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家割稻谷,帮工干完活不辞而别,稻谷垛下却藏着一个布包王慧陈建军陈国华陈晓峰刘桂花

那个金秋九月,黄河流域的庄稼地里弥漫着成熟的香甜。对于世代务农的人来说,秋收是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关键的时节。

在那个还没有联合收割机的年代,割稻打谷全凭人力,家家户户都要动员所有能干活的人。

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收获季节,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走进了陈家的院子,说要帮工换口饭吃。谁也没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帮工会在陈家人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更没人想到,他的突然离去会引出一段让人唏嘘不已的往事。

01

1995年9月中旬,陈晓峰从县城高中回到家里。刚踏进院门,就看见母亲刘桂花蹲在水井边洗衣服,额头上满是汗珠。

“妈,我回来了。”陈晓峰放下书包。

刘桂花抬起头:“晓峰回来了,快去看看你爸,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陈晓峰走向屋里,只见父亲陈大根半躺在炕上,不停地捶着腰部,脸色发白。

“爸,腰又疼了?”

陈大根勉强坐起身:“老毛病了。就是这个时候犯病,真要人命。”他指向窗外金黄的稻田,“那稻子再不割就要倒伏了。”

三亩水田里的稻谷已经完全成熟,沉甸甸的穗子把稻秆压弯了腰。

刘桂花走进来:“你二叔家也忙着收自家的,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自顾不暇。”

十二岁的妹妹陈小雨跑进来:“哥哥回来了!我刚才看见李大娘家请了帮工,一天十五块钱呢。”

陈大根摇头:“咱家哪有那闲钱。”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脚步声。一个中年男人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破旧的帆布包。

男人个子不高,大约四十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脚上是补了又补的解放鞋。

头发有些花白,脸庞瘦削,但一双眼睛很明亮。

“大嫂,打扰了。”男人声音不大,带着外地口音,“我看你家稻子熟了,想问问要不要帮工?”

刘桂花走出屋子:“你是哪里人?”

“我叫梅志远,四海为家。”男人很实在,“不要工钱,只要管口饭吃就行。”

陈大根心里犹豫。这年头,外来人身份复杂。

梅志远看出陈大根的顾虑:“大哥,我先干一天,你们看看我的手艺。不满意,我立马就走。”

陈晓峰仔细观察这个陌生人。梅志远的手很粗糙,指甲缝里有泥土,明显是经常干农活的人。神情诚恳,没有狡猾的样子。

“爸,要不就让他试试?”陈晓峰小声说。

陈大根点头:“那好,你先干一天试试。”

“现在就可以开始。”梅志远放下帆布包,“我先到田里看看情况。”

陈晓峰跟着梅志远来到稻田边。梅志远蹲下身,用手轻轻捏了捏稻穗,看了看稻秆的颜色。

“这稻子长得不错,明天开始割。”梅志远对陈晓峰说,“从这块地开始,顺着风向,不容易倒伏。”

陈晓峰暗暗佩服,这个梅志远确实懂行。

刘桂花在堂屋角落铺了草席,拿来旧棉被:“梅师傅,今晚你就在这儿住,将就一下。”

梅志远连连摆手:“大嫂太客气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很满足。”

晚饭时,梅志远吃得很慢,每一口都咀嚼得很仔细。

陈小雨好奇地问:“梅叔叔,你家在哪里?”

梅志远放下筷子,笑了笑:“小姑娘,叔叔四海为家。”

“那你有孩子吗?”

梅志远神情一下子黯淡了,停顿很久才说:“有...有一个。”

气氛变得沉默。刘桂花赶紧岔开话题:“梅师傅,明天几点开始?”

“天刚亮就行。”梅志远很快恢复平静。

02

第二天天蒙蒙亮,陈晓峰就听到院子里有动静。梅志远已经起床,正在磨镰刀。

“梅师傅,这么早?”

