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于**(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高桩梁板式水工码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沿海高桩梁板式码头,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设计为3000吨级通用泊位,总长168米,宽22米,码头面标高+5.2米,前沿设计底标高-8.5米。主体结构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选用Φ800mm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长38-45米,总计196根;上部结构由横梁、纵梁、面板组成,其中横梁截面尺寸为1.2m×1.5m,纵梁为0.8m×1.0m,面板厚度200mm。配套工程包括600米护岸、后方陆域形成(面积25000㎡)及装卸设备基础,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工程地质勘察显示,场地土层分布为:①素填土(厚0.5-1.2m)→②淤泥质黏土(厚3.5-6.8m,天然含水量45-52%)→③粉质黏土(厚2.2-4.6m,承载力特征值120kPa)→④中风化花岗岩(埋深8.5-12.6m,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5MPa)。水文条件:最高潮位+4.8m,最低潮位-0.6m,最大波高2.5m,潮流流速0.8-1.2m/s。二、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图纸会审与交底组织技术团队进行三级图纸会审(项目部→公司技术部→专家顾问团),重点审查桩基布置、结构受力节点及防腐蚀措施。形成图纸会审记录3份,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2项,其中8项被采纳(如将原设计Φ600mm靠船构件调整为Φ800mm)。施工方案编制编制专项方案16项,包括《桩基施工专项方案》《水上作业安全专项方案》等,其中6项通过专家论证。针对淤泥质黏土层制定"长螺旋引孔+静压沉桩"复合工艺,解决沉桩困难问题。测量控制网建立采用GNSS全球定位系统建立四等平面控制网,布设6个一级控制点;用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精度建立高程控制网,设置3个永久水准点。测量仪器均经法定机构校验,精度满足《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二)现场准备临时设施建设搭建集装箱式办公区(300㎡)、生活区(800㎡)及材料仓库(1200㎡),采用彩钢板搭设防雨棚(面积500㎡)用于钢筋加工。临时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系统,配置2台315KVA变压器及柴油发电机(200KW)作为备用电源。水上作业平台租赁3000吨级打桩船1艘(配备D80柴油锤)、500m³/h绞吸式挖泥船2艘、1000吨级驳船4艘。搭设钢便桥(长150m,宽4m)连接陆地与作业区,承载力按80KN/m²设计。材料储备进场C40海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等级≥P10)3000m³,Φ32mmHRB400E钢筋1800吨,Φ800mm预应力管桩(C80)210根。所有材料均通过第三方检测,钢材力学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等指标符合《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三)人员配置组建项目经理部,配置管理人员2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注册建造师3人),施工班组12个(包括桩基班、钢筋班、混凝土班等),高峰期作业人员达210人。特殊工种(焊工、起重工等)46人全部持证上岗,组织安全培训6次,考核合格率100%。三、主要施工方法(一)基槽开挖与疏浚施工参数开挖范围:码头前沿线外扩5m至后方回填区,底宽25m,边坡1:2.5。采用"先陆后水"开挖顺序,陆域段用PC200挖掘机开挖,水域段用绞吸式挖泥船施工。质量控制分层开挖厚度≤2m,采用测深仪实时监测开挖深度,误差控制在±300mm内。距设计底标高200mm时改用人工清底,采用方格网法(10m×10m)测量验收,基底承载力≥120kPa。泥沙处理疏浚土通过吹泥管输送至1.5km外的抛泥区,设置3道沉淀池(总容积5000m³)处理尾水,悬浮物排放浓度≤150mg/L,符合《海洋环境保护法》要求。(二)桩基施工沉桩工艺引孔作业:采用长螺旋钻机(Φ500mm钻头)预引孔至-12m,穿越淤泥质黏土层沉桩控制:初始锤击能量控制在1200kJ以内,待桩身稳定后提升至2000kJ。采用双经纬仪正交法控制垂直度(偏差≤1%),入土深度通过桩长+贯入度双控(最后10击贯入度≤5mm/击)质量检测低应变检测196根(100%),Ⅰ类桩189根(96.4%),Ⅱ类桩7根(3.6%);随机抽取6根进行高应变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均≥2800kN,满足设计要求。(三)上部结构施工模板工程采用18mm厚酚醛覆膜竹胶板(周转次数≥15次),背楞用100×100mm方木(间距300mm),支撑系统采用Φ48×3.5mm钢管(立杆间距600×600mm)。模板拼缝粘贴双面胶条,接缝高差≤2mm,平面平整度≤3mm/2m。