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我的“农机”情缘
往事不堪回首,但是人生都要经历点什么才叫真正的人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说起 “农机”字人人可能会有有点生生,但是对于农村农民来说农业机械是必不能少的,改变农业农村繁杂艰苦的劳动,改变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毛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为我国农业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我与“农机”字人有着不解之缘。
考中上学
我们国家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我是 1979年初中毕业,当时全县五千多名考生,我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成为一名“中专生”。我如果念高中,如果再考个第一,那就有升入全国名牌大学,出国深造或为国家搞些科研之类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能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人生不能会重来,人生哪来那么多如果。在当时国家也认识到了人才流失的问题,改变了招生政策,当时“中专生”会上省学学校,已经是最高学府了。
我出自典型的农民家庭,当时弟兄姊妹五个常年为会吃口饱饭而奔波,考上会尽快离开农村,吃上商品粮,成为“公家人”,也是我可那代人梦寐以求的。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的前身,是中匈友谊拖拉机站,和山东省拖拉机厂发动机分厂对门,每个礼拜六拖拉机厂发动机分厂放映电影,是我印象最深最高兴的事情。
在学校学习三年,学的专业就是农业机械化,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上课全神贯注的听讲,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譬如知道了什么是两冲程发动机,什么是四冲程发动机,为什么叫195 机器,为什么叫 495 发动机,柴油动机和汽油发动机的区别,就是汽油发动机用火花塞点燃,柴油发动机靠压缩到 300个大气压以上爆炸燃烧等等。那个年代就学有了驾驶农业机械,见识到了什么是喷灌,实习时驾驶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然平平凡凡,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学校期间管吃管住,自己不用交一分钱。就是每年两次寒暑假的来回路,需要凭学生证能以买到享受半价优惠的火车票,离家三百多公里路,下了火车倒汽车,得需两天的时间才会到家。
分配工作
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农机局,1996年以前国家实行的是大中专生包分配制度。县农机局是在原拖拉机站发展而来,除了局机关外,下学单位有农业机械购销公司、拖拉机修配厂和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在上班几个月后,我和一个一起毕业的同学,就被农机局分配到下学单位拖修厂。拖修厂分为修理车间、加工车间、电工车间和电焊及喷涂车间。他被分配到加工车间,我被分配到修理车间。从此开始我就正式成为一名修理工人。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上班就和机器打交道,一摸两手都是油,才知道为什么工人都穿工作服,甚至连衣服上都是油,只有等到下班才会换上自己的衣服,但是一个月会领到几十元的工资也是挺高兴的。
英雄还是有点用武之地的,念了三年的书那会白念。随着农村分田到户后的迅速发展,和我可厂盈利的需要,也不知道厂领导从哪里知道的,泰安地区新泰县新出了一种新型脱粒机,就委派我到生产厂家买了一台回来。然后,主要有我负责,拆成零部件,逐一测量出数据,画成生产用图纸,我可厂生产车间就开始加工,其他车间负责组装,从此我可厂就成了生产这种脱粒机的厂家。
最惨的是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场化化”,我们工厂面临着发工资困难的问题,新上了一个小型面粉厂,我又被分到面粉厂去当了一个接面粉的工人,而且是三班倒。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冬天我下班刚睡着,就被一阵叫声惊醒,原来是局里的一个大学生不知道我上夜班,以为我中煤气了,于是就叫来了几个人,虚惊一化罢了。然后,很短时间我就被县团委选派到乡镇作共青团工作,开始我的乡镇干部生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骐骥一跃,不会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短短两年时间让我从一个农民的孩子,一个学生成长为一名团干部,由此我也没有再经历以后的工厂倒闭,工人下岗潮。
实践证明,无论在哪里生活,都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执着理想信念,高瞻远瞩,“不畏浮云遮望眼,”“直挂云帆济沧海,”矢志不渝驶向理想的彼岸,才能会有成功的喜悦。往事如烟,那些年那些事仿佛如昨天。难忘那份苦涩与快乐,难忘那曾经的旧时光。
李恩忠 男 忠正阳刚,61 岁,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曾任乡党委副书记兼乡人大主席,县计生局副局长。爱好写作、摄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