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来宾市视察调研。在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余才库有幸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谈。
提起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谈的这段经历,余才库记忆犹新。“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基地甘蔗机械化收割的情况,今年机收是90元/吨,传统人工收割每人每天能砍伐1吨左右甘蔗,现在中型收割机一天下来能收80至100吨,相当于减轻了80至100个人的劳动力,大大降低了成本。”余才库回忆与总书记面对面的点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很了解蔗农种植甘蔗的辛劳,当听到甘蔗收割机省工、省时、费用低时,总书记表示很欣慰。
得到总书记的鼓励后,余才库倍感振奋,进一步坚定了发展智慧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他说,2015年大学毕业后,他返乡种植甘蔗,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他深知智慧农机的使用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智慧农业物联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各式各样的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式装备”。回乡创业后,他便一直在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农机设备,他家承包的1200多亩甘蔗地,一直都是采用机械化收割。
余才库熟练地驾驶甘蔗收割机收割甘蔗。记者 周剑峰 摄
如今,他种植的规模不仅越来越大,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余才库介绍,他2017年创办了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起初是5个人,目前已有约60人,拥有50多台(套)收割机、种植机、拖拉机、铲车、无人机等覆盖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农机装备,每年为300多户蔗农、1万多亩蔗田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是来宾推动甜蜜事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余才库带领“双高”基地发展水肥一体化滴灌智慧农业试点,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滴灌、水肥一体化建设,实行科学规范水肥管理,每亩蔗地节水量达50%,农资投入平均降至400元/亩/年。经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改造后,每亩甘蔗的产量从5吨提高到7~8吨。
“今年10月,我花了40万元引进甘蔗分步式机收设备。”余才库说,分步式机收设备的引进,可以进一步解决蔗农收获甘蔗用工多、成本高等问题,同时降低蔗农的种植成本,提振蔗农种植的积极性,实现促农增收的目标。
“我们计划明年把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余才库信心满满地说。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视察,同大家亲切交流,音乐人赵羽弹奏铜鼓琴,与社区居民共同歌唱《幸福嘹嘹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