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前准备(一)材料准备
骨料: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砾石。粒径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单一级配的骨料较为常用,如用于人行道的 10 - 20mm 粒径骨料,用于车行道等承载要求较高区域的粒径可适当增大。确保骨料的含泥量、针片状含量等指标符合相关标准,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例如,若骨料含泥量过高,会阻碍水泥浆与骨料的有效粘结,降低混凝土整体强度。
水泥:采用 42.5 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厂家的产品,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达标,如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
透水混凝土增强剂: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条件,挑选适配的增强剂产品。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增强剂在性能和使用方法上可能存在差异,务必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掺量使用。例如,某品牌增强剂建议掺量为水泥质量的 3% - 5%,则需精准计量,以充分发挥其增强效果。增强剂通常为粉状或液体,储存时应注意防潮、防晒,避免变质影响使用效果。
:使用洁净的饮用水,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以及对混凝土性能产生有害影响的杂质,如酸、碱、盐等。污水或含有过多杂质的水可能导致水泥水化反应异常,降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二)设备准备
搅拌机:优先选用强制式搅拌机,因其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性好,能确保透水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充分混合。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合理选择,以满足连续生产的需求。例如,小型工程可选用 0.2 - 0.5 立方容量的搅拌机,大型工程则需配备更大容量的设备。在使用前,需对搅拌机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其运行正常,搅拌叶片、传动部件等无损坏,各连接部位牢固可靠。
运输设备:由于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初凝时间比普通混凝土快,因此运输过程中需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散失和混凝土离析。常用的运输设备有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等。若采用搅拌运输车,应确保罐体密封良好,运输途中保持罐体低速转动,防止混凝土在车内凝固;手推车运输时,要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并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如使用彩条布,减少水分蒸发。
摊铺设备:根据施工场地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摊铺设备。对于大面积施工,可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能提高施工效率和平整度;小型工程或狭窄区域则可使用人工配合刮杠、抹子等工具进行摊铺。在摊铺前,需对摊铺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如摊铺机的熨平板平整度、螺旋布料器的运转情况等。
振捣设备:一般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对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可适当选用插入式振动器辅助振捣。但需注意,振捣时应避免使用高频振捣器,因为高频振捣会使混凝土过于密实,减少孔隙率,影响透水效果,同时还可能导致水泥浆体从粗骨料表面离析出来,在底部形成不透水层。振捣设备在使用前需检查其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电源线是否破损、漏电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等。
养护设备:准备足够数量的塑料薄膜、洒水器具等养护设备。塑料薄膜用于覆盖混凝土表面,保持水分,防止水分过快蒸发;洒水器具如喷雾器、洒水壶等,用于在养护期间对混凝土进行洒水保湿,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硬化。
(三)场地准备
基层处理:在素土层夯实的基础上,铺设基层材料。基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透水性,常用的有碎石、砾石等。碎石粒径越大,透水率越高,但需根据实际承载要求合理选择粒径。例如,人行道基层碎石粒径可选用 20 - 40mm,车行道基层粒径可适当增大。铺设垫层时,要确保其均匀平整,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根据承重力不同,垫层厚度在 100 - 300mm 不等。铺设完成后,对基层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以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在施工现场准确测量并放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中心线、边线以及伸缩缝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记。测量放线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因此测量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立模:按照测量放线的位置进行立模,模板可选用钢模板或木模板。立模时要注意模板的高度、垂直度和泛水坡度,确保模板安装牢固、拼接严密,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跑模等现象。模板高度应与透水混凝土设计厚度一致,垂直度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泛水坡度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以保证路面排水顺畅。
二、搅拌环节
配合比确定: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透水率等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准确的配合比。配合比中应明确水泥、骨料、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和水的用量比例。例如,对于一般强度要求的透水混凝土,常见配合比为石子(1600kg/m³):42.5# 水泥(350 - 380kg/m³):液体增强剂(10kg/m³)。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和天气变化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需经过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要求。
投料顺序:先将骨料、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干拌 30 秒左右,使两者初步混合均匀;再加入规定量的透水混凝土增强剂,继续搅拌,使增强剂与骨料、水泥充分分散;然后将用水量的 50% 加入搅拌机,搅拌 60 秒左右;最后加入剩余的 50% 水,搅拌时间不少于 120 秒,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各材料充分反应。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材料的投料顺序,否则可能导致增强剂分散不均,影响混凝土性能。
