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

建质[2009]254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建筑

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我们组织制定了《建

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1 总则

1.1 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 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1.3 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 8m,或搭设跨度超过 18m,或施工总荷载

大于 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4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 方案管理

2.1 方案编制

2.1.1 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

专项施工方案。

2.1.2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

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三)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

(四)施工工艺技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处理、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以及检查、验收要

求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区域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措施、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等。

(六)劳动力计划: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配置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验算项目及计算内容包括模板、模板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强度和截面特征及各项荷载设计值及荷载组合,

梁、板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梁板下立杆稳定性计算,立杆基础承载力验算,支撑系统支撑层承载力验算,转换层下支撑层承

载力验算等。每项计算列出计算简图和截面构造大样图,注明材料尺寸、规格、纵横支撑间距。

附图包括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支撑系统立面图、剖面图,水平剪刀撑布置平面图及竖向剪刀撑布置投影图,梁板

支模大样图,支撑体系监测平面布置图及连墙件布设位置及节点大样图等。

2. 2 审核论证

2.2.1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应先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再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下列人员应参加专家论证会:

(一)专家组成员;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2.3 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方案是否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编制;方案、构造、计算是否完整、可行;

(二)方案计算书、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三)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2.2.4 施工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

目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2.2.5 监理单位应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重点审核内容、检查方法和频率要求。

3 验收管理

3.1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

3.2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

3.2.1 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

指标进行抽检。

3.2.2 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 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 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

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2.3 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对梁底扣件应进行 100%检查。

3.3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

施工。

4 施工管理

4.1 一般规定

4.1.1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优先选用技术成熟的定型化、工具式支撑体系。

4.1.2 搭设高大模板支撑架体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其他相关施工人员

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1.3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应当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现场管理

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模板支撑工程工艺、工序、作业要点

和搭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并保留记录。

4.1.4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规范、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正确配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4.2 搭设管理

4.2.1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地基承载力、沉降等应能满足方案设计要求。如遇松软土、回填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平整、夯实,并

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按规定在模板支撑立柱底部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垫板。

4.2.2 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其高度与宽度相比大于两倍的独立支撑系统,应加设保证整体稳定的构造措施。

4.2.3 高大模板工程搭设的构造要求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支撑系统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应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支撑及水平

垂直剪刀撑,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接。

4.2.4 搭设高度 2m以上的支撑架体应设置作业人员登高措施。作业面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2.5 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

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料平台等架体相连接。

4.3 使用与检查

4.3.1 模板、钢筋及其他材料等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放平放稳。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荷载要求。

4.3.2 模板支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立柱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

得任意拆除任何杆件,不得松动扣件,也不得用作缆风绳的拉接。

4.3.3 施工过程中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

(二)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三)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四)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五)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

(六)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4.4 混凝土浇筑

4.4.1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

凝土。

4.4.2 框架结构中,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先浇筑柱混凝土,后浇筑梁板混凝土的顺序进行。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

案要求,并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

4.4.3 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

的加固措施。

4.5 拆除管理

4.5.1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

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4.5.2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必须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设有附墙连

接的模板支撑系统,附墙连接必须随支撑架体逐层拆除,严禁先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

4.5.3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时,严禁将拆卸的杆件向地面抛掷,应有专人传递至地面,并按规格分类均匀堆放。

4.5.4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5 监督管理

5.1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拆除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

导,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险情,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应急措施,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5.2 监理单位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拆除及混凝土浇筑实施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责令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拒不

停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5.3 建设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应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作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重点,加强对方案审核论证、验收、检查、监控程序的监督。

6 附则

6.1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除执行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

