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各种公式概念总结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下载本文档

1、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u=q+w。三、基本关系式1、体积功的计算 w= p外dv恒外压过程:w= p外v定温可逆过程(理想气体):w=nrt2、热效应、焓:等容热:qv =u(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等压热:qp =h(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焓的定义:h=u+pv ; h=u+(pv)焓与温度的关系:h=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热容定义:;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p,m=a+bt+ct2四、第一定律的应用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等温过程:u=0 ; h=0 ; w=

2、q=p外dv等容过程:w=0 ; q=u= ; h=等压过程:w=pev ; q=h= ; u=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p1v1=p2v2求出t2, w=u=;h=cv(t2-t1)=nr(v1-v2)(t与v的关系)cp(t2-t1)=nr(p2-p1) (t与p的关系)不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cv(t2-t1)=p外(v2-v1)求出t2, w=u=;h=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h=q=nh;p(v2-v1)=pvg=nrt ; u=q+w3、实际气体节流膨胀:焦耳-汤姆逊系数:j-t(理想气体在定焓过程中温度不变,故其值为0;其为正值,则随p降低气体t降低;反之亦然)4、热

3、化学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某物质的定压反应热(各种稳定单质在任意温度下的生成焓值为0)标准摩尔燃烧焓:,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物质被氧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焓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 “=”可逆;“”不可逆三、熵(0k时任何纯物质的完美结晶丧子为0)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页522、熵的定义: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4、绝对熵:热力学第三定律5、 熵变的计算(1)理想气体等温过程:(2)理想气体等压过程:(3)理想气体等容过程:(4)理想气体p

4、tv都改变的过程:(5)可逆相变化过程:(6)化学反应过程:四、赫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1、定义:a=u-ts;g=h-ts等温变化:a=u-ts;g=h-ts2、应用:不做其他功时,gt,p0 ;自发、平衡3、热力学重要关系式:du=tds-pdv;dh=tds+vdp 【页72】 da=-sdt- pdv;dg=-sdt+vdp4、a和g的求算(1)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用公式:a=u-ts;g=h-ts用基本关系式:da=-sdt- pdv;dg=-sdt+ vdp (2)可逆相变过程 a=u-ts=w=-nrt;g=0(3)化学反应过程的g 标准熵法:g=h-ts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法:(4)

5、g与温度的关系g=h-ts ,设h、s不随温度变化。第三章化学势1、化学势的定义。物理意义:决定物质传递方向的限度的强度因素。 ;在t、p及其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molb物质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又称偏摩尔量。1、只有系统的容量性质才有偏摩尔量,故系统强度性质没有偏摩尔量【页8有两种性质定义】2、只有在定稳t,定压p下才成为偏摩尔量)2、化学势的应用在等温等压不作其他功时,0自发;0平衡;0逆向自发3、化学时表示式理想气体:纯固体和纯液体: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1、拉乌尔定律pa=p*xa(溶液中该物质蒸汽压=纯该物质蒸汽压*溶液中该物质物质量分数【理想】) 适用于液态混合物

6、和溶液中的溶剂。2、亨利定律pb=kx,xb(与溶液平衡的溶质蒸汽的分压=亨利系数*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适用于溶液中的溶质。二、液态混合物和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1、理想液态混合物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2、真实液态混合物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3、理想稀溶液溶剂: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溶质: 标准态为:同温下x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4、真实溶液溶剂: ;ax,a=fx,a x;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溶质: ; ax,b=x,b xb; 标准态为:同温下x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 ab,b=b,b bb; 标准态为:同温下bb=1且符合亨利定律

7、的溶质。理想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第四章 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达式二、 标准平衡常数的求算:三、 范特荷夫等温方程+rtqp(页114四、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五、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页121kp、kx是气相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其与标准平衡常数关系为:k=kp(p)-v(产物与反应物计量数之差)=kx(p/ p)v=kn(p/ pn总)v若v=0则k=kp=kx=kn分解压: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分解达到平衡时产物中气体的总压力第五章 多相平衡一、相律1、系统中所包含的相的总数称为相数,以表示。最小值为1。正整数2、一个系统中无论多少气体都为一个气相;系统一般一两个液相;多少固