“习惯了,年纪大了睡不了懒觉。”梅志远头也不抬,“你再睡会儿,我先去田里转转。”

“我也去,正好学学。”

两人来到稻田边,梅志远指着稻谷说:“割稻子看着简单,其实有讲究。镰刀要贴着根部,稻茬矮,来年翻地容易。”

说着,梅志远弯腰,左手抓住一把稻子,右手挥镰刀,“嚓”的一声,一把稻子割下来。动作很熟练,每一刀都准确无误。

陈晓峰试着学样,刚开始手法生疏。梅志远在旁耐心指导:“别着急,慢慢来。手要稳,眼要准。”

渐渐的,陈晓峰找到节奏。两人默默割着稻子,只听见镰刀划过稻秆的声音。

太阳升起来了,梅志远停下手:“现在该打谷了。”

打谷是技术活。梅志远把割下的稻子抱起来,在打谷桶上用力敲打。金黄稻粒像雨点落在桶里,发出清脆响声。

陈晓峰学着做,用力不当,稻粒到处飞溅。

“力气要巧用,手腕要有弹性。”梅志远一边示范一边说。

经过指点,陈晓峰技术提高不少。两人配合默契,效率很高。

中午,刘桂花端着饭菜来到田头。梅志远还是细嚼慢咽。

“梅师傅,你这手艺真没得说。”陈大根很满意,“照这进度,三天就能干完。”

梅志远放下碗:“大哥夸奖了。”

“你以前干什么的?这么会种地?”刘桂花好奇。

梅志远眼神闪烁了一下:“以前...在农村待过。”

陈晓峰注意到,梅志远总是避而不谈过去,或者转移话题。

下午,村长陈国华路过,看到这个陌生帮工。

“大根,这是哪来的?”

“外地来的,说是四海为家。人挺实在,干活卖力。”

陈国华点头:“现在出来找活干的人不少。只要人品端正就行。”

傍晚,一天的活干完了。梅志远和陈晓峰都累得够呛。

晚饭桌上,陈小雨缠着梅志远讲外面的事。梅志远偶尔说几句,大多数时候沉默吃饭。

“梅叔叔,你走过很多地方吗?”

“走过一些。”

“那你见过大海吗?”陈小雨眼里充满向往。

梅志远看着陈小雨:“见过。大海确实很大,一眼望不到边。可是再大的海,也有岸。”

这话说得沉重,陈晓峰听出其中含义,更加好奇梅志远的身世。

夜深了,梅志远躺在草席上看着屋顶发呆。陈晓峰起来上厕所时看到梅志远还没睡。

“梅师傅,还没休息?”

“年纪大了,睡眠浅。”梅志远转身面对墙壁,“你早点睡,明天还要干活。”

陈晓峰感觉到梅志远心里有事,而且是很沉重的事。

03

第三天一早,陈晓峰起床时发现梅志远不在堂屋。他在后院柴房找到了梅志远。

梅志远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神情专注。听到脚步声,赶紧收起来。

“梅师傅,在干什么?”

“没什么,找点东西。”梅志远站起身,“该去干活了。”

两人收拾好工具,准备下地。这时,屋里传来陈小雨的哭声。

陈小雨满脸通红,躺在炕上直哼哼。

刘桂花摸了摸女儿额头,脸色变了:“发烧了,烧得很厉害。”

陈大根顾不上腰疼:“这可怎么办?卫生所七八里地,我这腰......”

梅志远听到动静,走进屋里。看到陈小雨的情况,二话不说,弯腰背起孩子。

“我送她去卫生所。”语气很坚决。

刘桂花犹豫:“这...怎么好意思?”

“别废话了,孩子要紧。”梅志远已经背着陈小雨往外跑,“我一会儿就回来。”

陈晓峰想跟着去,被制止了:“你在家照顾父母,我一个人去就行。”

看着梅志远背着妹妹的身影消失在村口,陈晓峰心里涌起暖流。

一个多小时后,梅志远背着陈小雨回来了。满头大汗,衣服湿透。

“怎么样?”刘桂花急忙迎上去。

“不要紧,感冒发烧。医生开了药,按时吃就行。”梅志远轻轻放下陈小雨,“来得及时,再晚点就麻烦了。”

刘桂花眼圈红了,握着梅志远的手:“这份恩情我们记住了。说什么也要多给你工钱。”

梅志远摆手:“大嫂别这么说,举手之劳,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陈大根也很感动:“梅师傅,你这人真是...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梅志远默默坐在一边,看着陈小雨。眼神很温柔,就像看着自己孩子。

下午,陈小雨烧退了不少,精神好些。她看到梅志远守着,小手拉住他衣角。

“梅叔叔,谢谢你。”

梅志远摸了摸她小脑袋:“傻孩子,叔叔是大人,照顾你是应该的。”

“梅叔叔,你有小孩吗?”

