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接地扁钢无黄绿条纹标识
隐患对标依据:
根据《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4.2.7:明敷接地线,在导体的全长度或区间段及每个连接部位附近的表面,应涂以15mm~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标识。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根据《GB 50944-2013 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13.3.3 :防静电接地应严格按设计或技术要求连接(图13.3.3),接地系统宜采用镀锌扁钢或裸铜导线(带),有绝缘外皮时,外皮颜色应为黄绿相间。
如果接地扁钢没有黄绿色标识,工作人员难以识别接地扁钢,可能会误以为是普通的金属材料,从而不加注意地进行维护,出现漏电等安全隐患。
接地扁铁的黄绿漆间距是多少?
根据电气接地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明敷接地扁铁表面涂刷的黄绿漆条纹间距为15-100毫米。明敷接地线表面涂刷黄绿相间的条纹标识可起到警示的作用,我们在涂刷黄绿漆时,黄绿漆的顺序要一致,宽度要一致,这样会更加美观好看。
防雷接地常见问题汇集
一、建筑防雷接地焊接质量差(气孔、夹渣、漏焊),焊接后药渣未清除,焊接搭接长度不足等。
隐患依据:
接地体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符合下列规定:
1、防雷接地焊接需双面满焊,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焊接质量需符合规范要求。
2、接地扁钢接焊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三边(要有 2 个长边)焊接。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满焊。
4、焊接部位不能存在气孔、夹渣、漏焊、未焊透等现象。
5、外露部分焊接完成后进行金属防锈漆处理。
二、电井、配电室接地干线设置存在焊接搭接长度不足,距地高度、距墙距离不符合要求,无标识色或标识错误,未设置检修螺栓等缺陷。
隐患依据:
1.水平敷设时,支架直线段间距为 0.5~1.5m(宜 1m),距地面高度 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 10~15mm,引下线处有明显的接地标识。
2.接地干线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搭接连接,焊接采用三面焊接,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 2 倍。接地扁钢转弯应平滑順直,不能出现死弯。
3.变压器、高压配电室、发电机房的接地干线上设置不少于 2 个临时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4.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
5.接地干线引入到配电柜基础型钢时,应暗敷在地面内。当接地干线穿越门口时,宜暗敷在地面内。变配电室门口设挡鼠板,高度不小于 500mm,不宜采用易燃材料。设置挡鼠板为金属材料时,采用铜编织线同接地干线连接。
6.槽钢接地不等于柜体接地,还应从 PE 排上引线压在柜体的专用接地点上。
三、用电设备接地扁钢漏设、成排设备外壳接地串联。
隐患依据:
1.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单独与保护导体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连接导体的材质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强条)
2.设备机房、屋面施工前应做好接地点位深化,施工时接地扁钢暗敷在地面内,在设备基础位置引上。
3.成排电气设备安装时可沿设备基础敷设 40*4 扁钢与预留接地连接作为保护导体,每台设备单独与扁钢连接。
对于运行时可能产生震动的设备(水泵、风机等),设备本体与接地体应采用接地线跨接,不得采用接地扁钢与设备外壳直接焊接的方式。
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0.4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
1、 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及外壳和传动装置。
2、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3、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1、电气设备接地的一般规定
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先验明设备无电,然后进行三相电源短路操作。
接地线的装设应遵循一定顺序:首先连接接地端,再接导线端,并确保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拆除接地线的顺序则相反。整个装、拆过程必须在监护下进行,使用绝缘棒或专用绝缘绳,且人体不得触碰接地线或未经接地的导线。
对于同杆架设的多层电力线路,装设接地线时需遵循特定顺序:先装低压,后装高压;先装下层,后装上层;先装近侧,后装远侧。拆除时的顺序亦应相反。
成套装置的接地线应选用有透明护套的多股软铜线,其截面不得小于25mm²,并需满足装设地点的短路电流要求。接地线应通过专用的线夹固定在导线上,严禁采用缠绕方式接地或短路,也禁止使用其他导线作为接地线或短路线。
当利用铁塔接地或与杆塔接地装置直接相连的横担接地时,每相可以分别接地,但需确保杆塔接地电阻和接地通道都处于良好状态。杆塔与接地线连接的部分应清除油漆,以保证良好的接触。在电缆及电容器接地前,应逐项进行充分放电。星形接线电容器的中性点必须接地。串联的电容器及与整组电容器脱离的电容器应逐个进行放电,同时也要对装在绝缘支架上的电容器外壳进行放电操作。
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工作票中指定的接地线位置。如有需要变更,应由工作负责人征得工作票签发人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2、电气设备接地的范围
应当接地的部分包括:
(1)变压器、电机、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以及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或构架。
(2)电缆终端盒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3)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铁心。
(4)室内外配电装置、控制台等金属构件,以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5)电气传动装置。
(6)安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电气设备,如熔断器、电容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金属外壳,以及钢筋混凝土杆塔内的钢筋等。
不需接地的部分包括:
(1)在干燥环境中,当交流额定电压小于36V且直流电压小于110V时,电气设备外壳不需接地,但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除外。
(2)在以木质或沥青为地面的干燥房间内,当交流电压小于380V且直流电压小于400V时,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需接地。
(3)若电气设备与机床的机座间能可靠地接地,则仅需将机床的机座接地。
(4)电压为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框架。
(5)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和配电装置上可拆下的电器。
什么是地线?
