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陆河县河口镇南溪片,放眼望去,广袤田畴,金黄遍野,稻菽飘香,景致美不胜收,处处秋色好,家家庆丰年!
收割机在稻田收割稻谷如切菜一般。
走近河口镇土枝村水稻种植基地,浓浓的稻香在空气中弥漫。“今年稻谷颗粒比较饱满,是个丰收年。”在田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德喜手捧新稻谷高兴地说。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隆隆的收割机声打破了寂静的山村,眼前金黄色的水稻,仿佛象一望无垠的金色海洋,只见一台稻谷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稻田里轰鸣,一片片水稻在收割机前迅速倒下,黄澄澄的稻谷从机旁“哗哗”地流入稻袋,几分地水稻一下子工夫就收割完成,收割机快速高效、省时省力让种粮户赞不绝口。“一亩水稻8分钟就割完,按今天晴好天气,一台机一天可收割20多亩。”收割机司机李声勇说。“我们过去从早干到晚,5、6人一天才割几亩,如今用这‘铁人’代替了人工,现在收割稻谷再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心费力了,明年要多种点粮食。”今年74岁的李伯站在稻田上笑呵呵地说。李伯是土枝村民,与大家一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今年种的6亩地晚造水稻获得丰收。望着田边堆放的一袋袋稻谷,李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脚踏式打禾机通过“升级改版”成电动机打禾机,在丰收的田野派上用场。
徐德喜来到稻田给我们作介绍:今年,镇下达给土枝村的晚稻种植任务是800亩,土枝村种了约1000亩,按土枝村常住人口1300人算,人均种植近0.8亩,超额完成种植面积任务。他指着眼前一片金灿灿的稻田说:“土枝村种植的水稻大部分集中在土枝洋和横龙洋,其中土枝洋种植500余亩,横龙洋种植300亩,大多以村民自耕的‘散种’方式种植,基本上户户都有种植晚稻。”土枝村村民通过种植水稻,基本上解决了家庭粮食需求,不少农户除了自供外尚有“余粮”出售,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在土枝洋一块小面积的稻田里,李伯夫妇俩正在用镰刀收割稻谷,用小型电动打禾机打谷,村干部说,由于他的稻田地质相对比较软,收割机不能进入作业,所以选择人工收割稻谷。李伯见我们便放下手中的活计与我们搭讪,他说俩老公婆轮流在稻田收割了两天,虽然辛苦,但也幸福,孩子们都外出务工,夫妻俩在家耕种了4至5亩水稻,晚稻收成逾四五千斤稻谷,除了留用家里吃的口粮外,还剩余2000多斤干谷,销售收入可达5000多元。
种粮户把收割起来的稻谷用摩托车运载回家。
当我们正准备离开土枝村时,在黄枝塘路口遇到了憨实的种粮户李贵东,他热情地搬出长板凳让我们坐。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种粮大户,今年种植广八优-165和1002优质水稻15亩。为了方便稻田管理,他坚持采用人工作业,做到人工除草、人工施肥、人工除虫。因为稻田地平坦,单块地面积较大,所以都采用机械收割,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今年他家晚稻收成10000多斤,除了自家需求外,其余的都销售了。徐德喜告诉我们,村里将立足当地实际,将小块农田改造成连片大块稻田,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并计划将土枝洋原泥土路升级为硬底化村道,方便农民耕作运输水稻。
在营下村真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我们见到了合作社发起人李永珍。黝黑的脸庞掩盖不住他的喜悦,李永珍说,十多年前他从外地回来种植水稻,已有比较成熟的种植水稻经验。今年,他与同村5位村民联合成立真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分别在大洋田、塘尾头、金竹陇、坑背洋等处流转土地123亩,加上原有的优质土地40多亩,全部种植高品质水稻,如今年晚稻种植品种有野香优利丝、香雪、黑糯米等。其中,野香优利丝具有粒长、味香、柔软等特点,产品供不应求。
据李永珍介绍,他们合作社种植水稻都采取机械化,插秧机播种,收割机收割,甚至连施肥、除虫都采用无人机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今年,合作社还专门购置了两台收割机、两部播种机,帮助其他农户播种、收割水稻,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收入。此外,合作社还聘请一些农工,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晚稻亩产晒干可达800斤,按目前一市斤2.5元价格,每亩纯利润可达400多元。李永珍表示,下来该合作社还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500亩,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十月的午后,阳光煦暖,乡村如画。新华村一片片金黄晚稻、一栋栋民房与青山绿水相互辉映,村庄、道路、稻田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生态乡村的美丽风景线,这条“风景线”地处S238省道,沿线有高潭、土枝、新华、营下、枫树、麦湖等行政村,而新华村处于中间区位,公路两边稻浪翻滚,满目金黄,趁着晴好天气,连日来,河口镇各村晚造水稻相继收割,又是一年丰收时。
我们走进新华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招选,村党支部委员李冠墙等人正在与种粮大户研究晚稻收割事宜。李招选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了该村种植水稻的历史,他说,新华村今年晚稻种植面积达800余亩,并垦荒60多亩种植水稻,种植水稻10亩以上的有10户,其中1户还是村退休干部、老党员。接着,李招选还带我们走访了住在兵营埔村民李丙皇,老李今年水稻种植面积有20多亩,是当地响当当的种粮大户,他以前在外务工,后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种植水稻,他不无感慨地说:“还是回乡种植水稻有奔头、有希望!”今年晚稻,他主要种植品种是香粘,这种稻谷粒小而长,有淡淡的沁人香味,煮成米饭后口感柔软爽滑。几年前,李丙皇参加过镇里举办的业务培训后,他的视野更加宽阔,在兵营埔公路旁因地制宜创办了“河口镇丙皇大米加工店”,经营大米加工、销售。他把自家的稻谷加工成大米,包装后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销往周边城镇以及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打出了“新华农家大米”产品品牌。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河口镇打造“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农旅”等优质高效项目,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建设。积极探索出“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的农文旅一体发展新模式,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推动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村党支部书记李招选说:“下来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把村里的种植大户集中起来,共同打造一个特色品牌,以水稻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夕阳西下,河口乡村满地金黄。
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河口镇南溪片。蓦然回首,霞光飞泻在铺满黄金般的稻田,流光溢彩,沉甸甸的谷穗让人们看到了河口发展粮食生产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