这次,梅志远没有回避,点了点头:“有,有一个儿子,和你差不多大。”

“那他在哪里?为什么不和你在一起?”

梅志远神情暗淡下来,停顿很久才说:“他...在很远的地方,和妈妈在一起。”

“那你想他吗?”

“想,很想。”梅志远声音有些哽咽。

陈晓峰在旁听着,心里五味杂陈。他开始理解梅志远为什么对陈小雨这么好。

晚上,梅志远主动守夜照顾陈小雨。刘桂花不同意,但梅志远坚持。

深夜,陈晓峰起来上厕所,看到梅志远还坐在床边,用湿毛巾给陈小雨擦额头。

“梅师傅,你也累了,休息会儿吧。”

“没事,我不困。小孩发烧不能大意。”

陈晓峰坐在梅志远身边,两人静静看着熟睡的陈小雨。昏黄煤油灯照在梅志远脸上,陈晓峰看到他眼中有说不出的温柔和痛苦。

“梅师傅,你的孩子......”

梅志远沉默一会儿,轻声说:“书要多读,但别读死了。人活着,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你以前也读过书?”

梅志远点头:“读过一些,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年轻时也有理想,也想做一番事业。可是人生总是充满变数,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陈晓峰听出话中悲凉,想问得详细些,但看到梅志远神情黯然,终究没开口。

天快亮时,陈小雨的烧完全退了。梅志远摸了摸她额头,脸上露出欣慰笑容。

在这个静谧的夜晚,陈晓峰隐隐感觉到,梅志远身上一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关于他远方家人的秘密。

04

陈小雨康复后,梅志远在陈家地位更加稳固。全家人对他信任和感激溢于言表。

又过了三天,陈家稻谷收割接近尾声,三亩田只剩最后一小块。

这天上午,梅志远显得心不在焉,不时看向远方,镰刀也挥得没以前有力。

“梅师傅,怎么了?身体不舒服?”陈晓峰关切地问。

梅志远回过神,勉强笑了笑:“没事,可能有点累了。”

“那我们休息一会儿。”

梅志远摇头:“还是抓紧干完,天气预报说要下雨。”

到中午,三亩田稻谷终于全部收割完毕。看着堆积如山的稻谷,陈晓峰充满成就感。

“梅师傅,我们成功了!”

梅志远看着稻谷,脸上露出满意笑容:“是啊,好收成。”

午饭时,刘桂花做了几个好菜庆祝。饭桌上气氛热烈,只有梅志远显得沉默。

“梅师傅,这几天辛苦你了。”陈大根举起酒杯,“来,我敬你一杯。”

梅志远推辞不过,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村长陈国华路过,进来祝贺:“大根,梅师傅手艺真不错。你们家这收成,比去年至少多两成。”

梅志远谦逊:“村长夸奖了,主要是今年天气好。”

“梅师傅太谦虚了。”陈国华拍了拍梅志远肩膀,“要不你就在这儿安家落户,我可以帮你想办法。”

梅志远神情变得复杂,沉默好一会儿才说:“谢谢村长好意,但是我明天就要走了。”

饭桌上气氛顿时安静。

“梅师傅,这么急着走?”刘桂花不舍,“活已经干完了,可以多住几天。”

梅志远摇头:“该走了,不能总麻烦大家。”

陈大根挽留:“不急着走,家里还有些零碎活。再说工钱我还没给你。”

“工钱就不要了。”梅志远态度坚决。

陈小雨听说梅志远要走,眼泪掉下来:“梅叔叔,你为什么要走?我舍不得你。”

梅志远摸了摸陈小雨的头,眼中也湿润:“小雨要乖,好好读书,以后会有出息的。”

“那你还会回来看我们吗?”

梅志远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晚饭后,梅志远开始收拾行李。东西很简单,就是那个破旧帆布包,装着几件换洗衣服。

“梅师傅,你真的决定要走?”陈晓峰问。

“是的,该走了。”梅志远继续整理行李,“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了。”

“回哪里?”

梅志远停下动作,看了陈晓峰一眼:“回到该回的地方。”

夜深了,梅志远躺在草席上看着屋顶发呆。陈晓峰翻来覆去睡不着,起来时看到梅志远还醒着。

“梅师傅,睡不着吗?”

“嗯,习惯了。”

陈晓峰坐在梅志远身边:“明天真的要走?”

