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收割机,开启农业丰收新篇章作业农作物

在农业生产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收割环节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最初的手工收割,到后来的机械化收割,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正逐渐融入收割机领域,为农业丰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智能技术融入收割机的发展历程

智能收割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早期,收割机仅仅具备基本的收割功能,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出现,收割机开始具备了一些简单的自动化功能,如自动调节切割高度等。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智能收割机的萌芽期,虽然自动化程度有限,但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 21 世纪,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收割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一些先进的收割机开始配备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作业参数,如收割速度、脱粒强度等。同时,卫星定位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收割机,实现了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大大提高了收割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收割机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如今的智能收割机已经具备了高度智能化的功能,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农作物、自主决策收割策略、远程监控与操作等,真正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 “智能助手”。

智能收割机的核心技术解析

(一)智能识别与传感技术

智能识别技术是智能收割机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智能收割机能够实时识别农作物的种类、成熟度、生长状态等信息。例如,利用高分辨率摄像头采集农作物的图像,然后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农作物是否达到收割标准,以及是否存在病虫害等问题。

同时,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也使得智能收割机能够对作业环境进行全方位感知。如利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检测周围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避免在收割过程中发生碰撞;通过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农作物的水分含量和环境温度,为调整收割参数提供依据。

(二)自动化与精准作业技术

自动化技术使得智能收割机能够实现自主作业,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在收割过程中,智能收割机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和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自动调整收割速度、切割高度、脱粒强度等参数,确保收割作业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例如,在遇到不同高度的农作物时,智能收割机能够通过自动升降系统快速调整切割高度,保证切割效果的一致性;在脱粒过程中,根据农作物的饱满程度和湿度,自动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和间隙,既保证脱粒干净,又避免对谷物造成损伤。这种精准作业技术不仅提高了收割质量,还减少了粮食的损失率。

(三)卫星导航与无人驾驶技术

卫星导航技术为智能收割机提供了精准的定位服务,使其能够在广阔的农田中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收割作业。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智能收割机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避免了传统人工驾驶收割机可能出现的漏割、重割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收割效率。

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智能收割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根据卫星导航数据和传感器信息,自主规划行驶路径,实现全自动化的收割作业。操作人员只需在作业前设置好相关参数,然后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收割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即可完成整个收割过程。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的收割作业。

(四)物联网与数据分析技术

物联网技术使得智能收割机能够与外界进行实时数据交互。通过物联网模块,智能收割机可以将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收割面积、收割速度、粮食产量、设备运行状态等,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查看这些数据,了解收割机的工作情况。

同时,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对这些大量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分布、土壤肥力等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农作物的生长趋势,提前制定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智能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成效

(一)提升收割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智能收割机的高效作业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相比传统的人工收割和普通机械化收割,智能收割机的收割速度更快,工作时间更长。一台先进的智能收割机每天的作业面积可达数十甚至上百亩,大大缩短了收割周期,确保农作物能够在最佳收获期内完成收割,避免了因收割不及时而导致的粮食损失。

以某大型农场为例,在采用智能收割机之前,收割上千亩的小麦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花费数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使用智能收割机后,只需几天时间就能完成全部收割任务,且所需的人工数量大幅减少。据统计,智能收割机的使用可使人力成本降低 50% 以上,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让农民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农忙时节。

(二)提高收割质量,减少粮食损失

智能收割机凭借其精准的作业控制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收割质量,减少粮食损失。在收割过程中,智能收割机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实际情况,精确调整切割、脱粒等作业参数,确保收割效果的一致性。例如,在收割水稻时,能够准确控制切割高度,避免割茬过高浪费粮食,同时又能保证秸秆还田的效果;在脱粒过程中,能够根据稻谷的饱满程度自动调整脱粒力度,既保证脱粒干净,又避免对稻谷造成过度碾压,降低了碎米率。

相关研究表明,智能收割机的粮食损失率相比传统收割机可降低 2% - 5%。这看似微小的差异,在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中却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我国每年数亿吨的粮食产量计算,智能收割机的广泛应用每年可减少数百万吨的粮食损失,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助力精准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收割机作为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物联网和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收割机能够实时获取农田的土壤肥力、水分含量、农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农民或农业管理者。基于这些数据,他们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病虫害防治等。

