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小麦收割机(轮式谷物收割机)主流喂入量“稳定”在8~10公斤/秒。从农机补贴系统公开的数据来看,更大喂入量小麦机,主要是国际农机“巨头”之间的“专属”战场。不过,从今年的势头看, 国内品牌“大胃王”小麦机正在崛起!
据我国各地农机补贴系统公开的数据, 喂入量12公斤/秒的小麦机,2024全年仅有十几台的销量,其中一半左右是“德系”农机“巨头”科乐收CLAAS旗下的机型,另一半左右的销量才是国内品牌雷沃·谷神旗下的机型。至少从补贴系统公开的数据,没看到其他品牌旗下的机型,也许仅是“概念”样机,停留在宣传噱头的层面。
雷沃·谷神4LZ-12M6(GM100pro)轮式谷物收割机
冲破概念,迈向实际的“里程碑”
今年小麦机市场,有个令人欣喜的势头。据我国各地农机补贴系统已经公开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喂入量12公斤/秒的小麦机,购销量“数以百计”!其中,绝大多数是:雷沃·谷神4LZ-12M6型、雷沃·谷神4LZ-12M4型。在小麦机销售、使用旺季到来之前,这一购销量, 意味着:国内品牌小麦机正式进入12公斤“实质阶段”。
除了以上2款机型,还有另一个国内品牌,可查到12公斤小麦机补贴记录。 而且销量也已超过去年全年这一喂入量的总数:中联·谷王4LZ-12G型。业内人士清楚,我国小麦机市场,颇具渊源的这2个厂家,多年来的“神王”对决从未停歇。今年又在12公斤市场同时发力,把“战火”延伸到“超大”喂入量级,俨然是在“抢占”未来市场。
毋庸置疑, 在我国小麦机领域,谷神和谷王,获证机型数量最多,尤其“未来战场”(喂入量>10公斤/秒)机型,在研发投入、成果显现方面堪比“军备竞赛”。有些新品“概念”样机,虽然从农机补贴购销记录查不到,却可在各自的示范农场“舞台”看到。类似于“鲶鱼效应”,催动小麦机市场各个厂家,不断有新品获证、量产、量销。
中联·谷王4LZ-12G(TG120)轮式谷物收割机
池鱼之殃,危言耸听的“新前景”
今年“神王”对决升级,开启12公斤“时代”大幕。其他厂家的生存空间,必将再次遭受“池鱼之殃”。原本在“小众”(喂入量9公斤/秒)小麦机市场“厮杀”的巨明、金大丰、郑州中联、泰利农王等厂家,近几年才有10公斤机型获证,才算刚“踏入”主流“战场”,销量成绩尚未达到一定量级,就遇到市场“风口”转向,该何去何从啊?
这些以“小众”市场为主的厂家, 如果还想继续“征战”小麦机市场,就要尽早研发出喂入量>10公斤/秒的机型。否则就会“重蹈”8公斤市场的“覆辙”:雷沃·谷神3款“神”机(4LZ-8R1型、4LZ-8R2型、4LZ-8R3型)占领97%市场份额的“恐怖”存在。如果不然,很可能将被排挤出小麦机市场,就连翻盘逆转的可能性,都将成为历史“泡影”。
还有,近两年才进入小麦机市场的厂家:龙飞9公斤小麦机、昊瑞·英虎10公斤小麦机,从补贴购销记录看,已经实现“零的突破”,其各自的市场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同样也面临着刚问世,还未收回研发成本,就要应对市场升级的场景。想要收回成本,甚至获得更多利润,不得不接受这一市场“潜规则”:追随或领先市场步伐。
雷沃·谷神4LZ-12M4(GM100)轮式谷物收割机
未来预判,大势所趋的新格局
从我国小麦机市场,以往的行情来看,“偶数”递增的喂入量,很可能是下一个“主流”喂入量。以现在8公斤“中流”、9公斤“小众非主流”、10公斤“主流”为例, 未来几年间,我国小麦机市场,有可能形成9公斤“被淘汰”、10公斤“中流”、11公斤“小众非主流”、12公斤“主流”的市场新格局。市场的步伐在加快,留给“小众”厂家的时间不多。
也许有人不相信这种预判,不过,从现在的全国级公文内容不难看到:永久基本保障性农田,要逐渐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这意味着什么? 地块更集中连片,机耕道路更适合大型农机装备进场、作业、转场。再加上务农的人数还在不断减少,同样需要割幅较宽、效率较高的农机装备。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已到、大势所趋。
还有,农机业内人士,从补贴系统公开的数据可查到,高标准农田改造“过程中”,就有约翰迪尔、科乐收等国际农机“巨头”,一定数量级的12公斤、13公斤、18公斤小麦机补贴购销记录。这证明了改造过程中,部分地块已经具备“超大”喂入量小麦机收割的条件。与其被国际农机“巨头”垄断,为何不让国内品牌农机“染指”?
雷沃·谷神4LZ-12K2(GK120)型轮式谷物收割机
响应号召,迫切需求的新抉择
毋庸置疑,小麦机喂入量升级,也许是“头部”厂家的迫切需求,还可能是用户的无奈选择。毕竟小麦机市场存量较多,很多机器面临着更新换代。老旧农机报废在所难免,要选购什么样的新机呢? 首选肯定是:更适合未来几年、大部分地块条件、更大喂入量的新机型。只有这样,在收割作业市场,才更具竞争力、更赚钱。
当然,这也算是响应政策的号召。毕竟,要实现国家高层指向的“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要实现粮食生产过程的所有农业装备国内品牌化。这是“藏粮于技”的战略需求,在国际时局不稳的当今时代,值得引起国内品牌农机厂家、商家、用户的格外注意。于国于民都有益的事情,就需要农机行业人士稳步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