地线,又称避雷线,是指用来将电流引入大地的导线;电气设备漏电时,电流通过地线进入大地。地线的符号是E(Earth);可分为供电地线、电路地线两种。按我国现行标准,GB2681中第三条依导线颜色标志电路时,一般应该是相线—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淡蓝色,地线是黄绿相间,如果是三孔插座,左边是零线,中间(上面)是地线,右边是火线。
简单的说:接地线是电气保护中的一种方式。它的作用是当你的电器设备漏电或感应带电时能够快速通过接地线将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设备外壳不再带电,从而保证了人员后设备的安全。
例如:家用电器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使用环境潮湿,会导致其外壳带有一定静电,严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避免出现的事故可在电器的金属外壳上面连接一根电线,将电线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一旦电器发生漏电时接地线会把静电带入到大地释放掉。另外对于电器维修人员在使用电烙铁焊接电路时,有时会因为电烙铁带电而击穿损坏电器中的集成电路,这一点比较重要。使用电脑的朋友有时也会忽略主机壳接地,其实给电脑主机壳接根地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死机现象的出现。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按规定,接地线必须是25mm2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在电器中:接地线就是接在电气设备外壳等部位及时的将因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安全的电荷或者漏电电流导出的线路。
通俗点说:接地可以防止用电设备表面的静电或漏电对人造成电击伤害,大功率电器尤其需要注意。
地线有什么作用?
接地线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发生漏电时对人体的伤害而接的;把有可能带电金属壳上的电引到大地中,以免人触到发生触电事故。如果不接地,一旦设备发生漏电现象,人碰到带电体,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用电接地线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防止电器漏电后人身触电。不能防雷。
地线有两种接地,分别是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的任务是建立零电位参考点;保护接地的任务是保护人身安全。对于保护接地,它的任务是:
A)提供设备与接地体之间的的低阻抗连接,由此也降低了人身电击伤害的危险;
B)给接地故障电流提供返回电源的低阻抗通路,使熔断器或断路器得以动作。
注意1:在TN系统下,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被放大为相对N的短路电流,因此过电流保护装置能够执行保护操作;
注意2:我们来看上图中左下角的两张图。
左图中,我们看到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地线的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的接触电阻,因此流过人体的电流被极大地减小了;右图中,系统未接接地线,因此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人体由于接触到了相电压,因此受到电击伤害的可能性极大。
C)给雷电感应电流提供低阻抗的对地泄放通路。
不接地线可能会导致哪些后果?
答:可能出现人身伤害事故。若设备的金属外壳有接地,则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RCD和主开关都会跳闸保护,当然,主开关的保护电流会更大一些。若设备的金属外壳未接地,则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RCD和主开关都不会跳闸保护,因而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电器设备的绝缘被损坏,外壳带电,当人接触设备外壳时,电流会流入人体,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如果设备外壳接了地线,泄漏的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了大地,人体接触外壳也就没有危险了。
只是地线与大地连接是要做地极的,而且要求地线与大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如果接地电阻值大于4Ω,人体接触漏电设备的时候还是有危险的。
做地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好多人就在潮湿的地方用1米5左右的镀锌角铁打入地下,再引出线到室内就可以了。也有人将接地线连接到能可靠与大地相接触的金属管线如自来水管上,这些方法虽然不符合规范,但比没有保护要好。
还有人在墙上打一颗钉子接线,这只能释放设备上的静电积聚,不能起保护作用。如仪器仪表电脑等精密设备有静电的时候也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就可以接地线释放静电,这根地线就只要与房屋的墙壁或者地板接触就可以了。
案例一:配电箱未接地,员工当场触电身亡!
7月28日14时35分左右,江苏某合成材料公司车间发生一起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30万元。
事故发生的原因:
配电箱箱门背面的电加热设备开关上一根电线接头从接线柱上松脱,带电线头接触到配电箱箱门上,同时配电箱的外壳未采取接地保护,造成配电箱金属外壳带电,马某右手接触到配电箱边框时,发生触电事故,这是本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案例二:设备未接地,车间主任当场触电身亡
6月22日,位于汕头澄海区的汕头市澄海区澄华威达塑料玩具厂(简称“威达玩具厂”)发生一起触电事故,造成车间主任死亡。
事故原因:
因塑料粉碎机,无接地线。且塑料粉碎机电源线套管保护强度不足,布设不合理,随意放置在地面上且有一小节电源线恰好被旁边的踏步梯梯脚压到。操作人员在日常加料过程中反复上下该踏步梯,时间一长导致该电源线绝缘保护皮被梯脚扎破,电源线芯裸露在外,电线漏电,踏步梯带电。
事发当天,薛永浩安全意识淡薄,为图凉快仅着短袖、及膝短裤和拖鞋进入生产现场作业,左小腿皮肤未被衣物覆盖,导致触电。
案例三:昆山某机械加工企业一员工在操作机械设备时,不慎触碰到机械设备外的金属栏导致触电身亡。
事故原因:
设备电源线未接地、电源线绝缘层破损漏电导致触电事故。
案例四:电气设备外壳未有效接地,员工触电身亡
杭州某食品有限公司操作工周某,走到清蒸面筛机前,俯身手扶筛粉机机架准备拆上方的面粉袋时,因触电而跌倒,倒入震动筛,几经挣扎后不再动弹,直到同事田某上楼后被发现,将周某抬出震动筛后展开急救,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7万元。事故原因,电气设备外壳未有效接地。
案例五:接地保护失效,2人触电死亡!电工被追责!
