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战略推进 换电重卡突然受宠
电动重卡为何突然受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推进,给不少企业带来了之前从未有过的碳积分压力。以去年签约辆最大的区域河北唐山为例,该区域购买的换电重卡,主要的应用场景集中在钢铁企业。众所周知,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行业,而碳交易实行后,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运输车辆和生产工艺,配额积分必然不足,积分透支之后如果购买积分,钢铁厂吨碳减排成本将大幅度增加。资料显示,为了将有限的碳排量用于生产,钢铁厂需要在公路运输及装载机、叉车等非道路机械实施电动化,这样才能解决评级、限产、停运的问题。
其次,我们再来看下为何是换电重卡受宠。有人可能会说,为了实现碳减排的目的,可以选择的新能源车辆种类有很多,为什么偏偏是换电重卡更受市场青睐呢?这一点就要从技术手段和成本上来考虑。
之所以市场更加青睐于换电重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再来算下成本,据了解,现在不少电动重卡客户采取的是车电分离模式,客户购买时只需一次性支付不含电池的车体费用,这无疑大幅度降低了前期的购车成本。
另外在车辆使用中,以吉利商用车的广西百色百矿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一期投入50台6×4换电牵引重卡。据测算,每台换电重卡5年可节约12万元费用,减排591.75吨。为运输企业达成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目的提高了助力。
因此,换电重卡成为市场宠儿便不足为奇了。
● 换电产业刚起步 吉利未雨绸缪步步推进
尽管当前的换电重卡已经在港口、矿山、厂内等多种场景开始应用,但一年下来,与传统重卡市场的销量来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换电重卡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几乎是业内公认的事实。
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换电重卡的运用必然离不开换电站的建设,站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土地审批,一方面还需要站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次当前市场上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车辆使用的电池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型号、大小等均不相同,若想要换电重卡规模化发展,必然需要电池标准化早日落地。
近年来,国内各主流重卡品牌在换电重卡领域都有所动作,但吉利商用车的动向需要行业引起更多注意。
据了解,万物友好以换电重卡为基础,致力于打造绿色智能换电运力服务平台,阳光铭岛则负责提供能源技术服务,形成能源储存离线网点,打造数字化的能源存储银行、超级换电站,实现灵活的绿色能源高效存储利用,组建风光互补的绿色发电分布式能源节点。依托这两家平台公司,针对干线物流,吉利商用车首创了风光互补的绿色发电模式组建分布式能源节点,并逐步建成前站后厂的闭环商业模式,通过云端大数据和车联网技术,打通换电重卡和超级换电站。2021年建成16座重卡换电站,市占率行业领先。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份《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引发行业热议,其中提到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与传统的充电桩补电模式相比,具备高效补能和降成本两大优势。特别是在重卡和出租车、网约车领域推广,可以提升运营效率,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此外,还有委员提出,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委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种种迹象不难证明,吉利商用车在换电重卡领域正在一步步踏实迈进,而随着未来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将支撑换电重卡领域持续健康发展。
吉利商用车杭州湾换电站
然而,建立换电站只是第一步,对于吉利商用车来说,依托产品、换电站、平台和服务,“智能换电+清洁能源供给网络+全场景定制服务+智能运营平台”的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的打造才是其对于整体换电市场的目标理解。
吉利商用车换电重卡保有量占比高,建立换电生态具有规模优势,同时其换电站将采用开放模式,欢迎其他品牌一同加入换电生态,共同扩大换电重卡占比,构建绿色运力。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优势,和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伙伴一起建设平台生态圈,研发智能集成系统,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端到端服务的平台能力,践行组合式离线可循环能源战略。
有了技术和产品的支撑、有了应用场景的具体落地和合作伙伴的不断加持,吉利商用车的换电重卡和换电生态,一定能够在“双碳”目标推进的市场大环境中突飞猛进。
吉利商用车杭州隆欣换电站
● 编后语
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实现零碳变革,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推进,完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此时布局换电产业,无论对于国家环保事业还是企业长期发展来说都是科学明智之举,在这一片市场蓝海中以吉利为代表的企业将给行业带来哪些惊喜,我们将拭目以待。(文/张宏霞 图/吉利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