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容量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350 型搅拌机搅拌时间为 4 分钟左右,500 型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为 3.5 分钟左右。但实际搅拌时间还需根据混凝土的搅拌状态进行调整,以混凝土搅拌均匀、色泽一致、无明显团块和离析现象为准。若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可能搅拌不均匀,影响强度和透水性能;搅拌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施工性能。
加水量控制:准确控制加水量是保证透水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水量过多,会使混凝土过于稀软,降低骨料间的粘结强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加水量过少,混凝土干涩,难以搅拌均匀,同样会影响施工和易性及最终质量。在搅拌过程中,应根据配合比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如骨料的含水率等,精确计量加水量,并可通过观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三、运输过程
运输时间控制:透水混凝土初凝时间较快,为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前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应严格控制运输时间。一般情况下,从搅拌机出料到施工现场的运输时间应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最长不宜超过 20 分钟。在高温天气或远距离运输时,可适当采取缓凝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缓凝剂,但需注意缓凝剂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正常凝结硬化。
防止水分散失和离析: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对透水混凝土进行覆盖,常用的覆盖材料有彩条布、帆布等,以防止水分散失,保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同时,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平稳,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操作,减少混凝土在车内的颠簸和振动,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若发现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二次搅拌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混凝土性能。
四、摊铺与浇筑
路基湿润:在浇筑透水混凝土之前,必须先用水将路基充分湿润。湿润路基的目的是防止透水混凝土在浇筑后因快速失水而减弱骨料间的粘结强度,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湿润程度以路基表面无明水,但用手触摸有明显湿润感为宜。
摊铺方式:对于大面积的人行道、广场等施工,可采用分块隔仓的方式进行摊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摊铺时,使用刮杠等工具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以保证路面排水顺畅。对于厚度较薄的透水混凝土(一般小于 100mm),可直接采用人工摊铺;对于厚度较大(大于 100mm)或面积较大的工程,可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提高施工效率和平整度。在摊铺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堆积高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摊铺效果和压实度。
浇筑成型:摊铺完成后,立即进行浇筑成型操作。对于厚度较薄的透水混凝土,可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浆为准,一般振捣时间为 10 - 20 秒左右。振捣过程中,振动器应缓慢移动,确保混凝土振捣均匀。对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可先用插入式振动器在边角等部位进行辅助振捣,然后再用平板振动器进行全面振捣。振捣完成后,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拍平,抹合过程中不能有明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在浇筑成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振捣过度,以免破坏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影响透水性能。
五、养护工作
密封养护:透水混凝土铺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密封养护。常用的密封养护方法是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表面全覆盖,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表面,四周用土或沙袋压实,确保密封效果。密封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24 小时,在养护期间,若发现塑料薄膜有破损,应及时进行修补。
洒水养护:揭去塑料薄膜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洒水养护应采用喷雾器或洒水壶等工具,避免用压力水柱直冲混凝土表面,以免带走水泥浆,造成混凝土表面薄弱部位损坏。洒水频率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混凝土的干燥程度确定,一般每天洒水 3 - 5 次,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在养护期间,严禁车辆和行人在混凝土路面上通行,以免对混凝土造成损坏。
养护环境控制:养护期间,应尽量控制养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养护温度为 5℃ - 35℃,当温度低于 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帘等保温材料;当温度高于 35℃时,应采取遮阳、洒水降温等措施,避免混凝土因温度过高而失水过快,影响强度增长。同时,要保持养护环境的湿度,避免混凝土处于过于干燥的环境中。
六、后期处理
喷涂封闭剂:待养护周期结束,施工基面彻底干透后,需喷涂面层耐磨保护剂,即封闭剂。封闭剂的作用是增强地面的耐磨度和耐久性,提高彩色地面的鲜艳度和美观性。喷涂封闭剂需使用无气喷涂机进行均匀喷涂,喷涂厚度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定,一般控制在 0.3 - 0.5mm 左右,以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且不封闭地坪空隙为宜。在喷涂过程中,应注意喷枪与地面的距离和角度,保持喷涂均匀,避免出现漏喷、流挂等现象。
切缝与嵌缝(如有需要):对于大面积的透水混凝土路面,为防止因温度变化等因素导致路面开裂,需设置伸缩缝。一般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一般为设计强度的 25% - 30%),采用切缝机进行切缝,缝宽一般为 5 - 8mm,缝深为路面厚度的 1/3 - 1/4。切缝完成后,及时用高压水枪冲洗缝内的积浆,待缝内干燥后,采用彩色嵌缝膏或硅胶等材料进行嵌缝处理,嵌缝应饱满、平整,与路面齐平,以保证路面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