精准农业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对土壤肥力数据的分析,农民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需求精准施肥,避免了肥料的浪费和过度使用,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土壤环境。

智能收割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一)当前面临的挑战

尽管智能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智能收割机的技术复杂,研发成本高,导致其售价相对昂贵,对于一些小规模农户来说,购买成本过高,限制了智能收割机的普及推广。

其次,智能收割机的维护和保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由于其涉及到多种先进技术,一旦出现故障,普通农机维修人员难以进行维修,需要专业的售后团队进行支持。而目前,智能收割机的售后服务网络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智能收割机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操作人员素质。在一些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信号不稳定,影响了智能收割机的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功能。同时,部分农民对智能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缺乏操作智能收割机的技能和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和教育。

(二)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智能收割机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收割机的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在智能收割机中得到更深入的应用,使其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例如,通过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收割机将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农作物的病虫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收割机可以根据历年的作业数据和气象信息,提前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另一方面,智能收割机的性能将不断提升,成本将逐渐降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智能收割机的制造成本将逐步下降,使其价格更加亲民,能够被更多的农户所接受。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智能收割机将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可靠性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此外,智能收割机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收割领域,智能收割机还将逐渐应用于经济作物、果蔬等领域,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智能收割机的出口市场也将不断拓展,为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THE END
0.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装备研发团队扎根田野技术赋能走好寒旱农业机械同时,针对甘肃省是油菜种植大省的实际,为解决传统油菜收获机作业时油菜角果落粒损失大等问题,该团队成员从农艺模式出发,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链齿喂入油菜联合收割机。 “新研发的机具重点在割台轻量化、倒伏油菜收获、高效脱粒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整机作业性能较好,适应性强,能满足甘肃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春油jvzquC41yy}/nƒgu0eun0ls1|d~x1;547/621981eqtugwya72<69<>740nuo
1.智能高效绿色成新风向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玉米收获机出现了多种自动化技术应用机型。割台调节自动化机型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割台高度自动调节,适应不同种植行距和地形条件;对行功能自动化机型配备传感器实时感知玉米植株位置,自动调整收割路径,提高收割准确性和效率;秸秆处理自动化机型集成秸秆粉碎与还田装置,实现“收割—脱粒—秸秆处理”一体化作jvzquC41u|h/hjwogt4dqv3ep1tkd8iplned8mvon532;:142862@69146379<39a=0|psljfh`49772978a95222e8a9;0jvsm
2.好农艺搭配好农机精耕细作实现好收成好农机为再生稻生产护航。“以前用普通收割机,头季稻直行碾压率高达40%,转弯处达到80%,碾压后留茬成活率低、产量上不去。”为了找到合适的收获机,吉客建没少伤脑筋。近年来,随着一项项关键技术突破,再生稻联合收获机陆续进入市场,解了燃眉之急。 “我们突破了低损高效轻质宽幅收获割台、低碾压高通过轻简化底盘、jvzq<84jp0vfqyqg0eun0ls1p4532;912:921l72::75/=5;848887mvon
3.榜样引领记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装备产业专家院团队针对这个情况,团队成员跟随董云深入育种实验室、种植地块,由农艺模式出发,筛选宜机收品种,改变种植模式,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链齿喂入油菜联合收割机。 “新研发的机具重点在割台轻量化、倒伏油菜收获、高效脱粒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整机作业性能较好,适应性强,能满足甘肃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春油菜机械化低损收获jvzquC41yy}/i|fw0gjv0ls1kplp1:7:31986>>0jvs
4.潍柴雷沃高效低损农机助力粮食颗粒归仓今年我国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其中加大了高性能农机具的补贴比例,实施优机优补。因此,农机手更倾向选择像雷沃谷神GM等系列高性能联合收割机。 此外,智能化不只体现在机器本身。小麦的最佳适收期只有3—5天,为了保障小麦抢收,潍柴雷沃应用大数据等多项技术搭建了智能服务平台。跨区客户可以通过智能服务平台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2:1681€fra;?:8:;7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