“是的,明天一早就走。”

“为什么这么急?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梅志远沉默很久,才说:“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有些事,必须自己承担。”

陈晓峰听不太懂,但能感受到梅志远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你一定要说。”

梅志远转头看着陈晓峰,眼中闪烁着复杂光芒:“谢谢你,小伙子。能遇到你们这样的好人,是我的福气。”

临近分别,陈晓峰心中涌起不祥预感,仿佛梅志远的离开不只是简单道别,而是要去面对什么重大决定。

05

第二天一早,陈晓峰醒来时已是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匆忙穿衣走出房间,准备和梅志远道别,却发现堂屋里空空如也。

草席整理得整整齐齐,被子叠得方方正正,连一根稻草都没乱放。梅志远的帆布包不见了,人也不见了。

“妈,梅师傅呢?”

刘桂花从厨房走出来:“我也刚起来,没看到人。可能出去遛弯了吧。”

陈晓峰四处寻找,院子里、后园里、田地里都找遍了,就是没有梅志远身影。他跑到村口去看,路上空空荡荡。问了几个早起的村民,都说没看到梅志远。

回到家里,刘桂花在灶台上发现了东西:十块钱用石头压着,旁边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工整地写着:“谢谢大家这些天的照顾,钱留下买点好吃的给小雨补身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陈家人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此去经年,不知何日能再相见,望大家保重身体,生活顺遂。——梅志远”

陈大根看了纸条,有些生气:“这个梅师傅,说好的工钱还没给呢,怎么就走了?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刘桂花却担心:“他肯定有难处,要不怎么会连面都不见就走了?”

陈小雨听说梅志远走了,哭得很伤心:“梅叔叔怎么不跟我说再见?”

陈晓峰拿着那张纸条反复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梅志远的字写得很好,透着书卷气,这更证实了他的推测——梅志远绝不是普通农民。

“爸,你看这字写得多好。”陈晓峰把纸条给陈大根看,“梅师傅肯定读过不少书。”

陈大根仔细看了看,点头:“确实,这字比村里老师写得都好。”

“那他为什么要出来做帮工?有文化的人找个体面工作应该不难。”刘桂花疑惑。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梅志远就像来时一样神秘,走得也无声无息。

接下来几天,陈家人都有些失落。习惯了梅志远的存在,突然没有了他,总觉得缺少什么。

陈小雨最为难过,经常站在院门口张望,希望能看到梅志远身影。有时问陈晓峰:“哥哥,梅叔叔还会回来吗?”

陈晓峰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心里有种感觉,梅志远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村里人对梅志远的突然离去也议论纷纷。但更多人认为,像梅志远这样的好人,不管有什么原因,都值得理解和尊重。

陈大根的腰伤好了很多,开始整理这次秋收的稻谷。看着这些金黄粮食,他总会想起梅志远忙碌的身影。

“要不是梅师傅帮忙,今年收成肯定要耽误。”陈大根对刘桂花说,“这个恩情,咱们要记一辈子。”

可是谁也不知道,在梅志远离开的那个清晨,他其实没有走远,而是在村外的小山坡上站了很久,看着陈家的院子,眼中满含着不舍和痛苦。

06

梅志远离开三天后,陈大根开始整理院子里的稻谷垛。这些稻谷需要重新码放,以便通风干燥。

陈晓峰在旁帮忙,父子俩把稻谷一捆一捆搬开。当搬到稻谷垛最底层时,陈晓峰发现了异常。

“爸,你看这里。”陈晓峰指着地面凹痕,“好像有东西压过的痕迹。”

陈大根蹲下仔细查看,发现地面上有个长方形印记,大小约有一本书那么大。

“奇怪,这里怎么会有这样的痕迹?”

陈晓峰用手在稻草中摸索,突然摸到个硬硬的东西。他小心扒开稻草,发现了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布包。

“爸,你看!”陈晓峰兴奋地举起布包,“是不是梅师傅落下的?”

陈大根接过布包,仔细看了看。布包不大,但分量不轻,里面似乎装着硬的东西。油纸包得很严实,显然是为了防潮。

“这东西藏得这么隐蔽,肯定很重要。”陈大根沉思,“应该是梅师傅故意放在这里的。”

刘桂花和陈小雨听到动静,也围了过来。

“要不要打开看看?”刘桂花建议。

陈大根犹豫:“这是人家的东西,我们这样看合适吗?”

