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绘制“丰收图景”农机驰骋助力“三夏”颗粒尽归仓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三夏时节,金黄麦浪席卷神州。沃野之上,北斗导航系统为播种画下厘米级精度的轨迹;黄土高原,5G物联平台构建起全域感知的“农田数字大脑”;江南水乡,无人化作业闭环贯通耕种管收全流程……当这些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千年农耕文明在智能引擎的推动下焕发新生。为记录这场生产力跃迁,央广网记者深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湖南、黑龙江、安徽的粮食主产区,见证科技如何改变农耕图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夏”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跨区作业超20万台。以智能为犁,以数据为种,科技赋能的规模化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精度,为筑牢“大国粮仓”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调度,绘就丰收路线图

在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收割机在收割麦田(央广网发 张新雨 摄)

在河南省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种粮大户万金虎的麦田里,1150亩小麦开镰收割,看着收割机在麦田里开展夏收作业,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万金虎脸上:“我种了1150亩地,看这几天天气比较好就开始收割了,预计三四天能收完,亩产量大概1300斤。”为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应收快收,沁阳市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与村组、农户开展机收作业对接,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

“今年小麦的收成真不错!”河南省濮阳县帮农兴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宏义站在地头,望着接近尾声的收割作业说,公司共流转土地920亩,预计亩产在1260斤左右。下茬玉米采用高密度与宽窄行种植模式,现已全部完成播种,剩余的近200亩土地正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濮阳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今年“三夏”生产期间,子岸镇组织各类收割机械138辆(其中轮式127辆,履带式11辆),秸秆离田打捆设备2台,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合理调度,倒排工期,时刻关注天气情况,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同时保质保量完成秋播任务。

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2万亩小麦进入全面收割阶段,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麦田里,收割、脱粒、装车后的小麦被一辆辆运粮车源源不断地送进当地烘干场地,进行烘干作业。山东鲁供农场有限公司技术员朱孟浩介绍:“我们在烘干时设定烘干温度在70℃,平均每小时烘干30到40吨,烘出来的小麦和自然晾晒的小麦品质一样,仍然可以做种子和深加工,而且更容易储存。”

在扬州市宝应县,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央广网见习记者 吕倩媛 摄)

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81万亩小麦迎来归仓时刻。“1300余台本地‘铁军’严阵以待,高峰期还将引入200台外援,1500台收割机确保颗粒尽收。”该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副科长高波的声音透着笃定。这底气源于一张覆盖全县的智慧调度信息网——气象预警直抵村头,成熟麦田无缝对接“钢铁洪流”;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优化收割参数,力求减损最大化;县镇两级主动协调,为收割困难的散户送去“及时雨”,确保丰收不落一户。

硬核赋能:智能装备重塑精耕法则

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的农丰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作志正在利用“农机管家”手机平台查看机手作业情况,机器运动轨迹、行进距离、速度等数据实时传送,隔空喊话,轻松调度农机资源。

往年,尹作志需顶着烈日、骑着摩托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只为掌握收割进度,既劳累又担心天气突变影响收成。今年,国家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合作社置换了智能终端的新农机,不仅能自动精准计量收割面积,操作也更便捷高效。今年麦收期间,德州市共投入农业机械25万台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86%以上。

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5G+高标准农田指挥调度平台”构筑起5000亩玉米基地的“智慧大脑”。它能监测记录农田总体概况、物联设备、耕地质量、设备信息、农事运营等全域基础数据,以及土壤湿度、温度、虫情监测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农户可通过电脑端或者手机端实时掌握这些数据,同时这些信息都会通过后台传送到“专家库”,专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给农户作出科学指导,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黑龙江绥滨农场新引进安装了水田智慧灌溉系统(央广网发 李兴 摄)

今年6月,黑龙江绥滨农场在水资源管理上使用了智能装备。新引进安装的水田智慧灌溉系统,实现了对水层实时监测,种植户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控制进水和出水,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管理精准度。