钢筋工程梁柱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Ⅰ级接头),丝头加工长度公差±2mm,每批抽检3%且不少于3个。钢筋保护层采用C40预制垫块(强度≥设计强度80%),梅花形布置(间距≤1m)。混凝土工程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1.85:2.68:0.42,掺加粉煤灰(替代率20%)和聚羧酸减水剂(掺量1.2%)浇筑工艺:采用混凝土搅拌船(60m³/h)连续浇筑,梁柱节点处设置500mm宽后浇带,初凝前完成二次振捣养护措施:采用"薄膜+土工布+喷淋"养护系统,保持表面湿润≥14天,混凝土试块28天强度达标率100%(四)护岸及附属设施施工重力式方块护岸预制C30混凝土方块(2m×1.5m×1m)320块,采用"坐浆法"安装,块体间用M10水泥砂浆勾缝。后方回填采用级配砂石(含泥量≤5%),分层碾压(厚度300mm,压实度≥93%)。系船柱安装安装500kN系船柱12套,采用"螺栓锚固+环氧灌浆"固定工艺。安装后进行静载试验,施加1.5倍设计荷载(750kN)持荷1小时,位移量≤2mm。橡胶护舷安装选用D型橡胶护舷(长度2m,压缩量25%)24组,通过不锈钢螺栓与码头前沿预埋件连接。安装完成后测试缓冲性能,船舶靠泊速度≤0.3m/s时冲击力吸收效率≥85%。四、施工进度计划(一)进度计划编制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体系:总进度计划:总工期480天,关键线路为"基槽开挖→桩基施工→上部结构→设备安装"月计划:分解为16个月度节点,明确每月完成工程量(如3月份完成沉桩48根)周滚动计划:每周五编制下周计划,细化至每日完成3-5项具体任务专项计划:针对台风季(7-9月)制定"抢工计划",将原45天的面板施工压缩至35天(二)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配置2套模板体系(总价值86万元)实现流水施工;与混凝土搅拌站签订"优先供应协议",保证高峰期300m³/天的供应量。技术保障采用BIM技术进行4D进度模拟,提前发现工序冲突6处;对钢筋保护层等关键工序采用"样板引路"制度,减少返工。应急保障储备柴油发电机2台(总功率400KW)应对停电;与气象部门建立预警机制,提前48小时做好台风防御准备(如加固设备、撤离人员)。(三)进度控制成果实际施工中,因7月份遭遇2次台风影响,工期延误12天。通过优化后续工序(如将面板分块施工调整为通长浇筑),最终总工期控制在486天,偏差率1.25%,在合同允许范围内。五、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三检制+第三方检测+监理验收"质量管控模式:自检:班组质检员100%检查互检:工序交接时双方质检员共同检查专检: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按30%比例抽检第三方检测:委托甲级资质检测机构进行关键项目检测(如混凝土抗渗性)(二)关键工序控制工序名称控制要点允许偏差检测方法桩基施工桩位偏差、垂直度≤50mm,≤1%全站仪+测锤钢筋连接丝头长度、扭矩值±2mm,≥300N·m卡尺+扭矩扳手混凝土浇筑坍落度、养护温度180±20mm,≥5℃坍落度筒+温度计(三)质量通病防治混凝土裂缝采用低水化热水泥(3d水化热≤270kJ/kg)预埋DTS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实时监测内部温度(内外温差≤25℃)夏季施工时采用冰水拌合(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至28℃以下)钢筋保护层不足制作定型卡具(误差±2mm),每平米设置16个垫块,采用专用定位支架固定预埋件。(四)质量验收情况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结果:地基与基础分部:优良(92.5分)主体结构分部:优良(94.2分)附属结构分部:合格(88.7分)全项目共评定检验批426个,合格率100%,优良率92.3%,符合水运工程优良标准。六、安全与环保措施(一)安全生产管理安全防护设施水上作业区设置双层防护栏杆(高度1.2m,间距0.6m)临边洞口采用定型化防护网(网目密度≥2000目/100cm²)配备救生衣150件、救生圈30个、应急冲锋舟2艘危险源管控辨识重大危险源12项,其中"船舶碰撞"被列为一级危险源,采取"VHF甚高频通讯+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双重预警措施,设置防撞墩8个(间距50m)。安全培训与演练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320人次,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每月组织消防演练,每季度进行水上应急救援演练,累计演练18次,参与人员达560人次。(二)环境保护措施扬尘控制施工便道硬化(200mm厚C20混凝土),配备3台雾炮机(覆盖半径30m),PM10日均浓度控制在0.5mg/m³以下。噪声管理高噪声设备(如打桩机)设置隔音罩(降噪量≥25dB),夜间施工噪声≤55dB(场界处),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水土保持施工区周边设置排水沟(总长1200m)和沉淀池(6座),泥浆水经三级沉淀后回用;陆域回填区种植固土植物(狗牙根草皮),覆盖率≥90%。(三)职业健康管理设置医务室(配备执业医师1名),建立职工健康档案210份。夏季供应防暑降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