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剃须刀的市场规模260亿元,年复合均增速为17%。
全球看,电动剃须刀分三大流派:一个是旋转式(飞利浦为代表),一个是往复式(德国博朗为代表),一个是涡轮式(大拿凯尔)。
在中国,旋转式为主导,主要是由于旋转式进入中国较早,与往复式的比例是 7:3 。
2021年电动剃须刀线上市场零售量3931万台,同比下降9.2%,零售额73.2亿元,同比增长4.2%,呈现出量降额增的趋势。
根据AVC统计的月度数据,2020年1月,市场中电动剃须刀的品牌数量为135个,2020年12月上升至至169个。2021年上半年,市场中电动剃须刀品牌为183个。(1年间增加50多个品牌)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便携式电动剃须刀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87%,作为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在一片红海的市场占领一定市场份额,这样的增速令人惊叹。
便携式剃须刀之所以能在一片红海市场的电动剃须刀行业杀出一条血路,正式因为瞄准的年轻人的使用需求:产品更便携,外观更时尚。而回顾排名前列的便携式电动剃须刀品牌,不难发现都是米家、须眉这样的新秀品牌。
以目前的增速来看,在2025年时,便携电动剃须刀的市场份额将突破10%!
2020-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动剃须刀月度产品均价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2020年7月,中国电动剃须刀月度产品均价为151元,2021年6月产品均价上升到214元。
数据显示,在京东、天猫等线上销售平台,销量排名前十的电动剃须刀,几乎被“旋转式三刀头”的电动剃须刀垄断,产品价格由50元至500元不等。
电动剃须刀未来发展趋势为可充电化、小巧便携和高效专业,电动剃须刀的发展趋势为可充电化、小巧便携和高效专业。充电筒可以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广泛使用Type-C充电模式,简化充电步骤;小巧便携可满足旅游出行人群的需求;高效专业体现在多刀头、往复式等精耕产品增加,使得市场更加专业化。
中国电动剃须刀的市场近年一直由飞利浦、松下、博朗、飞科等行业巨头垄断,占据着市场7成以上的销售份额,产品卖点日渐趋同,核心技术缺乏创新。
1)飞利浦“剃须刀皇冠上的明珠”推动了全球剃须刀的革新和发展:
飞利浦的成功不易被模仿,打赢剃须刀全球战,飞利浦有几个核心关键词
(这几个核心关键点飞利浦都做到了极致 甚至第一)
技术-多专利、产品-更专业、品牌-100年、市场-中国化、用户-懂年轻人、渠道-深广细
2)飞科“剃须刀中国新王者”的成功是一部奋斗史:
(没有取巧之法 只有艰辛之路)
创始:从温州早期家庭作坊式工厂-“工厂+专业市场”的温州模式-现代全智能化生产的发展路径
1998年,李丐腾辞职单干,他租了一间房,从加工剃须刀配件——刀网开始创业
1999年,飞科凭借双头旋转剃须刀,开始市场走红,该款剃须刀成为了不少男性的时代记忆。
2004年5月,飞利浦中国起诉飞科的双头剃须刀侵犯自己的专利
一年之后,北京高院判决飞科胜诉,一部《温州应诉》的专题片拉升了飞科的形象
2007年,李丐腾带着飞科并购5家同行业公司,带来了剃须刀行业大规模资源整合
2009年飞科剃须刀在国内霸占销量、市占率双冠军,(利用10年时间才基本铺满了商超,但是在线下仍不敌飞利浦,飞科的超越是从“线上”打赢的战争),线下销售不如飞利浦,但其在线上销量、市占率皆占第一。
2016年,飞科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剃须刀行业首个在A股上市的品牌
2018年起,飞科剃须刀逐渐卖不动了
2019年,转型,改革,探索-研发和营销开始转变
新媒体上的节假日营销,结合视频内容运营、直播信息流投放和直播间运营,提升品牌内涵和品牌形象,实现品效合一。
2021年开始加大“研发创新”和“品牌运营”两大核心竞争力,推出了感应式“星空剃须刀”、便携式“太空小飞碟剃 须刀 ”等创新产品
线上不断深化“C 端化”改革,自营电商持续提升,带动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加大新兴渠道建设力度, 21Q4 抖音渠道销售约占整体营收 9%;
线下渠道持续推进 KA 卖场“直供化”,区域分销“精 细化”,KA 渠道精简成本,同时分销渠道加强渗透。
飞科2021年下半年再次做战略调整,“飞科”品牌定位为年轻化、中高端化,通过新品持续发 布推动品牌均价提升。“博锐”品牌主要以产品性价比作为卖点,并规 范品牌的线上销售和管理。
销售模式从以经销模式为主,逐渐转化为经销和直销并存,线下撤销批发渠道,构建以 KA 终端、区域分销、飞科体验店、礼品团购、电子商务等相结合的立体式营销体系,避免渠道销售干扰。