怎样检测家里是否接了地线?
方法1:只要看看入户处是否有地线即可。
方法2:把RCD的输出端相线快速对地短接一下,看看RCD是否动作。若没有接地线,或者未做好接地线路i,则RCD不会动作。
接地方式有哪些?
接地的类型和作用不同的电路有不相同的接地方式,电子电力设备中常见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即将高压设备的外壳与大地连接。一是防止机壳上积累电荷,产生静电放电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例如电脑机箱的接地,油罐车那根拖在地上的尾巴,都是为了使积聚在一起的电荷释放,防止出现事故;二是当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机壳带电时,促使电源的保护动作而切断电源,以便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例如电冰箱、电饭煲的外壳。三是可以屏蔽设备巨大的电场,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民用变压器的防护栏。
2、防雷接地
当电力电子设备遇雷击时,不论是直接雷击还是感应雷击,如果缺乏相应的保护,电力电子设备都将受到很大损害甚至报废。为防止雷击,我们一般在高处(例如屋顶、烟囱顶部)设置避雷针与大地相连,以防雷击时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安全接地与防雷接地都是为了给电子电力设备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用来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3、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而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这个基准电位一般设定为零。该基准电位可以设为电路系统中的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块等。当该基准电位不与大地连接时,视为相对的零电位。但这种相对的零电位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使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路系统工作不稳定。当该基准电位与大地连接时,基准电位视为大地的零电位,而不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合理的工作接地反而会增加电路的干扰。
4、信号地
信号地是各种物理量信号源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信号一般都较弱,易受干扰,不合理的接地会使电路产生干扰,因此对信号地的要求较高。
5、模拟地
模拟地是模拟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模拟电路中有小信号放大电路,多级放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等等,不适当的接地会引起干扰,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模拟电路中的接地对整个电路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它是整电路正常工作的基础之一。所以模拟电路中合理的接地对整个电路的作用不可忽视。
6、数字地
数字地是数字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数字电路工作在脉冲状态,特别是脉冲的前后沿较陡或频率较高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干扰电路。如果接地不合理,会使干扰加剧,所以对数字地的接地点选择和接地线的敷设也要充分考虑。
7、电源地
电源地是电源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电源往往同时供电给系统中的各个单元,而各个单元要求的供电性质和参数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既要保证电源稳定可靠的工作,又要保证其它单元稳定可靠的工作。电源地一般是电源的负极。
8、功率地
功率地是负载电路或功率驱动电路的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负载电路或功率驱动电路的电流较强、电压较高,如果接地的地线电阻较大,会产生显著的电压降而产生较大的干扰,所以功率地线上的干扰较大。因此功率地必须与其它弱电地分别设置,以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最全电气设备接地原则
接地是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而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接地线的安全措施。往往表现为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接地的功用除了将一些无用的电流或噪声干扰导入大地外,最大功用为保护使用者不被电击。
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按等电位联接要求,应将建筑物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与总接地体相连接。
人工总接地体不宜设在建筑物内,总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满足各种接地中最小的接地电阻要求。
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各种电气设备均应根据国家标准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线除用以实现规定的工作接地或保护接地的要求外,不应作其它用途。
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
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①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金属管道和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均应接地,并在管道接头处敷设跨接线。
②在1kV 以下中性点接地线路中,当线路过电流保护为熔断器时,其保护装置的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4,为断路器时,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2。
③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并在建筑物两端分别与接地体相连。
④为防止测量接地电阻时产生火花引起事故,需要测量时应在无爆炸危险的地方进行,或将测量用的端钮引至易燃易爆场所以外地方进行。
直流设备的接地
由于直流电流的作用,对金属腐蚀严重,使接触电阻增大,因此在直流线路上装设接地装置时,必须认真考虑以下措施:
①对直流设备的接地,不能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PE线或重复接地的接地体和接地线,且不能与自然接地体相连。
②直流系统的人工接地体,其厚度不应小于5mm,并要定期检查侵蚀情况。
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
①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水平敷设。其接地体采用长度为2.5m、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角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钢管,并用截面不小于25mm×4mm的扁钢相连为闭合环形,外缘各角要做成弧形。
②接地体应埋设在变(配)所墙外,距离不小于3m,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应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最小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m。
③变(配)电所的主变压器,其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要分别与人工接地网连接。
④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
自然界中的雷电不可能消失
人类对技术进步的向往和冲动也不可能终止
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在威胁
只能靠技术的继续进步来解决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