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智能的三维场布、施工策划工具
三维模板脚手架工程设计
模板、脚手架工程精细化管理工具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填写说明
此表由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后如实填写,报送项目监理机构。1、工程名称:与施工许可证上的名称一致。2、编号:XX-XX-B031-(按时间发生顺序编号)。3、隐检项目、日期:填写所检工程项目的名称与检查日期。4、隐检部位:填写检查的具体部位。5、隐检依据:设计文件及相关质量验收规范。6、隐检内容:(1)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回填土每层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3)土方回填形成的边坡坡度及坡脚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土方回填前基底进行清理(5)回填前坡面是否有渗水现象(6)符合规范4.5.1条规定(7)场地平整回填区的标高7、检查结论: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填写,检查上述隐蔽项目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如不符合要求需复查,写明复查部位及问题8、签字栏: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确认签字。此表由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后如实填写,报送项目监理机构。1、工程名称:与施工许可证上的名称一致。2、编号:XX-XX-B031-(按时间发生顺序编号)。3、隐检项目、日期:填写所检项目工程的名称与检查日期。4、隐检部位:填写检查的具体部位。5、隐检依据:设计文件及相关质量验收规范。6、隐检内容:隐蔽内容主要包括排桩位置、垂直度、尺寸偏差在规范要求的允许偏差内,采用灌注砼桩时采取隔桩施工,检查成孔深度、孔径、角度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7、检查结论: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填写,检查上述隐蔽项目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如不符合要求需复查,写明复查部位及问题。8、签字栏: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确认签字。此表作为钢筋安装工程检验批报验表的附件,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专业质检员如实填写,报送项目监理机构验收。1、工程名称:与施工许可证上的名称一致。2、编号:01-06-B032-(按时间发生顺序编号)。3、施工日期:填写隐蔽工程施工日期。4、隐蔽部位:填写隐检的具体部位,如首层框架柱-/①-⑤轴,标高±0.00-4.00m。5、施工图号:隐蔽部位所在的施工图号。6、等级/直径:填写隐蔽部位施工用的钢筋等级/直径。7、试验单编号:填写钢筋试验报告单编号。8、试件规格等栏:填写钢筋隐蔽工程施工中涉及的试件规格、数量、代表部位、连接方式、报告编号和试验结果。9、需要说明的事项栏填写:(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是否符合要求(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重要提示:根据GB50010-2010第9.2.1.3条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10、钢筋隐蔽工程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留有影像资料。11、签字栏:参加验收人员手签。12、此部位应留有图像资料。填表说明:此表作为《道路土方路基检验批报验表》的附件,由施工单位专业质检员填写,隐蔽前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1、隐蔽内容栏填写:(1)路基中线、横断面、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路基是否存在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平整度。(3)土壤压实度、弯沉值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结论栏: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填写隐蔽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规定,是否同意隐蔽。填表说明:此表作为《道路石灰稳定土基层检验批报验表》的附件,由施工单位专业质检员自检合格填写,隐蔽前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1、隐蔽内容栏填写:(1)基层中线、横断面、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石灰、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要求。(3)基层厚度、基层的压实度是否符合质量验收规范要求。2、检查结论栏: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填写隐蔽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规定,是否同意隐蔽。一、填表说明:1、此记录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线安装(布线)检验批施工过程报验表》的附件,由施工单位填写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形成真实、完整的记录。2、敷设在地下、墙内、混凝土内及吊顶内的导管和线槽等均填写此表。3、隐蔽项目施工结束并自检合格后在隐蔽前24小时,通知监理检查二、记录填写1、施工图号、线路编号:按施工设计图填写。2、管径、材质、线径、敷设方式等:按设计要求填写。3、验收情况:符合要求的打"√"标注,否则打"×"标注。4、结论: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后填写"合格"。5、相应责任人应签认三、验收结论;由监理填写,并写明同意隐蔽或不同意隐蔽的问题四、注意事项:1、隐蔽项目若在实际施工时与原设计的位置有变化时(若有重大变化应出具相关的变更手续),应绘出图加以说明,并标明相关尺寸。2、应说明在隐蔽项目中使用材料的型号、规格以及埋设深度、导管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