北斗导航辅助系统显示屏,显示正在进行播种的行间距和播种面积(央广网记者 刘浩 摄)

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北斗导航下的播种机宛如“大地写诗”。埇桥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勇形象地比喻:现在种地就像码字写稿,大地是诗行,农作物是小楷,北斗系统让每一株苗都“对号入座”。“传统播种易出现宽窄行不均、株距偏差大的问题,而北斗系统能精准测算每行间距,使得误差在个位数厘米,确保每亩地密植标准精确。”

而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气吹高效射播机同样大显身手。在北斗导航的精准指引下,机器匀速直线行进。所过之处,玉米种子被精准播入土壤,同时完成施肥、铺设滴灌带等多项工作。这种“播种、施肥、铺设滴灌三位一体”的高效播种模式,将过去需分步完成的工序一次性高质量完成。种粮大户王增感慨:“以前播种全靠经验,一天下来腰酸腿疼,播得还不直。现在用上这个气吹播种机,和北斗导航,播的是又快又直还省力,种子的密度是18至20公分,出的苗还整齐,我这七百多亩地,5天就播完了。”

农业技术员介绍,北斗导航系统是此次播种技术升级的核心。该系统可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高精度作业显著缩短了播种行距。以100亩地为例,相较传统方式,可多种7亩地,有效提升了播种密度和增产潜力。同时,北斗导航播种机具备24小时全天候作业能力,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真正实现了省工、省时、省力。

无人之境:闭环作业拓新境

从江南水乡到北方沃野,高效、精准、无人化的智能装备已悄然登场,正逐步成为“三夏”战场的主力军,勾勒着农业生产的未来图景。

连云港海州区的收割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吕倩媛 摄)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的“5G数字化无人农场”,无人驾驶收割机划出精准轨迹,自动切割、脱粒,麦粒如流水汇入运粮车。“我们以无人农机为核心,深度融合5G、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海州农发集团益之农公司副总经理李威介绍,农场通过网格化部署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神经末梢”,实时监控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及设备状态。目前该农场已打通现代农业“最后一公里”,实现全程机械化、精准化、无人化闭环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河南省濮阳县子岸镇,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里倾泻而下(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在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巡田机自主巡田采集数据;远处,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播种机正精准作业。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士介绍,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无人农场推广示范基地自动化耕、种、管、收,节省人工达80%;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浪费,节省水肥药20%,化肥利用率提升30%,今年小麦产量较去年提高20%,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在新技术的应用下,该县实现小麦亩均增产87公斤,玉米亩均增产145公斤,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田单产达到了1039公斤,实现了农业人梦寐以求的“吨粮田”。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智慧无人农场实现“无人育秧插秧”(央广网发 昌诗琴 摄)

在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的智慧无人农场,同样依托科技实现了育秧插秧环节的“无人化”操作。这些空中与地面的无人化装备协同发力,正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效率与覆盖范围。

6月13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截至目前,全国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进度快于上年同期。新季夏粮小麦收购总量预计为8500多万吨,保持近年来较高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主产区调度显示,收购端各地收购仓容、资金、人员等方面准备充分;加工端今年新麦质量总体较好,质量整体好于常年,目前购销比较活跃,加工企业开库收粮,储备企业有序轮入,贸易企业积极参与,目前主产区新季小麦价格平稳,优粮优价特征突出。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持续加强市场监测和形势分析研判,多措并举激发市场购销活力,全力抓好收储调控措施落实,确保收购工作顺利推进。(记者白德彰 陈显春 郝振青 黄珂岚 朗麒 李雪 刘浩 吕倩媛 唐磊 王艺霖 张羲轮 张晋鹏)