8、体物质便有多少固相。3、系统中所含化学物质书称为“物种数”以s表示,最小值为1.正整数4、足以表示系统中各相组成所需的最少独立物种数称为系统“组分数”,以k表示。组分数=物种数-独立化学平衡数-独立浓度关系数 k=s-r-r,自由度:在不引起旧相消失和新相形成的前提下,可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变动的强度性质,以f表示只考虑温度与压力因素的影响时f=k-+2,(f=k-+1指定温度或压力)。最小值为0二、单组分系统 1、克-克方程 2、水的相图 三面、三线、一点。三、二组分系统 1、步冷曲线(页1702、看相图:有“丁”字型相则说明有不稳定化合物生成。第六章(没学不考)第七章 电化学通过电极电荷量:q

9、=nf(n为电极反应时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f为1mol电子电荷量,叫法拉第,通常取96.5kc/mol)一、电解质溶液的电导1、电导 g=1/r ; 单位:s(西门子)2、电导率 g=a/l 或=g l/a ; 单位:s/m3、摩尔电导率 m=/c4、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5、离子的电迁移 ; ;二、电解质溶液的活度(229页表格1、电解质的化学势(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用mb或bb表示)2、离子强度 电池系列 一、可逆电池的构成电池反应互为逆反应;充放电时电流无穷小。二、可逆电池热力学1、(rgm)t,p=-nfe=-qe2、4、 ;电池反应做了其他功。三、能斯特方程四、可逆电极的种类1、第一类电极

10、:金属电极;气体电极2、第二类电极:微溶盐电极;微溶氧化物电极3、第三类电极:氧化还原电极电池表示式(1)以化学式表示电池中各种物质的组成,并需分别注明固液气等物态。对气体注明压力,对溶液注明浓度(2)以“|”表示不同物相之间的界面,包括电极与溶液的接界和不同溶液间的接界。盐桥以“|”(3)电池中的负极(氧化反应)写在左边。五、电极电势的应用1、判断反应趋势2、求化学反应平衡常数3、求微溶盐活度积4、测离子平均活度六、电动势e=(正极电势)-(负)= (阴)-(阳)无论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相对于可逆电极电势,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由于电极的极化,阳极电势升高,阴极电势降低,即(阳)=+,(阴)=-

11、1、浓差极化:电极反应速度比离子迁移速度快造成的。2、活化极化:电极反应速度比电子移动速度慢造成的。第八章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一、表面吉布斯函数1、 ;j/m2或n/m;因此又称表面张力。2、影响因素物质性质、温度、压力、溶质的种类。一般t(p)上升,下降二、纯液体的表面现象1、附加压力:2、润湿现象=0,完全润湿;90,润湿;90,不润湿;=180,完全不润湿。3、毛细管现象:三、溶液表面的吸附溶质在表面层浓度小于本体浓度,成为“负吸附”;反之为“正吸附”1、溶液的表面张力:各类溶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2、吉布斯吸附公式:(最多选择题、判断题)四、表面活性剂1、定义:作为溶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显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感抗和容抗的概念感抗和容抗的计算公式1.感抗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1感抗的概念 感抗,也称为电感阻抗,是指电感器对电流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电阻性质。当电流通过电感器时,由于线圈中磁场的变化,产生了电动势并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感现象。因此,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被称为感抗。感抗的单位是欧姆。 jvzquC41yy}/gnkqewy/exr1g1;24;:3
1.电学基础概念与计算电子类单位及公式转换 电功:电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一电路,电场力所做的功 W表示功,功的单位是:焦耳(J) W = P * t P --- 功率(单位:瓦w) t --- 时间 (单位:秒s) W = U * I * t U --- 电压(单位:伏V) I --- 电流(单位:安A)jvzquC41dnuh0lxfp0tfv8HCVJ_`CJ4ctvodnn4fgvgjn|4737;74<>
2.电路原理学习电解质对汽车蓄电池p=i2r实验数据概念: 电压是电势差,通常以伏特(V)为单位。它表示电荷的电势能,可以推动电流在电路中流动。 关于电压的所有公式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jvzquC41dnuh0lxfp0tfv8OcemeOkwp1ctzjeuj1fgzbkux1359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