THE END
0.汽车构造系列之二十一车身(2)冲压工艺要求 零件的成型、翻边、冲孔、缺口等可行性;尽量减少零件的工序数量,可以减少模具数量以提高生产效率;零件形状尽量规则,否则增加模具成本,浪费材料并且可能影响零件制造精度。 (3)涂装工艺要求 涂装进水、排水可行性;电泳可行性,避免电场屏蔽;涂装孔的密封性能。避免车身漏水 jvzquC41yy}/fxsiejkek7hqo1gsvrhng1=27:8:25662@;249?16
1.市政案例分析技巧宜采用机械摊铺且符合级配要求的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8:沥青砼施工工艺 9:桥梁工程重点是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10:支架应满足要求:a,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b,应满足规范要求,支架的弹性、 jvzq<84yyy4vpsx0eqs0|~nzkp~jcx}k1|omkjt142782A5422612Ad363957;3jvor
2.室外给水管道施工工艺注:热熔对接焊接时,要求管材或管件应具有相同熔融参数,且最好应具备相同的SDR值。另外,采用不同厂家的管件时,必须选择合理的与之相匹配的焊机才能取得最佳的焊接效果。 2.3.3管道连接时,其熔融、对接、加压、冷却等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必须按工艺规定,用秒表计时。 jvzquC41yy}/lrfpujk:;7hqo1nuou4422>058gc2::29;;7:59929735;>70qyon
3.给你讲清楚基坑开挖与支护,顺便让你学会7个桥梁基础施工工艺7、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一、基坑开挖 1、桥涵基坑开挖的基本要求 (1)基坑开挖环境要求基坑开挖环境包括气候环境和开挖工作环境两个方面。气候环境方面,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工作环境方面,应首先查明坑底尺寸外围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有无影响基坑开挖的建筑物、构筑物、管线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施工方案应保证在不影响相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9;458ftvkimg8igvcomu86346<:4::
4.施工方案论文3.3管桩的施工工艺要求 合理的设计需要标准而规范的管桩施工工艺得以实施。本工程在管桩施工过程中经过经验分析,得出以下施工工艺经验,锤击PHC管桩过程中应严格施工。本工程桩型选用PHC500-100-AB桩,沉桩方式采用锤击法沉桩,桩锤选用80#柴油锤(冲击体质量8.0t),冲程2.0~3.4m(尽量采用重锤低击法),贯入度控制100mmjvzquC41yy}/{xzhcdobq7hqo1lbp€jp14744@3jvor
5.地产新版住宅装修施工工艺标准住宅室内装修施工工艺标准 施工工序原则:先上后下、先湿后干、先内后外、先粗后细、先制作后安装。 1、住宅室内装修工序间歇及工艺间歇标准 1.1墙面各工序间歇及工艺间歇要求标准 ≥28天≥28天≥15-20天≥3天 工艺要求工艺要求工艺要求 1.2地面各工序间歇及工艺间歇要求标准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94>4341>15A<;99e22=:453?1:7xjvor
6.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精选10篇)(1)根据工期要求及进度计划,各施工阶段的作业量和工种状况,劳动力的配备要充足,以利于平行流水,立体交叉施工有足够的劳动力调配。 (2)根据工艺要求配备专业施工人员,专业工种要齐全,技术资质满足要求,特别要优先选择干劲足,技术水平高的操作能手,以利于保证质量、进度。 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33;479;>1:B3jvor
7.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精选15篇)八、施工工艺要求及工程验收标准 1、施工前对施工面进行清理,要求坡面平整,无树根石块以及其他尖状物,土质表面无宽度超过3cm的裂缝。 2、铁丝布设:竖向布置,间距2m,上部用直径16mm以上钢筋牢固地固定在地面上,露出地面不得超出5cm。 3、钢丝网布设:满铺,并与铁丝绑扎,绑扎间距小于50cm。离地面不得大于2cm。并用jvzquC41yy}/fr~khctxgw3eqo5xq{i1ujohqwljgvuoi|mkhctxgwggp0nuou
8.运行管理范文但是,即使有了很好的设计方案,若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装工艺,同样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也是一个隐患。另外,检修人员对检修工艺要求把握不好,不能保证检修质量,那么将会带来最最直接的安全隐患。曾经笔者就遇到过110kV的变压器,大修之前一切正常,大修之后一星期内发生了两次严重漏油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54ivvq
9.数控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加工,先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加工路线,编写程序,再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数控CNC系统并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装夹工件,再对刀。对好刀后就可以调出程序,按下自动和运行按钮,关好防护门让机床自动加工。同时操作者不能离开机床,手拿专用工具去处理铁丝,如果机床出现什么异常马上按下急停按钮,预防损坏机床和对操作者造成jvzquC41okv/t~nygp4dqv4|qpmkkn4466>3793jvor
10.【玻璃钢管】玻璃钢管简介玻璃钢管跨度计算→榜中榜知识它是具有树脂基体重的玻璃纤维按工艺要求逐层缠绕在旋转的芯模上,并在纤维之间远距离均匀地铺上石英砂作为夹砂层。其管壁结构合理先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题下,提高了钢度,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玻璃钢夹砂管以其优异的耐化学腐蚀、轻质高强,不结垢,抗震性强,与普通钢管比较使用寿命jvzquC41yy}/ojniqq4dqv4iqqsbk86859>:0qyon
11.市政工程计量规范GB508571.0.1 为规范工程造价计量行为,统一市政工程量清单的编制、项目设置和计量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市政工程施工发承包计价活动中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工程量计算。 1.0.3 市政工程量,应按本规范进行工程量计算。 1.0.4 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计算等造价文件的编制与核对应由具有资格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承担jvzq<84yyy4tzqon0et0vxtnu1vd1ktqmrguj8€;c485;n5/76le/=
12.GB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o r 4.4.5 铸钢件表面粗糙度、铸钢节点与其他构件焊接的端口表面粗糙度应符合现行产品标 g 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对有超声波探伤要求表面的粗糙度应达到探伤工艺的要求。 检查数量:按批抽检 10%,且不应少于 3 件。 .c 检验方法:用粗糙度计测定。 n 4.5 拉索、拉杆、锚具 Ⅰ 主控项目 4.5.1 拉索、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5831@5223752982267167xjvo
13.框架结构设计通用12篇框架结构可根据工艺要求、使用要求、功能要求,做成不同的框架形式,例如等跨的、不等跨的、层高相同的和不同的,以及抽柱、抽梁等不同形式。在计算框架的内力时,一些设计人员主要是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考虑的不够全面,对一些问题分析的不到位,因此,设计人员对计算机不能过分的依赖,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jvzq<84n{up/z~jujw4dqv4jcq}fp8=;9:4ivvq
14.机电工程技术4. 焊接中检验:包括焊接工艺、焊接缺陷、焊接设备的检验。焊接工艺:焊接中是否执行了焊接工艺要求,包括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规范(电流、电压、线能量)、焊接顺序、焊接变形及温度控制。 5. 焊后检验:一)外观检验1. 利用低倍放大镜或肉眼观察焊缝表面是否有咬边、夹渣、气孔、裂纹等表面缺陷。2. 用焊接检验尺测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719=;898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