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给老锐加装:拉杆井字架套装。可在网上看到二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请大家评论看看。
一.优点:
汽车加装顶吧(平衡杆)能增强车身的刚性,防止车体变形造成四轮移位。平衡四轮扭力能增强底 盘寿命,减少两轮颠簸力量,延长避震的寿命。还能防止定 位位移,有效保护汽车零件,驾驶操作更灵活,乘坐更舒适,使座驾在转弯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行车,安全更有保障。
前后下拉杆(下吧)、井字架安装于前桥(后桥)与车架底盘前方(后方)的连接部位。主要作用是增强前底横梁(前桥、后桥)与底盘的连接强度,加强车架底盘的整 体刚性,减小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车底架位移形变,改善过弯性能。后顶吧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强车尾箱的强度,减小车厢后部由于离心力造成的横向扭曲,减小过弯时车尾部的侧倾度,提高车辆过弯性能。
中间结构杆主要设计安装于车底盘中间的左右位置,用于提高汽车底盘的整体刚性。
后安全顶拉杆安装设计于车后方的安全带左右两边的安装位置,加强车身的整体刚性和过弯的平稳能力,增强底盘和底横梁连接强度,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 减小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车底架位移形变,改善过弯性能。
二.缺点(CHRISKWAN车主的帖子转过来的)
很多朋友经常装井字架等底盘强化设备,这个也是个误区,井字架这些东西也是给纯落场车辆使用的,日常民用改装车又不是天天高强度跑赛道,99.99%情况发挥不了井字架的威力,装了属于浪费钱。
同时,因为底盘还肩负着碰撞过程中的吸能与保护作用,你的井字架会破坏底盘的溃缩比例,比如前部发动机舱是碰撞中容易溃缩的区域,而后部的座舱是比较坚固的不容易溃缩区域。这时候你改装了底盘强化组件,碰巧把溃缩区和坚固区连接在一起,真是强烈碰撞,本应该溃缩区吸能的撞击力顺着本来没有的底盘强化件就传递到座舱部分,造成车体和乘员的不必要损失和伤害,这是底盘强化件的弊端。
观点:如果你的车不是用来天天落场的,80%还是日常开和跑长途的话,装井字架真是个费钱又有安全隐患的事情。
TX专家们请解答:对以上的问题,目前我只装了前顶吧,其他都很疑惑。前顶吧和后顶吧(分别装在前后避震上)应该明显觉得有用。对于井字架,中间结构杆,中间左右挂臂,这三个东西,真没发现有什么用,装的位置也感觉没多大用,特别是装在中间的那个杆子。网友观点是,装个前后顶吧就够了小弟对锐志很迷茫。。。
起初我想加,尤其是底架,优点大家都知道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致命的缺点。。。。。
真希望哪位有经验的车主,具体说说。。。。。。
加装平衡杆的好处:
轿车的平衡杆按照其目的与功能诉求不同,分以下几种,分别有:1.前轮下摆臂平衡拉杆(原车必备配件)——设计安装于前桥与前轮的单独连接,主要作用是负责控制前轮的内外侧倾角;2.方向前束平衡拉杆(原车必备配件)——设计安装于两边的前轮下摆臂上,控制方向前轮的整体对称。主要作用是负责前轮的前倾角,保持方向轮的循迹能力;3.前轮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港澳俗称:顶巴。选装件)——设计安装于前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强机舱与前部车身的刚性,抵消离心横向扭力造成的车架形变(严重时的形变能造成塔顶撕裂),改善车辆的过弯能力,提高过弯速度,减小车身受离心力作用而产生的侧倾角度;4.前底横梁平衡拉杆(俗称:前底吧。选装件)——设计安装于前桥与车架底盘前方的连接部位。主要作用是增强前底横梁(前桥)与底盘的连接强度,减小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前桥位移形变,其主要作用同样是改善过弯性能;5.后轮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俗称:后顶吧。选装件)——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强车尾箱的强度,减小车厢后部由于离心力造成的横向扭曲,减小过弯时车尾部的侧倾度,提高车辆过弯性能;6.后桥悬挂增强平衡拉杆(俗称:后底吧。选装件)——设计安装于后桥与车架底盘后方的连接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加强后桥与车架的连接强度;7.车架(车身)底盘增强平衡拉杆(组件)——设计安装于车架底盘的中间部位,主要作用是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视车辆出厂设计,车架结构不同,有些被省略,有些被其他的结构取代。家庭型车辆通常不太讲究这些装备,但运动型车辆,则宁多勿少。此外,还有为了增强车身整体刚性而专业改装的车身(驾驶舱内)防滚支撑架与侧门加强钢梁等,都是专业性较强的竞技必备改装项目。平衡杆的取材非常讲究,不是普通钢材所能轻易取代。既要求质量尽量轻,又要求其配合车身材料的硬度,达到与之刚柔并济而形成一个融洽的整体。不同底盘设计的车型,通常不能以其他车型的配件随意代用。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后,相关产生形变的平衡杆及其组件,应当全部更换,而不是用加热矫正就可以完全修复的,否则,即便修正复位,但材质本身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高速行驶的安全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