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陆**(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外架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结构概况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99018㎡,包含2栋主楼及1个地下室。外架支模范围涉及地上1-26层结构施工,其中标准层层高3.0m,转换层高度5.4m,最大梁截面尺寸为200×600mm,楼板厚度主要为120mm、100mm及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柱、墙为C40/C30,梁板为C30,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筑,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1.2支模架搭设参数结构部位立杆间距(纵×横)水平杆步距扫地杆高度剪刀撑设置标准层楼板1.2m×1.2m1.5m0.2m纵横向每5跨连续设置大梁支撑0.8m×0.7m1.2m0.2m梁两侧各设1道竖向剪刀撑转换层0.6m×0.6m1.0m0.2m四周及内部满设剪刀撑1.3现场条件场地地基为回填土,已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4),搭设区域设置500×500mm排水沟。地下管线已探明,距离支模架搭设区最近距离为3.5m。施工用水电从E10区接入,配备2台QTZ63塔吊用于材料转运。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复核转换层、大跨度梁等关键部位的支模尺寸。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204-2025要求,完成支模架受力计算,具体包括:立杆稳定性验算(考虑风荷载0.35kN/㎡)、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单扣件抗滑承载力8kN)、模板挠度验算(允许值L/400)。编制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文件,明确各工序质量控制点及应急处置措施。2.2材料准备钢管:采用Φ48×3.5mmQ235钢管,进场需提供材质证明书并进行抽样送检,弯曲度≤1.5mm/m,锈蚀深度≤0.2mm。立杆长度选用6m、4.5m、3m三种规格,确保接头错开布置。模板:18mm厚覆塑竹胶板(弹性模量≥9000MPa),表面平整度≤2mm,拼缝处采用30mm宽双面胶带密封。梁柱节点模板采用定型钢模,确保棱角方正。方木:50×100mm松木枋,双面刨光处理,截面尺寸误差≤2mm,间距≤300mm设置。连接件:Φ12对拉螺栓(抗拉强度≥300MPa)配3型卡,柱箍采用双钢管@600mm设置,底部200mm处增设一道加强箍。2.3现场准备测量放线:弹出轴线、梁边线及50cm标高控制线,采用水准仪复核,允许偏差±3mm。地基处理:铺设18号槽钢(长度≥2m)作为立杆垫板,接缝处搭接长度≥200mm,排水坡度设置为2%。材料堆放区划分:钢管码放高度≤1.5m,模板存放采用防雨棚遮盖,木枋涂刷防火涂料。三、主要施工工艺3.1基础处理地基土分层夯实后浇筑1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内配Φ6@200双向钢筋),垫层周边向外延伸500mm。立杆下设置50mm×200mm×200mm木垫板,垫板中心与立杆轴线偏差≤20mm。对积水区域采用级配砂石换填处理,换填深度≥500mm。3.2架体搭设立杆搭设: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接头错开≥500mm,立杆垂直度偏差≤H/1000且≤50mm。转换层立杆采用双立杆(上部6m高度范围内),双立杆间距≤150mm。水平杆设置:纵横向水平杆双向拉通,扫地杆距地200mm,顶部水平杆高出作业面1.2m。梁底增设2道加强水平杆,距离梁底≤150mm。剪刀撑构造:竖向剪刀撑角度45-60°,搭接长度≥1m,用3个旋转扣件固定。水平剪刀撑设置在顶层及每隔2步设置,与立杆连接点距主节点≤150mm。3.3模板安装梁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立杆高度,铺设50×100mm主楞(间距700mm),次楞采用60×80mm方木@300mm。梁侧模采用短钢管斜撑固定,高度≥700mm时设置Φ12对拉螺栓(横向间距500mm,纵向间距600mm)。跨度≥4m的梁按0.2%起拱,起拱高度从梁两端向跨中均匀设置。板模板:采用“主楞+次楞”体系,主楞为双钢管@1200mm,次楞50×100mm方木@300mm。模板铺设从四周向中间推进,接缝处采用硬拼法,表面高差≤2mm。柱模板:采用“木枋+钢箍”加固体系,木枋间距250mm,钢箍采用Φ48钢管双拼,底部三道间距400mm,上部间距600mm。柱模安装后采用缆风绳校正垂直度(允许偏差≤3mm/2m)。3.4混凝土浇筑浇筑顺序:先浇筑柱混凝土至梁底20mm处,间隔≥12h后浇筑梁板混凝土。采用布料机布料,梁高分三次浇筑(每次厚度≤500mm),振捣棒插入深度控制在50-100mm,振捣时间15-30s。在梁跨中及支座处设置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值75%后方可拆除底模。四、质量控制措施4.1过程控制立杆垂直度:每搭设3层进行一次复核,采用全站仪检查整体稳定性,偏差超过10mm时采用双扣件调平。模板接缝:采用塞尺检查接缝宽度,允许偏差≤1.5mm,不合格处重新粘贴密封胶带。荷载监测:在转换层支模架设置6个应力监测点,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实时监测立杆轴力(预警值≤20kN)。4.2验收标准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立杆间距±50mm钢卷尺模板表面平整度3mm2m靠尺截面尺寸+4mm,-5mm卡尺预埋件位置10mm拉线检查五、安全保证措施5.1搭设安全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佩戴防坠器(安全带固定在立杆上)。作业层满铺脚手板(探头板≤150mm),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及180mm高挡脚板。夜间施工配备36V低压照明,每个作业面照明度≥50lux。5.2使用安全严禁在架体上堆放杂物(施工荷载≤2kN/㎡),混凝土输送管支架与支模架分离设置。遇6级以上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停止作业,雨后复工前检查地基沉降(允许值≤10mm)。5.3拆除安全拆除顺序遵循“后搭先拆、先搭后拆”原则,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拆除的材料采用容器吊运,严禁抛掷。设置警戒区(半径5m),由专人监护,拆除过程中保留横向水平杆及剪刀撑直至最后拆除。六、模板拆除6.1拆除条件侧模拆除:混凝土强度≥1.2MPa(常温养护≥24h),保证棱角不受损伤。底模拆除:板跨度≤2m时≥50%设计强度;2m<跨度≤8m时≥75%;跨度>8m时≥100%。转换层结构需达到100%设计强度且龄期≥28d。6.2拆除工艺拆除前清理架体杂物,拆除顺序:松动对拉螺栓→拆除梁侧模→拆除板模→拆除水平杆→拆除立杆。模板堆放高度≤2m,分类码放并涂刷脱模剂。拆除后的钢管采用草酸除锈,涂刷防锈漆(干膜厚度≥60μm)。七、应急预案7.1坍塌事故应急当监测到立杆变形速率≥2mm/h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指挥人员立即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技术组检查坍塌范围,设置警戒区;抢险组采用钢管临时加固未坍塌区域,使用液压千斤顶顶撑变形立杆。7.2高处坠落应急配备急救箱(含止血带、担架等),发生坠落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检查伤员意识及呼吸;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二次损伤;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报告。八、文明施工材料堆放实行“三区分离”(原材料区、加工区、成品区),废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