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收浪费多,病因在这点!专家给出减损方法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为什么小麦机收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损失量最大?有效的减损方法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王万章。

3大病因导致小麦收获损失增加

作业面积小。“小麦联合收获机单次作业面积普遍较小。”王万章总结道,加上小面积种植,地块分散,收获作业存在路径折返等现象,是造成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效率低,小麦田间收获损失增加的原因。

没有适时收获。“小麦收获机在小麦秸秆蜡黄、籽粒蜡熟、麦穗潮湿的情况下,脱粒滚筒对物料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大,因此籽粒破碎多,收获质量差。”王万章告诉记者,而且小麦处于过熟状态时,小麦籽粒易脱落,小麦茎秆也会变得干枯,脆性增加,易引起倒伏或折断,从而造成田间小麦落粒损失。

操作不规范。在操作层面,手动调整轴流小麦收割机的凹版间隙相对繁琐,且精确度不高,当用较小的凹板间隙收获较干燥的小麦时,会增加清选系统的负荷,堵塞筛孔,籽粒洒落地面,收获损失增加。

“机手在使用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时,掉头转弯次数频繁也是原因之一。”王万章说。边转弯边收割,或者通过减小油门的办法来减速,也会造成小麦机械收获籽粒损失率增大。

对症下药:农机农艺融合

“当前,我国小麦机械化收获急需小麦低损收获关键技术和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王万章一语中的。

此外,还可通过对联合收获机关键部件,如脱粒滚筒结构的设计、线速度和脱粒间隙的设置减少拥堵、飞溅等各种损失。

“在具体机型上,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小麦收获机,以及具有作业状态感知、智能化控制技术的智能化小麦收获机械技术装备。”王万章指出,其中,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首当其冲。

王万章说,而国内的话,国产每秒6-8公斤横轴流小麦收获机是主要使用机型,技术已经成熟,市场也认可。

纵轴流联合收获机具有脱粒行程长、分离面积大,对潮湿、难脱作物适应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谷物联合收获机械重要的发展方向。

除了对机械本身的技术要求,其他农艺技术对于小麦机收减损同样不可或缺。

比如,要想实现快速高效机械化生产,小麦就得是株型紧凑或者半紧凑,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度好;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倒伏,抗穗发芽能力强;抗病性强且成熟是落黄好的品种。

此外,小麦适时收获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应该等到蜡熟后期收获,含水率在22%左右,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品质好,产量最高,生理也完全成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