飞科现在线上渠道拥有19 家电商销售子公司, 线下渠道拥有553 家经销商, 区域分销划分为 5 大区,同时推进线上营销“C 端化”,大力发展自营 电商,内容社交营销、品牌自播等新营销,更好地触达消费群体。 新兴渠道、自营电商等方面推广投入加大导致销售费用率持续上行,产品创新投入 增加导致研发费用率增长。
2021 年飞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0.05 亿元,同比+12.26%,归母净利润 6.41 亿元,同比+0.38%,剃须刀业务实现收入 27.83 亿元,同比+20.9% 。中高端剃须刀新品销售占比 20.32%,剃须刀产品销售均价 较 2020 年提升 25.23%。
3)须眉定位“男人的第二把剃须刀”,成功逻辑分析:
4)有色定位“都市潮流+实验室风”的新潮MINI剃须刀,成功逻辑分析:
有色微博曝光量破亿,天猫新锐个人护理商家增长率TOP1,线上月销量高达100000台。
5)素士:小米生态链的护理小家电品牌
6)映趣高性价比剃须刀
新消费群:Z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也带动了电动剃须刀市场消费者结构向着年轻化、时尚化的方向进行转变。
新设计感:传统电动设计感较为保守,产品色彩以黑色、蓝色等沉稳色系为主,已经不能获得现代用户的好感。而新品牌在色彩,设计上的创新,打造成了时尚潮品,让电动剃须刀从普通商超门店,走进了大型商场的潮玩礼品店。
用户新痛点:消费者对电动剃须刀产品的关注点“剃须效果”、“续航时间”“不伤肤”是最核心,同时新功能如“智能联网”“户外便携”“IPX7”“ 智能显示屏、感应式开关”等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词。
消费新场景:从一把剃须产品到潮流单品,年轻人丰富的场景化需求,让电动剃须刀不再是普通功能型产品,而是成为消费者彰显个性、时尚品味的载体,也渐成“男朋友”和“老公”的礼品。
新理容观念:70%的男性希望在剃须时不伤皮肤,最大程度的减少剃须所引起的皮肤刺激,市场上已经出现适用于敏感肌的剃须刀产品(飞利浦)。
1. 我国的剃须刀生产以中低端为主,高端产品领域大多被外资品牌占领。主流产品更新缓慢,细分市场成为破局利器(便携剃须刀)。
2. 市场渗透率非常低,只有38%左右。也就是说,未来的产品需要穿透的并不是已经拥有,甚至拥有多个剃须刀的成年群体,而是每年新增的和尚未被普及到的人群。
3. 门槛过高,玩家很少,旋转式和往复式为主流,旋转式已经被飞利浦、飞科等品牌所占据,技术上具有很大的壁垒优势,往复式博朗领衔。超高的技术壁垒是行业的特点,生产刀片的工厂和生产宇航设备的工厂一样,剃须刀的锋利程度是手术刀的 50 倍。
4. 剃须刀产品是“高频使用,低频消费”的产品——每个男人每天都在用,但好的剃须刀一次购买能使用5-10年,如何从“低频消费”拉到“高频消费”是行业更是企业的关键取胜点。
5. 吉列的“高科技 + 高耗品"的" 刀架和刀片 " 模式,在电动剃须刀时代应该去探索新的结合点。
6. 电动剃须刀呈现出便携化、潮流化、高端化、智能化等趋势,与多刀头、全身水洗、无线充电、干湿双剃、感应剃须等创新技术结合迎合市场。
8. 从营销端来看,卖功能不再是唯一的点,剃须刀自带礼品属性及社交属性,送男友、送同事、送长辈等等,是送礼的绝佳之选。
大趋势:过去20年伴随着城镇化与房地产的崛起带来了第一波大家电增长的新机会。
未来3-5年,中国的小家电(剃须刀、脱毛仪等)增长蓝海,国货品牌浪潮迎来新的机遇。
选赛道:剃须刀赛道玩家相对少,技术门槛高,要有很强的供应链,对于进入者要求超高。
切市场:未来旅行、商务的场景细分市场具有高成长机会,以及探索封闭渠道可能有机会。
选品类:MINI便携式剃须刀-旋转式-直筒型
消费群:Z世代的年轻消费群体(90、00后)
做定位:新时代年轻人的第一把剃须刀? 商旅专用剃须刀? 更男人本色的剃须刀?
塑文化:MAN的文化,男人本色,HERO的文化,英雄的文化
重研发:独特的材料加工工艺,以及专利壁垒是关键,从四个维度突破: 1)速度效率 2)舒适体验 3) 易用性 4)外观设计 。
造产品:未来可以在设计上联合国内领先的工业设计团队“洛可可”、“木马”等开发新品,颜值上一定要取胜。
定价格:目前500元以下价位段,国内的剃须刀产品力一般。而150元以内的价格段已经被飞科和其他小品牌做烂了。因此,150-500元的区间是国内品牌的机会“价位段”。
占渠道:1、从线上往线下打 2、占领封闭市场“高中、大学校园超市渠道”-男生初次购买,女朋友送礼物等。
善营销:线上三步走:1、抖音(店播+主播带货),2、天猫流量主阵地 3、微信、微博、快手、小红书、B 站等其他内容社交快速引流,新媒体上的节假日营销,结合视频内容运营。
线下-避开商超等主流渠道,侧翼进攻-在封闭市场做营销裂变拓客(校园的学生分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