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张**(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现场作业技术规程文件名称: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现场作业技术规程编制部门:综合办公室编制时间:2025年类别:两级管理标准编号:审核人:版本记录:第一版批准人:一、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高处作业吊篮的安装与拆卸作业。规程旨在确保吊篮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安全,规范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吊篮安装、拆卸作业的安全、可靠。
二、技术准备
1.技术条件:
-确保作业现场符合吊篮安装、拆卸的基本要求,包括场地平整、稳固,无障碍物,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作业区域周围应设置安全警戒线,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作业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2.设备校验:
-对吊篮及其附件进行检查,确保所有部件完好无损,符合国家标准。
-校验吊篮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源、控制箱、电缆等,确保电路连接正确,绝缘性能良好。
-检查吊篮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油管等,确保液压系统无泄漏、无堵塞。
-校验吊篮的机械部件,如链条、钢丝绳、滑轮等,确保其强度和灵活性。
3.参数设置:
-根据吊篮的设计参数和作业要求,设置吊篮的载重、行程、速度等参数。
-调整吊篮的平衡状态,确保吊篮在空载状态下保持水平。
-设置吊篮的安全保护装置,如限位开关、紧急停止装置、防坠落装置等,确保其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能够可靠工作。
4.作业工具和材料:
-准备必要的作业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水平尺、卷尺等。
-准备足够的安装、拆卸用的紧固件和连接件,如螺栓、螺母、钢丝绳、链条等。
-准备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滑鞋等。
5.作业计划:
6.作业培训: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其熟悉吊篮安装、拆卸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培训结束后,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技术操作程序
1.操作顺序:
-吊篮安装前,先进行现场勘查,确认安装位置和作业环境符合要求。
-检查吊篮及其附件是否完好,设备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安装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
-按照吊篮安装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骤正确无误。
2.技术方法:
-安装基础:根据吊篮安装手册的要求,搭建稳固的安装基础,确保其承载能力满足吊篮使用要求。
-吊篮固定:将吊篮的支撑腿与基础连接牢固,调整支撑腿的长度,使吊篮保持水平。
-电气连接:按照电气接线图,连接吊篮的电源线和控制系统,确保连接可靠。
-机械安装:将吊篮的吊笼、平台、防护栏等部件安装到位,并调整其位置和角度。
-安全装置检查:检查吊篮的安全装置,如限位开关、紧急停止装置、防坠落装置等,确保其功能正常。
3.故障处理:
-在安装过程中,如发现吊篮部件损坏或功能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隔离故障区域。
-对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如为简单故障,可现场进行修复;如为复杂故障,应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修复完成后,对吊篮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操作。
4.拆卸程序:
-拆卸前,对吊篮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情况。
-按照拆卸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先拆除吊篮的电气连接,然后拆卸机械部件。
-在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吊篮部件,避免损坏。
-将拆卸下的部件分类堆放,便于后续维护和更换。
5.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警戒线,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
-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吊篮的结构和性能。
-如遇恶劣天气或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四、设备技术状态
1.技术参数标准:
-电气系统参数应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确保符合供电系统的要求。
-液压系统参数应包括油压、流量、温度等,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2.异常状态识别:
-识别吊篮的异常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机械部件的磨损、电气系统的故障、液压系统的泄漏、安全装置的失效等。
-通过定期检查和日常观察,识别吊篮运行中的异常噪音、振动、发热、泄漏等迹象。
-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故障判断能力,能够识别常见故障的征兆。
3.状态检测方法:
-定期检查:按照制造商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吊篮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机械、电气、液压等系统的检查。
-使用检测工具: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如万用表、测力计、压力表等,对吊篮的技术参数进行精确测量。
-视觉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吊篮的外观,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变形。
-听觉检查:在吊篮运行时,通过听觉判断是否有异常的噪音或振动。
-功能测试:对吊篮的安全装置和控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常工作。
4.维护保养:
-制定吊篮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全面检查。
-保养过程中,记录保养内容、更换部件、故障处理等信息,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
-对保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吊篮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5.状态记录:
-对吊篮的技术状态进行记录,包括检查日期、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维护保养记录等。
-状态记录应保存完整,便于追溯和评估吊篮的使用状况。
五、技术测试与校准
1.测试方法:
-电气系统测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电流和绝缘电阻,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可靠。
-液压系统测试:使用压力表和流量计检测油压和流量,确保液压系统运行在规定范围内。
-机械部件测试:使用测力计和扭矩扳手检测链条、钢丝绳等机械部件的强度和紧固程度。
-安全装置测试:使用专用测试仪器检测限位开关、紧急停止装置、防坠落装置等安全装置的功能。
-操作性能测试:模拟实际作业环境,测试吊篮的上升、下降、转向等操作性能,确保其灵活性和可靠性。
2.校准标准:
-电气系统校准:根据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和制造商的技术规格进行校准。
-液压系统校准:参照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流量标准进行校准。
-机械部件校准:按照机械部件的强度和紧固度标准进行校准。
-安全装置校准:依据安全装置的检测标准进行校准,确保其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3.结果处理:
-测试和校准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测试日期、测试人员、测试数据、校准参数等。
-如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部件。
-对测试和校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定期对测试和校准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吊篮始终符合安全操作要求。
4.校准周期:
-根据吊篮的使用频率和制造商的建议,制定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在吊篮发生重大故障或经过重大维修后,应立即进行校准。
5.校准记录:
-校准记录应保存完好,作为吊篮技术状态的证明文件。
-校准记录应包括校准机构信息、校准证书、校准报告等。
六、技术操作姿势
1.操作姿态:
-操作时,应保持背部挺直,腿部自然弯曲,脚跟着地,以减少腰部和脚部压力。
-手臂和手腕应放松,避免过度弯曲或扭伤。
-操作过程中,眼睛应保持与工作区域适当距离,避免近视或疲劳。
2.移动范围:
-在吊篮内操作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移动,避免在吊篮内大幅度转身或跳跃,以防失衡。
-在地面操作时,应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缓慢移动,保持平衡。
-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避开障碍物,避免发生碰撞。
3.休息安排:
-休息时,应选择安全、舒适的位置,避免在高温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休息。
-休息期间,可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疲劳。
4.安全防护:
-操作过程中,应始终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如需攀爬或进入吊篮内进行操作,应先检查吊篮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
-操作过程中,不得在吊篮外悬空作业,确保始终在安全范围内。
5.操作技巧:
-操作时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先进行轻量级操作,再逐渐增加力度。
-使用工具时,应确保工具锋利且无损坏,避免因工具问题导致操作失误。
-在操作吊篮时,应确保吊篮运行平稳,避免急停急起,以防发生意外。
6.通信配合:
-作业人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明确各自的操作内容和安全责任。
-在吊篮内操作时,应使用对讲机或其他通信工具,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七、技术注意事项
1.技术要点:
-操作前,仔细阅读吊篮安装手册和操作规程,了解吊篮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确保吊篮的安装和拆卸符合制造商的技术规格和操作规程。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吊篮的结构和性能。
-注意吊篮的载重限制,不得超载使用。
-在吊篮内操作时,应确保吊篮固定牢固,防止吊篮移动或倾斜。
2.避免的错误:
-避免在吊篮未固定或未检查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避免在吊篮内进行剧烈的摇晃或跳跃,以防吊篮失衡。
-避免使用损坏或未经校验的工具和设备。
-避免在吊篮内进行非操作人员的乘坐。
-避免在吊篮内进行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操作。
3.必须遵守的纪律:
-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应急措施。
-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纪律,不得违反规定。
-作业人员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得擅自离岗或操作。
-作业结束后,必须对吊篮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并清理作业现场。
4.紧急情况处理:
-如遇紧急情况,如吊篮失控、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切断电源,确保人员安全。
-作业人员应熟悉紧急疏散路线和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
-紧急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现场管理人员,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环境保护: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不得随意丢弃垃圾或污染环境。
-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状。
6.文明施工:
-作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文明施工,尊重他人,不得大声喧哗或进行有损形象的行为。
八、作业收尾处理
1.数据记录:
-对吊篮的技术参数、测试结果、维护保养情况等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在记录中详细说明,并采取相应措施。
2.设备状态确认:
-检查吊篮及其附件是否完好无损,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对吊篮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如限位开关、紧急停止装置等。
-如发现设备损坏或功能异常,应立即修复或更换,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资料整理:
-对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确保资料完整、清晰、便于查阅。
-定期对资料进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4.安全检查:
-作业完成后,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无遗留安全隐患。
-清理作业现场,移除安全警戒线,恢复现场原貌。
5.作业总结:
-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分析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报告应包括作业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经验教训等内容。
6.交接班:
-作业结束后,进行交接班工作,确保下一班次能够继续顺利进行。
-交接内容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设备状态、注意事项、遗留问题等。
九、技术故障处理
1.故障诊断:
-作业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故障诊断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听诊、测试等方法初步判断故障原因。
-对于复杂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防止故障扩大,并通知专业人员协助诊断。
-故障诊断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外部到内部的原则,逐步缩小故障范围。
2.排除程序:
-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排除程序,包括更换部件、调整参数、修复电路等步骤。
-排除故障时,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操作安全。
-如需拆装部件,应按照拆卸顺序进行,并在完成后进行复位检查。
3.记录要求:
-对故障诊断和排除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故障现象、诊断过程、排除步骤、更换部件等信息。
-记录应清晰、准确,便于后续分析和总结。
-故障处理记录应与作业记录一起存档,作为设备维护和故障分析的参考。
4.故障处理规范:
-遵循制造商提供的维修手册和技术规范进行故障处理。
-故障处理过程中,如涉及电气或液压系统的操作,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止触电或液压伤害。
5.故障处理后的验证:
-故障排除后,应对吊篮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确保故障已彻底解决,设备恢复正常工作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