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护河镇万亩稻田喜丰收

秋风送爽,稻浪翻金。10月9日下午,当涂县护河镇5万亩稻田传来阵阵轰鸣声,多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海洋”中穿梭作业,现场一片丰收景象。

科技赋能,丰收底气足

在护河镇青山村的稻田里,三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随着马达声响起,成片稻穗齐刷刷倒下,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装袋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稻谷顺着输送管倾泻而下,转眼间便装满了转运车。

“以前30多亩田要20个人干一天,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30多亩。”收割机手刘志树熟练地操控着机器说。如今的护河镇,农田上已鲜见“弯腰弓背”的农人,取而代之的是轰鸣的农机和忙碌的运输车。机械化作业不仅让收割效率成倍提升,也实现了收割、脱粒、秸秆还田一体化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科学种田,稳产有“良方”

“今年我种了1600多亩地,亩产能达到750公斤,一亩收入一千四五百块钱,这可是个丰收年!”望着满车稻谷,种粮大户盛后根笑得合不拢嘴。

丰收的背后,是科学种田的力量。“今年水稻生长期,护河镇遭遇连续高温和寒露风的‘双重考验’,那阵子真担心减产,幸亏农技人员天天跑田里,现场指导怎么应对。”盛后根回忆说,在农业部门的精准指导下,当地农户科学调控水肥、加强田间管理,尽全力把天气影响降到了最低,加上农业部门推荐的优质水稻品种,为今年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当涂县农业部门初步测产,今年护河镇水稻平均亩产约750公斤,单产较去年稳中有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丰收答卷”。

扛稳重任,守护粮食安全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关乎国家命运,自古以来,粮食就被看作“政之本务”。作为产粮大镇,护河镇的丰收图景,不仅映照着农民增收的喜悦,也折射出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据悉,护河镇水稻收割预计持续10天左右。所有稻谷经烘干、加工后将陆续上市,源源不断地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为稳产保供、端牢“饭碗”贡献力量。(记者 孙恒亮 通讯员 齐琳 邓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