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桂中腹地来宾,温暖如春,蔗糖飘香。在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万亩蔗海随风起伏发出的悦耳轻响,有如声声热切回应。
全国最大的糖料蔗种植基地
田成方、地成块、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眼前的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呈现出这样一番景象。
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是来宾市首个整村推进的“双高”糖料蔗基地、首个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万亩糖料蔗“双高”基地。
在建设“双高”基地之前,黄安村各家各户都是“巴掌大”的零散地块,一户农民拥有的土地零星分散在几十处的情况十分普遍。
2015年,乘着广西糖料蔗“二次创业”的东风,黄安村充分利用地处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位置的区位优势,整村推进“双高”基地建设,把原有2741块零散地块整合成72块大地块。现今基地面积达1.3万亩,小蔗田华丽转身为大蔗海。
“小块并大块后,种植、施肥、收割、送料全交由机器完成,蔗农还可以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村民收益。”在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来宾市兴宾区区长蓝海鹏向总书记汇报。
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生产示范基地负责人余才库在察看甘蔗长势。 钟春云 摄
中国每3勺糖中,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蔗种植基地和最大的食糖产区,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2个榨季居全国第1位,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的60%左右。
得益于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单产从平均每亩4~6吨提高到6~8吨,为总书记嘱托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添砖加瓦。
甘蔗良种繁育及品种推广,是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一环,也是总书记调研的一个重点。
行至甘蔗良种培育展区,总书记一个个样品看过去,详细询问广西甘蔗良种繁育及品种推广情况。当了解到在全国甘蔗种植面积排名前10的品种中,广西选育的甘蔗品种占5个,广西自育品种占全国的70%以上,我国自育品种占有率已超过97%,培育出的优良蔗种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造福世界,被多个东南亚国家引进种植,总书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我们自己选育的甘蔗品种已经成为优良品种,还有相应的机收技术,你们为国家糖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甘蔗育种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糖罐子”也就端稳了。2020年至2022年,广西顺利实施第一轮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目前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8%,其中自育品种覆盖率89.8%,有力促进了糖料蔗增产增效。
2023/2024年榨季,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约1124万亩,预计糖料蔗入榨量4900万吨,同比增长18.9%;预计食糖产量590万吨,同比增长11.95%。
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
登上基地入口的八角楼眺望蔗海,两三米高的甘蔗连片成林,几台广西本土制造的甘蔗收割机在阡陌间隆隆作业,延绵的蔗海与远处黛色的山峦融合成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图景——这便是总书记视察时看到的画面。
让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负责人余才库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很了解种植甘蔗的辛苦,他说:“当总书记得知大型甘蔗收割机一天能收割180吨至200吨甘蔗,相当于减轻了180至200个人的劳动,省工、省时、费用低,还减轻劳动强度,他很欣慰。”
“双高”基地建设,机械化是核心。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过程中,科学探索提出了“七分种植三分管理”的新理念,采用1.8米以上宽行距种植,种植、中耕、施肥、喷药、收割等环节全程机械化,有效降低了劳动成本,还满足了甘蔗分蘖期对生长空间的需要。
对于蔗农来说,此前全家几口人齐上阵仍需砍上半个月的人工砍伐,如今一个人驾驶一台小型甘蔗收割机,一天就能轻松收割50亩甘蔗,忙完自家的活还可以帮助乡亲们一起收甘蔗。
总书记对农业科技装备运用也非常关心,他指出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得知甘蔗收获机95%以上是国产机,总书记十分欣喜。
2020年以来,国家实施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政策,全面补贴甘蔗耕、种、管、收、运等环节,2022/2023年榨季,全区糖料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9.07%。
除了平地大机械运用,我区还在山地、坡地因地制宜推广“田间砍倒—机械搬运—集中剥叶除杂—糖厂压榨”机收模式,让机械化收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蔗农的劳力负担得到极大减轻,每亩甘蔗降低砍收成本约200元。
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图为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石钖 摄
群众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在没见到总书记之前,我的心情还是很紧张的,但总书记一开口询问我,我就觉得他像家里的长辈,很亲切很慈祥,我一下子就不紧张了。”凤凰镇大许村村民霍佳丽笑着说。
当时,总书记亲切询问霍佳丽甘蔗种植和收入情况。霍佳丽家共有4口人,10亩甘蔗地,2023年甘蔗长势较好,每亩产量达7吨,预计甘蔗收入约4万元。
“除了种甘蔗,平常还有其他收入吗?”关心群众事无巨细,总书记又问。
“现在甘蔗地都是机械化耕作,农闲时我和爱人就在附近的木板厂务工,两个人加起来每个月还有7000元收入。”霍佳丽回答。
“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有10多万了。”总书记欣慰地说。
像霍佳丽这样依靠种植甘蔗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农闲时又能自主务工增加收入的蔗农在凤凰镇不在少数,这得益于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时,合作社统一开行、统一种植;管护时,合作社统一中耕、统一喷洒农药;收获时,合作社统一收割、统一运送。整个过程,蔗农只需承担农药、化肥和人工等相关费用即可。
依靠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村民共创“甜蜜事业”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如今,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已辐射带动2.5万蔗农增收致富。
“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在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视察最后,总书记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蔗叶沙沙轻舞,殷殷嘱托在耳,如甘蔗般甜蜜的幸福生活道路,正越走越宽阔。
牢记殷殷嘱托,同心砥砺奋进。广西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笃行实干、奋勇前行,八桂大地处处展现着感恩奋进的图景。
我们要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