“可是梅师傅已经走了,也没留地址。这东西放在咱家,总不能一直不管。”陈晓峰说得有道理。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打开布包看看,如果能找到梅志远联系方式,就想办法还给他。

THE END
0.【手机随拍】兴凯湖——2023秋东北边疆自驾行(十四)这里已开始大规模收割水稻 穿梭往来,颗粒归仓 妻在地头向一位农工师傅请教,并记述如下: 早晨从虎头镇出发,走一段331国道前往兴凯湖农场。路过856农场,稻田里正在机器收割水稻,看着非常过瘾。今年迟迟不下霜,收割的稻杆还是绿的。据农工师傅讲,收割机内有六个杆,靠杆的滚动把稻谷剥离出来,同时将稻杆粉碎后喷洒在jvzquC41yy}/onnrkct/ew46|fl78rf
1.融安晚稻收割正酣田间地头奏响“丰收”交响曲|交响曲|晚稻|田间金秋时节,桂北大地稻谷飘香。连日来,融安县4.6万亩晚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稻谷。收割机穿梭作业,谷粒簌簌归仓,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奏响一曲嘹亮的“丰收”交响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5日,在融安县浮石镇浮石村,收割机正在收割晚稻。(杨曼 摄) 11月5日,在融安县浮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TIOG3YC29:36FRJD7mvon
2.平安罗山政法力量东铺派出所:护航保秋收为民办实事随着天气转晴,农户都在忙着收稻,东铺派出所在开展“护航保秋收”工作的同时,也深入各村各户了解群众收获情况,询问外地收割机有无实际困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10月13日,东铺派出所接到外地收割机师傅的报警求助电话,派出所民辅警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后得知因为收割机损坏,在收稻谷的时候将稻谷都潵漏在田地里,农户要jvzquC41yy}/jwyx0v|0pn|u12529:9765627>::6:>18>
3.【乡村振兴看昭平】凤凰乡:稻谷飘香披“金衣”田间地头好“丰金秋十月,稻谷飘香。走进凤凰乡的田间地头,一眼望去,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与村舍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近日,在昭平县凤凰乡美村村的稻田里,一台收割机在农机师傅的驾驭下来回穿梭,将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 jvzq<84yyy4{rxq0ep5{z8}||e5gj8hqpvkovh74787:
4.稻谷香、玉米黄、高粱火红、鱼蟹满仓……大江南北“丰”景如画在河南南阳邓州市夏集镇贾洼村的高粱地里,大型收割机田间穿梭,收割、摘穗、脱粒有序进行。 目前在邓州,高粱产业已形成了成熟的种植模式和完善的产业链条。高粱从种到管到收,再到精选、烘干、仓储,都由专业人员完成,并全部实现机械化。 今年,邓州市高粱种植面积8万亩,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利用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土壤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228541CXUK@FtRWiVg|jZzGyWk|IH74:22970ujznn
5.诗词中国一群第145期诗会主题:夏忙季节芒种真忙收种搶,同天争日地须墒。 收割机动粮归庫,汗水营来贺小康。 65.芒种 谭晓红(山东) 沃美田畴吻艳阳,枝头雨润果园香。 风翻绿伞蛙鸣籁,露染红蕖鳞戏塘。 盈穗摇波三夏涌,开镰奋袂万农忙。 蝉鸣助曲寻诗韵,欣望丰收赋咏章。 66.仲夏吟 jvzquC41yy}/|m|z0eun1wjyu1yiq€d486:77>3jvor
6.“像点外卖一样下单农事服务”(秋收进行时)新闻报道“没问题,不过现在露水重,上午得9点才能下地。”李明贵边回复,边在手机上接单,“咱们的老师傅闵立湘带队去。” “突突突……”次日下午3点,忙完瓦楼村的活,闵立湘和同事们转战严田镇土桥村,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将稻谷“吃”进机舱。 田块边角处,闵立湘操作收割机,调整好角度,一个三连推,零散的几株稻穗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7712?378h865>8/=5793;847mvon
7.电力助秋收绘就好“丰”景“师傅,您在收割稻谷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收割机和线路、杆塔的安全距离,避免造成用电故障,影响咱们秋收安全用电。”10月11日,国网南平延平区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向正在农田里操作设备的农户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全力保障秋收期间农户安全可靠用电,助力秋粮稳产增收,延平区供电jvzquC41yy}/ewjpgtmzpn|u0et0frfpycth1;5461711:71fgzbkud424:22:739;796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