THE END
0.告别“看天吃饭”!慧农系统精准导航农机,作业精度达2.5厘米而高端型号 UA91 更是搭载高增益宽带天线,可覆盖 GPS、GLONASS、北斗、Galileo、QZSS 及 L-Band 等多系统 GNSS 信号,配合完全对称分布的多阶 3D 扼流圈方案,不仅相位中心稳定度更高,还能有效抵抗多径干扰,确保复杂田间环境下的定位精度,这也是 “慧农” 方案实现精准作业的技术基石。jvzquC41yy}/l||0eqs/ew4424;0396913?379=80unuou
1.智慧农业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是集卫星信号接收、定位定向、农机自动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GNSS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由GNSS高精度天线和农机定位定向终端组成,可以实时获取农机作业车辆运行的高精度位置信息。自动驾驶系统根据农机位置、姿态等信息参数,结合控制器解算,实时向农机转向系统发送指令,最终确jvzquC41yy}/jjwzqp4dqv4kpf{tv{~15
2.河曲:北斗导航赋能规模种植秋粮收储效能显著提升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现场 机械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河曲县广阔的田野上,北斗导航系统正与规模化种植模式深度融合,实现了精准高效的田间作业,掀起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农业变革,让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jvzquC41z|4tzptx0et0zƒ}yaeuovnsv1463766213>0exsvgpz`3<:436=20qyo
3.农机具导航仪系统背景 随着北斗、GPS等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精准农业越来越普及,为了提高播种、打药、施肥、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的效率,提过土地利用率,针对农业生产的导航设备应运而生。农机导航仪就是这一领域的卓越产品。 系统构成 导航仪模块、北斗卫星接收机、用户的智能手机。 jvzq<84yyy4tj}gci0ipo8utqf{dvYfig1tbxrlcvqx/j}rn
4.履带式收割机的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研制履带式稻麦联合收割机自动驾驶路径规划速度控制履带式稻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时伴随强烈噪声,震动,粉尘,有必要以自动驾驶系统代替司机,实现车载无人化收割作业.本系统包括北斗双天线RTK-GPS,姿态仪,导航控制器,ECU,电子转向手柄和电子调速手柄,本文建立了收割机的运动学模型,分析了"围框式"路径规划方法和转向电液阀的控制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ltphgxfplj1;;<98@9
5.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使用的主要农业机械有轮式(履带)拖拉机、翻转犁、旋耕机、微耕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果穗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机、打(压)捆机、固定(移动)式谷物烘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 jvzquC41yy}/cpwk0et0|4zznh0i4424:1;8y424:1;;
6.河曲:北斗导航赋能规模种植秋粮收储效能显著提升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现场 本报讯机械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河曲县广阔的田野上,北斗导航系统正与规模化种植模式深度融合,实现了精准高效的田间作业,掀起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农业变革,让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jvzq<84yyy4y|{gy0eun1rshq1827;46498427mvo
7.农机导航系统范文7篇(全文)e.农田产量监测目前, 先进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均装配了GNSS接收机和产量监控器, 产量监控器所获得的产量数据可以通过GIS技术绘制成产量图直观表达出来, 结合土壤分布情况, 可提出当前影响作物产量的相关因素, 帮助种植者评估天气、土壤养分和作业管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为翌年生产布局和科学施肥提供决策参考, 实行更精细的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fde
8.北京麦格天农集团公司天宝Trimble自动驾驶导航系统 询价量 : 35 次 关注度 : 5412 次 天宝TrimbleAG25天线 询价量 :天宝TrimbleCFX750拖拉机自动驾驶 询价量 : 55 次 关注度 : 5253 次 雷肯LEMKENkarat 9/350联合整地jvzquC41yf4oqwllk5<10lto1ogmn8utqf{dv8xjqr975;6925
9.导航gps天线价格图片品牌怎么样北天DB9串口GPS接收器北斗导航模块天线工控机工业电脑定制BF-50D BF-50U 标准款(L1/B1/E1)USB电平 已有32人评价 关注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共100页 到第页确定 京东商城(jd.com)为您提供导航gps天线相关价格、图片、怎么样等信息,为您购买导航gps天线产品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jvzquC41yy}/lm3eqo5djjsrkp55:?=8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