺设要平整,避免积水,四周可向上折叠一定高度(约 10 - 15 厘米)形成一个浅槽,防止地面水流进入居住空间;通风口的设置要考虑风向和隐私等因素,一般可选择在背风的一侧开设通风口,使用可调节的遮挡物(如薄木板、帆布等)控制通风量,在潮湿天气适当减小通风量以防外部湿气进入,在干燥天气可适当加大通风量以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要注意夜间温度降低时,适当关闭通风口以保暖。十一、求生技能(一)技能种类及重要性基础急救知识: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等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野外导航技能:除了指南针和地图,学习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如太阳位置、星座等)进行导航。(二)求生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急救技能培训: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学习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培训中,要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了解按压的频率、深度和比例,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要学习如何处理常见的外伤,如切割伤、烧伤、扭伤等,掌握伤口清洗、消毒、包扎等步骤。急救技能培训中,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一般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按压深度对于成人至少为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通常为 30:2(单人操作时),这些数据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熟练掌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准确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对于伤口处理,要学习根据不同类型的伤口(如刺伤、擦伤、撕裂伤等)选择合适的包扎方法,如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同时要了解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确保伤口在处理后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野外导航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野外活动,练习使用指南针和地图进行导航。学习如何识别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例如,在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在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在夜间,可以通过观察星座来确定方向,如北斗七星可以指示北方。此外,还可以学习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其他线索进行导航,如观察树木的生长方向、苔藓的分布等。在练习野外导航时,要携带必要的装备,如指南针、地图、笔、笔记本等,并选择安全的区域进行实践,避免迷路或发生危险。使用指南针时,要将其平放,待指针稳定后,根据指针的北极(通常为红色)指向北方来确定方向;结合地图时,要将地图上的方位与实地地形进行对照,学会识别等高线、地貌符号等基本要素,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行进方向。观察太阳判断方向时,除了根据太阳的方位外,还可以使用手表定位法(在北半球,将手表平放,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 12 点刻度之间的夹角平分线大致指向南方),但这种方法在不同季节和纬度下存在一定误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利用星座导航时,除了北斗七星外,还可以通过寻找北极星来确定正北方向,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的尾部,处在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指向方向,即从北斗七星的勺端两颗星(天璇和天枢)向外延伸约五倍距离的位置就是北极星所在,它在夜空中位置相对固定,是夜间导航的重要参考标志。通过这些野外导航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情况下,准确地在野外确定方向,找到安全的行进路线,避免迷失方向带来的危险。应急避难所搭建演练:在户外活动或平时的空闲时间,进行应急避难所搭建的演练。学习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如树枝、树叶、草丛等,搭建一个简单而坚固的避难所。掌握不同的搭建方法和技巧,如建造一个 “A” 字形的树枝棚、挖掘一个地洞式避难所等。在演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己在紧急情况下搭建避难所的能力和速度。搭建 “A” 字形树枝棚时,可选择两根较长的树枝作为支架,将其交叉成 “A” 字形并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在两侧覆盖树叶、草丛等材料,形成遮蔽层;地洞式避难所则是在地面挖掘一个浅坑(深度约 50 - 80 厘米),在坑内铺设干草、树叶等保暖材料,再用树枝或防水布等在上方搭建一个遮蔽顶棚,防止雨水进入。在搭建避难所过程中,要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保暖性能,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为人体提供基本的庇护,同时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遵循 “不留痕迹” 的野外活动原则,在离开时将搭建避难所的材料妥善处理或还原,保护自然环境。
以上列举的所有物资(包括供应三口之家一年的粮食燃料药品在内),大约共花费 3500 元左右,一般家庭应该都能负担。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学习必要的求生技能,能够大大提高生存的机会。希望这份求生指南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